普洱茶道: 在儒与道的背景中凸现
2020-12-27 11:01:32热度:179°C
2020-12-27 11:01:32热度:179°C
在所有茶类中,最能体现道家精神的是普洱茶,而非绿茶。虽然绿茶正像每个中国人的心智,儒释道三种思想经常并行不悖,以水乳交融的形式浮现出来,但我们同样要看到,其中占主导的是儒家以人为本、秩序井然的实用伦理思想。道家与儒家的区别何在,这是一个似乎很明显也很微妙的问题,一般说来,道家崇尚自然天真,反对人为雕琢,也反对儒家那样的人伦秩序,并倡导人与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子中,由于国家治理的需要,儒家以优越于法家的温和、保守的社会控制理论和慎终追远,贯彻祖先崇拜、宗亲嫡传的人伦规范脱颖而出,在先秦之后的帝国掌权者那里受到了青睐。帝国形成前,治理和规范社会的需要并不是那么迫切,这使一贯以游离社会秩序中之外的姿态出现的道家有足够的意识形态空间和儒家争鸣。而一旦帝国形成,除了在那些国家长治久安、制度性治理的需要松弛的不多的时段,道家的生存空间就显得窘迫,甚至有害于社会控制的需要。道家精神按照一般人看法,往往远离政治舞台的中心,而散落在关于艺术和审美的超然情趣中。虽然,绿怎么快速做茶叶蛋茶往往处于这种道家情趣中,但从它的制作工艺,以及浸透着儒家经典思想的《茶经》来看,却明显地不符合道家“道法自然”、“法天贵真”的追求。
先秦道家思想与后世文人士子对这种思想的继承解读与运用之间并不能划全等号。庄子说:牛马四足是天,络马首穿牛鼻是人。道家崇尚天然、天真,“天”是原汁原味、不要任何人为干扰,与之对应的“人”就故意做作。后世文人则通过种种精巧的手段、技艺力图表现道家的自然,琴弦模拟天籁的飘渺之音,诗歌咏自然的一唱三叹,画描摹山水的风骨风致,文人在追求自然的目标感召下,以最形似自然的表象迷惑了大众的视听,但结果却与“道”的追求渐行渐远。以“有为”的形式却试图达到“无为”的状态,这本身就充满着吊诡色彩。绿茶以及围绕绿茶演绎的诗情画意,和绿茶所处其间的审美不乏道家精神的印痕,但正如那些文人写就的诗词歌赋一样,这“有为”与“无为”之间的吊诡无法超越。道家,我指的是先秦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它的精髓,它被言语、譬喻、修辞所包裹着的核心是什么?老子说就是“道”,是不可道的“道”,我的这种追问像是一种道家原教旨主义情结的表现,但主要想表达一种看法,道家的“道”也许并不完全集中地体现在千年后唐宋文人所营造的分散在包括茶在内的各种艺术文化之中的意境上。我一直在想,先秦人们的物质环境、生活方式、精神面貌与千年之后的唐人肯定有巨大的差异,如果老子在他活着的时候接触到茶,对茶的看法一定也不同于唐人陆羽在《茶经》中的言论。我也在想,对老子来说,究竟是文明程度高的唐人宋人还是那些未开化的蛮夷,谁的生活方式、观念理想包括对茶的态度更接近他认为的“道”呢?(有位彝族学者,经过考证得出结论说老子本身就是彝人。)
从他们的基本立场看,儒家更接近斯特劳斯说的“熟”,而道家虽然也是“熟”,但它所力求达到的目标是“转熟为生”,儒家和道家在某些方面恰恰是正相反对: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为的是“转生为熟”,推进人的进一步人化和文化;道家的返璞归真、重返自然为的是“转熟为生”,祛除文明对人的束缚,使人化的人自然化。
普洱茶与道家的命运也有几分相似性。云南的普洱茶是整个中国茶系统的始祖,而道家文化按照有些学者的观点看,也代表了甚至比儒家思想更古老的中国文化的来源。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普洱茶和道家都没有作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去引领时代风骚,仅仅是以边缘的姿态遥望着中心繁华似锦、成败兴衰的剧目。处在中心的对于普洱茶来说是绿茶,对道家来说是儒家。
上一篇 : 普洱茶道,从日本茶道的反思开始
下一篇 : 在茶文化谱系中查找普洱茶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