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历史文化
2020-12-27 11:01:18热度:165°C
2020-12-27 11:01:18热度:165°C
陈年普洱茶膏
(茶膏和现今速深茶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考证,其制法如下:先将茶和茶末放于锅中充分煎熬,之后将所出之茶汤用布袋过滤出的茶汤再置于锅中煎熬成极浓的茶汁,换较小的锅中煎熬,至液体成膏状。根握当时的经营,50公斤茶叶可以熬煮10-12.5公斤茶膏。)
慈禧太后也喜饮普洱茶。曾经伺候慈禧太后日常生活八年之久的宫女回忆说:“老太后进屋坐在条山炕的东边,敬茶的先敬上一杯普洱茶。老太后年事高了,正在冬季里,又刚吃完油腻,所以要喝普洱茶,图它暖胃又能解油腻”:上行下效,清代的名门望族日常皆饮用普洱茶。《红楼梦》中,就有对宝玉喝普洱茶的描写。
然而清代后期,由于苛捐杂税太重,普洱茶开始衰落。据清借洱府渤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规定,茶捐每百斤茶为“一引”.每引收税银3钱2分,这一年颁发“茶引”3000张,收税银960两。此后每年都有增加,最多曾达1万引,收税银3200两。由于茶捐越来越重,茶商无利,以至“普洱产茶,颇为民害”。到清代末年茶税更重,官府层层盘剥,茶农不堪重赋,弃茶另谋它业。满山茶树连遭火患,普洱茶的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产量由年产8万担减至5万担。
20世纪初年,云南普洱茶的生产仍然不见起色。与此同时,印度、锡兰等新兴产茶国家纷纷崛起,应用先进技术产制茶叶品质优异,在国际市场十分畅销。而华茶不思进取,先后丢掉了红茶、绿茶、乌龙茶市场。抗战期间普洱茶外销路被切断,社会动荡,茶农四迁,盛极一时的各大普洱茶庄纷纷倒闭。
抗战时期,云南西双版纳的茶叶生产由国民党经济委员会所属中国茶叶公司和云南地方陆系财团所属佛海茶厂垄断,生产茶叶约3.26万担。1945年抗战结束,中茶公司迁往南京,由云南地方陆系财团独家垄断,后又合并改称“人企公司”。解放前夕,公司已将资金转移,生产急剧下降,普洱茶产量仅为5000余担。跌至最低谷。
新中国成立之后,普洱茶生产呈现生机。近年来不仅国内刮起了普洱茶热,出口量也持续增长,深受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消费者的欢迎,而且远销西欧,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的保健饮品。
咸丰年间的茶引
茶引是我国历史上官府发给茶商的茶叶运销凭证。商人向官府申请领“引”,清代每担茶为一引,交纳税款后,持“引”入茶山购茶,运到指定地点销售。关卡验照以截角放行。
摄于中国茶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