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洱命名的历史变迁,你知道吗?

2020-12-25 16:45:10热度:177°C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市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疆土面积最大的州市。普洱这块土地,在唐代时,为南诏国的银生节度使管辖,称为“步日赕”;宋代时,为大理国属地,改为“步日部”。

  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云南行省,增强了中国对西南边陲的统治。

  元代改“步日部”为“普日部”;明代洪武年间,改“普日”为“普耳”;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设普洱府,普洱成为府级建制,府台驻宁洱。

  1913年撤普洱府,设“滇南道”,1914年更名“普洱道”,道署由宁洱迁驻思茅。1926年道署迁回宁洱县。1929年撤普洱道,改设“普洱殖边督办区”。

  1940年改设“普洱行政督察区”。1950年改设“宁洱专区”,1951年更名“普洱专区”。1955年专员公署迁驻思茅,更名“思茅专区”,2003年思茅地区改设“思茅市”。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

  下面我就从中华文化中去寻觅“普洱”名字的演化过程:

  普洱这地方在元代以前为蛮荒之地。元朝是中国历代疆土面积最大的王朝。元代把“步日”改为“普日”,一方面是近音,在中华文化中“普”字《史记·秦始皇本纪》:“~施明法。”《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天一统,于是定矣。”所以把“步日”改为“普日”契合时期背景。

  明代把“普日”改为“普耳”,或许是官方看到东汉·许慎《说文》逐个“普日无色也”,即白天黑夜一样无色昏暗。国家使用地方名称不好,就用象形字“耳”或是读着押韵,故而把“日”改为“耳”。

  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他在云南实行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即为“改土归流”。也就是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停止管理,从而增强中央对西南地域的统治。

  设置“普洱府”属于顶层设计范畴,不可能去釆用一个毫无话语权的少数民族言语的意义“水湾寨”,而必有深层含义。

  当时《康熙词典》对“普”~普通、普遍、普天同庆…;“洱”~水名,沐浴、惠泽万物的意思。故把“普耳”改为“普洱”。

  所以对古“普洱府”名字比较靠谱的诠释有“普天同庆润泽万物”、“普润万物惠泽天下”等意思。今天被称为“天赐普洱”,也就能很好了解其中的含义了。

  过去把普洱解释为哈尼语“水湾寨”,寓意为有山、有水的地方,也许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作者是哈尼族,但带有太浓的地方家乡情结。使得普洱地名含义的解释缺乏广泛的深度。

图文来源:包忠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