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熟为生现茶水真情
2020-12-27 10:59:27热度:135°C
2020-12-27 10:59:27热度:135°C
文/凌文锋(法学博士,河南大学教师)
茶和水无疑是我们每日生活中的两样极为常见之物,甚至人们已经对它们司空见惯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但它们一如我们每时每刻呼吸着的空气一般,虽然时刻环绕在我们周围,却有众多常人难以察觉的真性情。而这些真性情,正是经过周重林和太俊林两位在《茶叶秘密——情要用水调》中一番“化熟为生”的审视之后,终于在我们面前露出了其庐山真面目。
“化熟为生”原本是人类学在跨文化沟通和理解研究中常用的视角之一,“瓦解人们的常识,促使我们重新检验大家想当然的一些想法”,主要是利用“他者”的文化对本土的文化进行反思和批评,其最终目的是让人更好地理解本土文化与社会。而本土文化和社会中原本就存在着很多如喝茶饮水般看似“当然”,但背后却往往隐藏着种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或权力再生产的“小”事物。进而,在“化熟为生”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学者们还往往会“小题大做”,在“宏大叙事”的研究模式之外,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来洞观人类文化和社会,看它对人类历史变迁产生了何种影响。此方面,《甜与权力》、《绿色黄金》、《玻璃的世界》、《马桶的历史》、《礼物的流动》等等著作,已经引领我们从不同“微观”视角,以日常生活经验为“田野”,成功认识了我们所在的世界。
周重林和太俊林一个是普洱茶产业的从业者,一个是普洱茶文化的研究者,二位本已对茶业和茶文化非常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在茶叶相关的语境中对“鸦片战争”的化熟为生,在《茶叶战争》中充分揭示了看似微不足道的茶叶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力,再次表明历史的发展固然离不开“伟人”和他们的“大事”,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了茶叶等“小人”和“小事”的存在,因为正是他们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不断地积累着“量变”,才最终产生了“质变”。
只是相对《茶叶战争》充满张力的叙事风格,《茶叶秘密》虽然谈的内容也同样是茶叶,但其叙事风格正如其副标题“情要用水调”所要努力构建的,更多的是由茶和水“调和”出的“温情”。而这一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温情在二位作者构筑的茶叶和饮茶的生活空间中,在多年的饮茶和从业“田野经历”的反思中,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茶叶和饮茶给人们的情感体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其中有很多语句都令人不禁回味不已,如“我们是在品茶,我们也在品味生活。喝不同口味的茶,怀着不同的情致,与不同经历的人在一起,分享各自不同的人生经验与感悟。”“茶有复杂的时刻,所以我们会刨根问底,追溯情感与记忆的来源。”“岁月知味,茶为生活提供更为丰富的语言。”“我们不能仅仅从营养层面上去看待食物的问题,而要从精神层面上去看待”等等,不胜枚举。
人们常说“茶味人生”,大多说是因为人生像喝茶一般先苦后甜,即先要付出一番辛苦的努力,才有后来的美好生活。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只能说是道出了其中很小一部分。《茶叶秘密》虽然看上去谈的是茶与饮茶艺术,但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二位作者是要以茶来讨论人生。如他们在书中说:“茶之际遇,因人而异。即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刻言及茶,也有着不一样的心境。”每人的日常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看上去同样或者类似的生活,其中的酸甜苦辣咸,怕是每个人切身感受都不会相同吧!
似简单的茶和饮茶,经过广州茶叶市场正山小周重林和太俊林二位作者在《茶叶秘密》中“化熟为生”的重新解读后,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它们于个人情感生活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调谐”效应。“情要用水调”既是二位作者对茶叶“秘密”的揭示,同时也是茶和饮茶于我们生活的启示。
//epaper.jwb.com.cn/bhzb/html/2013-06/17/content_974868.htm
刊于天津《渤海早报》,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