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的边缘行走(33)——勐海风俗及勤劳的傣族妇女

2020-12-26 11:36:34热度:154°C

文/俗部
  勐海一带,傣族很多。

  傣族是我国古代百越的后裔,生活在广西、贵州东部一带,后来逐渐迁徙到云南及南亚地区,汉代称作滇越,此后,又有白夷、百夷、摆夷等多种称呼,他们自己则称作傣、掸。许多人以为傣族起源于泰国,错了,傣族的祖先,就是我们这块土地上的先民。

  我喜欢傣族,他们的服饰、他们的习俗、他们的信仰,都喜欢。当然,最喜欢的还是他们的人,尤其是傣族的妇女。

  可能是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原因,傣族人在心境上显得格外平和。这种心境上的平和,在妇女身上表现得又格外突出:干干净净的衣着,斯斯文文的行走,轻言细语的说话,让人产生一种天然的好感。傣族的男子只干一些短平快的重活,而大量繁杂的劳动,则全部由妇女承担,她们任劳任怨,无休无止。长年的劳动加上偏于素食的习惯,使得十之八九的傣族妇女保持着很好的身材,即使是年过五十的乜桃,也是如此。【注?奶奶辈的称乜桃,乜、蜜音近,我们常称作蜜桃、老蜜桃。傣族女子结婚早,四十左右就是蜜桃了】

  发两张图片,是去贺开的途中拍的,一群傣族妇女在插秧。这是一种自发的合作行为,每当插秧和收获这种需要集中人力的劳动,他们都是互助的,今天一起去插这一家的田,明天去插那一家的田。我远远停下来拍她们,她们完全不知道。我喜欢这种合力的农作劳动场景,拍了很长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她们始终保持着同一姿势,整整齐齐,没有一个人直直腰!真是——,让人感动!!

  讲个故事吧。

  开门节那天,师弟不在,我一个人去一个傣族小镇上赶摆,看到一群姑娘聚在一起,她们穿着傣族的筒裙,抹着淡妆,头勐城茶叶上插着一枝热带兰,都好看。她们卖的东西也与众不同,每人的小竹蓝里摆着一只烧好的黄焖鸡,她们坐着,每人的旁边还摆着一个空着的小藤凳子。不远处,还站着一群小伙子。那黄焖鸡看着都知道好吃,我走上前,想买,问价,谁知眼前那小姑娘突然变得忸怩起来,将头低到膝盖上,还侧过脸看着旁边的同伴羞涩的笑,也不回答。旁边,她的同伴也在笑。我又问,那姑娘低着头声音小小的说:“大叔,不卖的。”我奇怪了,问:“为什么不卖?”那姑娘将头埋得更低了,看得出她满脸通红。我莫名其妙,向其他姑娘看去,眼光到处,几个姑娘全都将头埋在膝盖上,看来是都不卖的了,我只好一头雾水的离开。没走出几步,身后传来姑娘们吃吃的笑声,我一回头,她们立刻又将头埋下去——真叫人郁闷!

  回到寨子,讲起赶摆时的悲惨遭遇,山民们大笑不止。

  原来,黄焖鸡是傣族姑娘持家能力的展示,也是她们寻找意中人的道具,看上她们的小伙可借买黄焖鸡上前攀谈。如果姑娘对小伙不中意,就会对黄焖鸡鸡开出几倍的高价;如果中意,就会开低价,还会让他坐在旁边的小凳上交谈。情投意合,就会一起拎着竹蓝离开。

  原来如此!遇到我这个不懂规矩的外地大叔,难怪她们忸怩。

  还是郁闷!

  早来二十年,多好。。。。

  至少,你也开个高价,虽然你不中意,说明我还年轻呀。。。

  我是歇了菜了,清心的小伙们,如果你想讨个美丽善良勤劳温顺的傣族姑娘做媳妇,早点去吧,去赶摆,去买黄焖鸡。不过,万一被开高价,可就别怪我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