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村的普洱茶跌宕小史

2020-12-25 16:46:09热度:160°C

  2004年芳村茶叶市场进入了繁荣期,除了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茶叶的需求迅速增长有关,我想或许也和三个字有关——普洱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整个芳村片区有茶叶商铺10000家左右,主营普洱茶的占60%左右,而涉及普洱茶交易的商家几乎达到99%,即使是经营茶具、紫砂壶的商家,他们的仓库里也会存着为数不少的普洱茶。这些年在芳村流行一句话——不做普洱茶的是白痴!“芳村”、“普洱茶”,成为了两个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词。也许芳村市场里的一只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引起全国普洱茶市场的一场海啸,比如2007年那阵狂潮,无论是潮起时还是潮落处,那双带来“蝴蝶效应”的翅膀都在芳村。

  要知道,本世纪以前,芳村还是铁观音、乌龙茶的天下,福建人在那些年月里可谓占尽风光。直到1995年邓时海先生出版了《普洱茶》一书,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粤港交流更加便捷、频繁,港台茶人把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带进了芳村,并很快深入人心。卖茶叶最操心的就是保鲜问题,绿茶、红茶、乌龙茶,如果当年卖不掉,要么就废了,要么就得低价处理。可是普洱茶却恰恰相反,新茶卖不掉,放上几年还会转化,价格还会翻倍,而且那个时候普洱茶还便宜至极,新茶少则几块钱,多不过几十块一公斤。商人总是趋利的,这等好事如何能放过?九十年代末开始,芳村的茶商开始四处寻找普洱茶,市场里找不到就通过老茶棉纸上的地址寻到云南的茶厂,2004年以前云南的几家老牌普洱茶生产厂家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都是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芳村的茶商在这个时间段向云南的茶厂定制了无数的普洱茶,用料和包装都是五花八门,因此,这个时段的普洱茶也是“包装考据派”们最难鉴定年份的茶。

  市场从来都是以利益为导向,并时常伴随着盲目跟风。普洱茶的投资回报比摆在那里,哪个商人不动心?越来越多的茶商进入普洱茶,哪怕是2005年发生了“猪圈事件”,也不曾真正打击普洱茶上扬的势头,多少茶商放下经营了多年的茶类,纷纷涌入普洱大军,或研究、或收料、或囤茶、或炒作,到2007年春节过后,最疯狂的时候,整个芳村连搬运工、扫地大婶、小吃店老板、茶水小妹全都在倒腾着普洱茶。市场里车水马龙,不宽的路面时常塞车。那时芳村常常有这样的情景:某人(来历不明),开着小货车,提着大把现金,一家一家的档口挨个进去扫货,但凡有普洱茶,尤其是大益茶,二话不说,现金收走,而这个时候,卖家则会尽力捂着不卖,因为也许一天后甚至几个小时后就会涨价。

  市场这样的癫狂状态维持到2007年4月就开始下跌了,以大益为首,4月20日7542从最高价2.3万元/件一天跌到1.7万~1.8万元/件,5月20日由1.6万元/件跳水到1.1万元/件,接下来很快跌破万元大关,整个普洱茶市场也全线崩盘。这场狂潮令芳村无数茶商受到重创,甚至是血本无归,彻底退市的也不乏其人,然而,它也是炼金石,那些眼光独到、出手及时的茶商却在这期间淬炼了实力,那些在低位抄底、捡漏的茶商现在还会时常偷笑呢。

茶叶蛋和豆浆可以一起吃吗

  几年时间,普洱茶行业进行了重新洗牌,市场也回归理性,虽然偶尔也有小范围的炒作,如今年对大益“龙印”的炒作,但市场总体平稳。经过几天的观察,虽然大部分档口客流量不多,但是不少茶商已经转战电商渠道,进行网络销售,几乎所有的快递和物流公司都在芳村设了收件网点,炎炎夏日里,最忙碌的可能就是快递员了。

  除此之外,这阵狂潮更奠定了普洱茶在广东的消费基础,刨去炒作的成分,普洱茶的健康价值和生态价值及可赏玩性仍然是被消费者认可的。现在整个广东地区的茶叶消耗量普洱茶占到60%以上,所以,芳村市场里普洱茶的主流地位不变,而当年风光无限的福建茶,其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已经所剩不多了,大部分挂着专营铁观音的商铺,也会有普洱茶的专柜。现在广东茶客对普洱茶的品鉴能力很高,对优质普洱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能留在市场的茶商大多愿意用心做茶,树立品牌,这是市场良性发展的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