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金三角寻茶记(六)

2020-12-25 16:50:32热度:144°C

  寻找大树茶

  来泰北,我的主要目标还是边境普洱茶以及他的生产环境,因此,亲眼看到泰北大树茶,看到边境普洱的加工设备就显得异常重要。来之前的资料准备和几天的访谈,大家都把目标指向一个叫茶房村的地方,据说那里的大山里有很多大茶树。

  28号,我们驱车前往距离美斯乐40多公里的茶房村,张开诚先生让他的司机和一位熟悉茶房村情况的向导陪同我们前往。行前,张先生告诉我们,边境茶的代表鸿泰昌有三个原料基地,其中一个就在茶房村。

  路途中有三四处毒品检查站,但同样看不到罂粟花、罂粟苗。车进茶房村,中文的路牌和华文中学的建筑非常醒目。村里还有一座颇有规模的清真寺。几户人家的屋檐下,当地少数民族工人正在捡茶。向导的亲戚为我们泡了茶,一种烤过的大树茶,我们边喝边聊。他们介绍,茶房的茶已经很有些年头,野茶(大茶树)很多,他们几十年前来到茶房村,一直都以这些茶为生。村里有几个茶厂,既做野茶也做高级茶(台湾茶)。

  随后,我们一起去看茶地。从我们之前得到的信息,我们以为大茶树会在车辆难行的大山里,哪知,刚出了村口的不远,我们就看到不是一两棵,而是成片的大茶树茶林。这里的茶树稀疏,两三米一棵,树高均在两米以上。看树干的粗细,应该有百岁左右。树叶开张很大,成熟叶长度在15公分以上。从叶形和花蕊看,整片茶林品种很纯,花蕊有三个柱头,很明显,这些茶都是大叶种茶,是人工栽培的野放茶。茶林就在离村寨不远的公路边,与这片茶地相对的公路另一边,也是大树茶林地。

  回到村里,我们在龙陵人潘永昌开设的仙山茶行买了一点干茶褐红的野茶,当时我们以为是按照云南工艺生产的熟茶,回到昆明一泡,并不是渥堆茶,而是泰国传统工艺制作的半红青茶。

  离开茶房村,我们来到三四公里外的老李客栈。老李客栈的老板是李开明,我们到的时候他回中国去了,他的义子朱绍臻接待了我们。客栈四周长满了野茶,有些野茶的树干上还斜搭着一根圆木杆,一头放在地面,一头搭在大茶树的分岔处,形成简易的梯子,以方便上树采茶。离开客栈几百米,则是他的明利茶厂。茶厂正在扩修,厂房里还堆着一些用野茶加工的青茶。

  茶厂门前的路边上,有一棵长满寄生植物的野放大树茶,我们测量了一下,胸径有100cm。

  看着满山散布的野放大茶树,我突然理解了清代茶人所说:“查茶山自庚子辛丑中外交涉划界,割去数山,生理只有一半”意思。也就是说,在法国人占领越南、老挝之前,边境一带所产之茶仍是被云南人当做普洱茶经营的,猛乌、乌德被割让给法属老挝后,英国人、法国人在边境一带加强控制,这一带的生意也就不好做了。其实,边境内外,山水相连,气候、土壤、人民极黄茶叶相似,茶树没有理由按照人为划定的国境线生长,种子是会随着风、随着水四处扩散的,更何况,这里的居民有的归车里宣慰司(西双版纳大土司)管理,有的归掸邦(傣族)土王管理,土王之间,互相通婚,自然,生活在相似的自然条件下的同一民族,经济作物差异不会很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