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研究︱普洱茶发源地——青云大街

2020-12-27 10:58:34热度:183°C

  佛山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据有关资料记载,佛山的茶叶生产流通业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佛山青云街是近代中国普洱茶后发酵原始制作工艺的摇篮。佛山茶商在中国茶叶史上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佛山旧城区升平路与筷子路交汇处,现存一座碉楼,这座碉楼是清末民初的当铺。从当铺旁边穿过的一条小巷,就是明清与国民使其的商业旺街---青云街。

  从来青云街默默无闻,近年来,这条街巷却被一群热爱佛山茶文化的学者青睐,从多方面考证得知,此处大有文章可言。

  据史料记载,四百多年前的明清初年,从云贵川运来的茶叶,基本上都被佛山商户买断,在佛山集中加工、包装、运输,再运往澳门与东南亚,甚至欧洲。为了方便携带、运输,佛山出现了茶叶在加工业务,在佛山逐渐发展起来。

  特别是实施黑茶与普洱茶后发酵蒸压作业日趋繁荣,由此产生了最原始的后发酵技术与工艺,即佛山人的“茶叶蒸压技术”,当年用“茶叶蒸压技术”对黑茶与普洱散茶进行蒸压的场所就在佛山旧城区升平路的青云街内。

  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澳门茶叶商人也学会了佛山的后发酵蒸压茶叶技术,再传去香港。当年在佛山,首先用后发酵技术与工艺制成茶叶并大规模加工出口的是六安的笠仔茶、六堡茶,之后推广到普洱散茶。到清朝末年,用后发酵蒸压技术制成的茶叶出口量大增。

  当年,在青云街制茶的商号及其主人已经找不到了。据传,该商号名叫“兴业茶行”,明清与国民早期,是六安茶最大品牌《孙义顺》茶的光电销售出口加工商和总代理,掌握着“茶叶蒸压技术”制茶工艺。抗战爆发后,内地茶区大多沦陷,加上战争导致市场萎缩,“兴业茶行”在1943年停产。1946年,该茶行将最后一批陈放三年的孙义顺六安茶以每担(老斤100市斤)240美元的高价售与新加坡茶商,“茶叶蒸压技术”也一并转让给了新加坡茶商。

  上世纪五十年代,华南农业大学对佛山后发酵“茶叶蒸压技术”加以研究。1956年,安徽大学农业系将黑茶与普洱茶的后发酵技术与工艺流程整合提高,形成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后发酵普洱茶由此变成现代熟茶。1973年,该项技术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保密工艺技术。

  上世纪八到九十年代,中国政府在于文革前后设立的主要对外出口茶叶窗口公司:澳门华联公司的老领导、老员工分别在马来西亚、澳门等地出版回忆录,确认六安茶与熟普蒸压工艺技术与佛山的“茶叶蒸压技术”颇有渊源。佛山青云街很可能就是近代中国后发酵“茶叶蒸压技术”原始制作工艺的摇篮之一。

  据国内多个渠道确认,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云南的茶叶生产重视红茶绿茶,并未继续继承普洱茶优良传统,甚至大面积砍伐毁坏几百年的古茶园,取代世界上没有最贵的茶叶的是种植无性繁殖的台地茶,使得七子茶饼的传统工艺中断近半个世纪。但是,1975年后,云南开始普洱熟茶的生产,与安徽大学的熟普生产技术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保密工艺技术仅晚了两年时间,是偶然巧合?还是云南省与安徽大学有合作关系?目前不得而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