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商故事:大滇的普洱茶20年记忆之六
2020-12-26 11:23:08热度:169°C
2020-12-26 11:23:08热度:169°C
班章大白菜(上)
大滇说茶1001夜,班章大白菜。
每一个出名的茶后面,都会崛起一个强大的企业。这是我在回忆这些有影响力的茶,得出的结论。88青成就了7542,也成就了大益的赫赫威名;99易昌号,成就了昌泰;99绿大树,成就了XY;而在21世纪的头十年,班章成就了福今,成就了陈升。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是属于易武的时代,那么,21世纪的头十年是班章时代。班章的崛起如此之快,而且到目前,在量产茶这个级别,是毫无争议的普洱之王。一切的一切,源于班章大白菜,福今茶业何广森先生的杰作。
这份成功,有必然,有偶然。在回顾最近20多年的历史,显然,纯料茶是大趋势,从易武到班章,然后再到各大山头的开发,普洱茶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班章大白菜就是这个时代的助推剂。90年代,易武茶启动了普洱茶纯料茶时代,21世纪初这十年,由班章启动,古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冰岛,以及昔归临沧茶山的全面崛起,标志着普洱茶全面进入了乔木茶时代。
当太多老一代茶商还在质疑是不是炒作的时候,我们已经清醒看到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普洱茶已经走向了另外一个层面,继清朝中期后,又一个伟大的繁荣时代。毫无疑问,2007年的炒作,是普涨行情,是炒作。而名山大树茶的价格暴涨,已经不是炒作,是优质资源在市场化条件下价值的回归。班章大白菜,用10年,价格翻了近千倍这这样一种刺激的方式,揭示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作为一个普洱茶爱好者,如果说不知道大白菜,那简直不好意思出门。作为一个合格的滇粉,我们必须了解这些常识。大白菜系列,由福今茶厂在2000年-2004年间,在勐海茶厂定制。为何叫做大白菜?
因为这个标志形状象大白菜。勐海茶厂在1999年通过了绿色食品和有机(天然)食品双认证。因此有权使用这样的标志。大白菜系列茶在普洱茶历史上非常重要,它标志着以下几点:
第一、班章茶的崛起
不管怎样,在2000年前,班章茶不是一个出名的茶,而且即便在2005年前,班章茶也并不那么出名。曾听中茶一个前辈说了一件足以后悔终生的事,2003年春天,班章村委会主任三爬劝他收2吨老班章的茶,单价30元一公斤,总额6万元,当时一般的茶也就8-10元左右一公斤,所以他觉得贵,没收,而且茶较苦担心没法销售。大白菜这个系列,2000-2004年期间,销售情况应该也不乐观。直到2004年勐海茶厂倒闭重组,福今另外去寻找加工厂加工,大白菜随着勐海茶厂的改制消失了。又过了几年,随着老班章山头茶被普遍认可,以及勐海茶厂品牌的重新恢复,大白菜系列重回人间,并作为最早的纯料老班章代表逐步走上了神坛。
第二、纯料茶的再度辉煌
如果仅有易武茶,那么纯料的魅力是不够的。毫无疑问,大白菜系列都是纯料茶。班章崛起,易武持续发力,使得茶界公认: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班章至刚,易武至柔,充分体现了普洱茶两种极端风格。评鉴纯料茶,体验普洱茶千变万化的风格,这跟其他茶类完全不同。纯料茶也开启了尊重消费者知情权的时代。消费者终于有机会知道,自己喝的茶到底产自何方。大白菜系列接过了纯料茶的大旗,并把纯料普洱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广东茶商成为普洱茶的主角。
毫无疑问,在90年代,台湾茶商是主角。他们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哪怕是99易昌号,以及99绿大树,其中主要的部分,都流入了台湾。台湾茶商对现代普洱茶,从理论到营销贡献极大,但销售方式更多局限在一个小的圈子范围。而以福今、陈升为代表的广东茶商,正是通过班章为旗帜,成为后起的主力。目前,高端毛茶收购的主要力量,基本都是来自广东,台湾茶商收购量远小于广东茶商且多数局限在易武地区,广东茶商则遍及了整个普洱茶茶区。
通过图片,你也会看到很多黄片。
第四、有机茶概念的缘起
在90茶叶有什么销路年代目前,最悲惨的事就是出口欧洲的滇红茶因农残问题导致出口受阻,而普洱茶熟茶也因为卫生问题,销售受阻。98年全省茶叶销售跌到低谷,几大茶厂面临崩溃。我们后期看到很多98原料的茶,其根源就是来自这里。98年原料,源于当时销售不利,只好存留下来。这种情况下,勐海茶厂算是相当有远见,把布朗山基地和巴达基地通过了有机认证,从而获得了使用大白菜标志,算是应对危局的一种方式。大家可以寻找当时的勐库戎氏,也在这个时期推出过有机茶。所以,关于茶叶的食品安全问题,其实已经出现过一次危机。只是我们比较健忘,过几年就忘记了。
第五、勐海茶厂悲惨地位的见证
从1999年绿大树,到2000-2004年班章大白菜,经销商的强势,见证了厂家的弱势。英雄末路,窘态已显。现在我们看起来高不可攀的勐海茶厂,实际上当时主要做的就是按订单加工或者代加工这样的业务。并没用什么品牌附加值,只是简单靠体力赚取加工费。
上一篇 : 茶商故事:大滇的普洱茶20年记忆之七
下一篇 : 茶商故事:大滇的普洱茶20年记忆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