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几的那杯普洱茶

2020-12-26 11:26:52热度:147°C

一九八几的那杯普洱茶
  作者:黄铄
  05年天涯上有一个周公子和易烨卿关于“上流社会”争论的帖子,可以算是天涯上最富盛名的热帖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话题引起了全民争议,被诸多报纸杂志转载,甚至上了《南方周末》。

  具体事件是一个叫易烨卿的女人赤裸裸的炫富并谩骂穷人,并且对一众Tyers对自己的批判、理论、调教和指责一概无视。依旧孜孜不倦的变本加厉。直到横空杀出个周公子,向她提出著名的“周氏9问”,再一一驳斥她的回答,称她不过是一个极端向往上流社会的小自领。易烨卿完败。

  在这一个事件中,周公子驳斥易烨卿说上流社会的人都是不喝咖啡的,只喝茶。后来,标榜自己从不喝咖啡只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说茶是自己的最爱,对咖啡嗤之以鼻。在一杯好咖啡和一杯碎末子茶当中,他们选择茶。更有甚者,到咖啡馆快速跳过咖啡那一页,再挑剔一遍酒水单上的各类饮料,然后皱起眉做出一副不屑状从包里拿出一小袋并不怎样的茶,说还是泡这个吧,我付茶位费。这便是他们所谓的格调:你看,我多热爱条呀,出门都随身带蓿;你看,我多有格调呀,一般的茶叶是入不了我的法眼的。

  当然,这里不是说热爱茶的人都是为了追求格凋而端着架子,可不得不承认,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就是存在肴这样一群本末倒置的形式主义。

  再然后,普洱茶大热,一时间坊间谈沦的都是普洱茶。在北京,常常有人走到咖啡馆里还未等坐下,就趾高气昂的对吧台大喊:“来一壶普洱,越陈越好。”普洱茶一下子高调的成为了懂文化的低凋精英们的代名词。这句话说起来很矛盾,就像我们无法判定这究竟是一件坏事还是一件好事一样。

  这么多人表示接受和喜爱,那段日子茶商们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肤浅的追捧造成了市场的混乱,在急功近利的茶商给附庸风雅的人们吹了个大泡泡的同时,那些真正爱茶的人受到了伤害。茶商们无诚信的职业操守背后是人们畸形的消费心理和盲目的跟风,那真是一段集体无意识的日子。

  无意识让人们况到普洱就只懂越陈越好,提起龙井就说只有井边十八颗御树才算得上是真品,挑剔大红袍的原因只有一个不够浓香……缺乏相关蜘识和缺少喝茶心境,只为了通过喝茶而把自己与别人区分开来的大有人在。

  但不是因此我们就否定人们对茶的感情,只不过每个人喜欢茶的原因不同并且浮躁的社会让一些喜欢变得不够单纯。有人喜欢表象,有人喜欢内容,有人只是单纯的喜爱口味。中国人喜爱茶,一方面是因为传承多年贯穿历史的茶文化;另一方面,是国人欣赏茶的气质,不骄,不躁,舒展,自然,希望自己也是如此。

  对于80年以后出生的我们,爱茶有千万个理由,它们现实,感性,荒诞或是直接。这些发自肺腑,不假以冠冕堂皇借口的理由五彩缤纷,被一个个喜爱茶的80年代生人泡成了只属于自己的那杯茶。

  我和男友是两个吃货,吃饭不光挑剔味道,还要纠结哪道菜配哪个盘子配哪种香料摆成什么样子浇什么样的汁。为了喝茶,我们专门去买了龙泉弟窑梅子青的茶具配普洱。这种梅子青比汝窑要深,不如汝窑的天青色灵动自然,但我们已经满意得爱不释手。茶盏做成瓜棱状,用它装绛红色的普洱,看着就十分享受了。

  虽然我们一直都游手好闲,但喝茶的时候还是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岁月静好的感觉。80后爱茶因为怀旧。怀旧是一个矫情的词,但在如今越来越情感直接,情怀乏味的时代,矫情比麻木好,我们渴望从前的记忆,过去总是委婉得让我们着迷。最适合怀旧的茶是普洱,它由故事制成,用时间冲泡,红亮的茶汤好像欲言又止。

  如今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庞杂多元、新陈代谢飞速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常常需要迅速定位然后占有一席之地再持之以恒。正因为这样一个特殊的模式,大部分人并不是对自己所选的事业一见钟情。这就产生了两种情况。一是中途放弃,二是从慢慢磨合到麦冬可以正常当茶叶喝吗最后由衷爱上。做茶也是如此。

  多得《普洱》杂志的这个机会,让我得以与同龄人分享各自内心中对茶的看法,也让大家可以品尝一次一九八几年的那个人的那杯茶。该文是《普洱》杂志2010年的一篇旧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