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归古树茶的历史文化

2020-12-25 16:44:51热度:196°C

  邦东乡位于临沧城东面,乡政府距临沧城公路里程64千米。东与思茅市的景东、镇沅、景谷隔江相望,西南与忙畔乡、马台乡毗邻,北与云县大朝山西镇接壤。全乡国土面积223.86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429.6米,最低海拔750米。乡辖7个村委会,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18.4%。总耕地面积1.6万亩,森林面积21万亩,森林覆盖率52%。茶叶资源十分丰富,有树龄几百年的大茶树,古茶林保存完好,传统老茶园面积5000余亩,近年新种植高优生态茶园10000余亩。邦东驯化大叶茶列为全国大叶良种茶之一。境内有被誉为滇西南的绿珠的大雪山,远古时代的新石器、近代的古镇、古驿道、渡口、造纸古作坊等遗址。有早在民国时期就享名的特产忙麓茶。

  昔归古树茶的历史文化

  1、新石器遗址

  老邦东遗址:位于海拔1230米,距邦东乡政府东北公路里程7千米的老邦东街营盘山。出土石器有石斧、石锛、石锤等。出土器物还有陶片、炭屑,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文化层堆积面积1万平方米。

  昔归遗址:位于邦东乡政府东公路里程28.7千米的澜沧江边,东连澜沧江,西接邦东乡至昔归的乡村公路,北距渡口2千米,海拔810米。遗址文化堆积厚度约1.5~2米,面积1万平方米。出土遗物有炭屑、黑陶片,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石锛、石斧。属忙怀型文化,打制的石器如有肩石斧,制作工艺和形制特征相似而又区别于忙怀类型。

  有关资料记述这一类遗址的居民可能是一种夏处高山、冬居深谷的半定居、半农牧、半渔猎的社会经济生活,大致认为是临翔区最早的人类氐羌系、白濮系、百越系先民。史载2200多年前的濮人就开始种茶。盛易祥。

  2、茶马古驿道“明洪武十八年(1385),麓川(今瑞丽)土司思伦法率众10余万人攻景东,打通临沧地区通往景东等地道路”。缅宁(临翔)至景东的驿道(东北线)由县城起,经丙兔、五台坡、璋珍、邦包,到邦东街,过澜沧江嘎里渡入景东,沿途有新石器遗址、邦东古镇遗址、嘎里渡遗址等古迹,境内古道东端并是缅宁佳茗忙麓茶的产地。从邦东街往北,经大石(云县大朝山西镇),到勐麻(云县大寨),再到云州(云县城),是当时盐茶等大宗贸易往来的主要干道。虽然山川险阻,万水千山,途中行旅艰难,既无舟楫之利,又无车马之便,交通运输仅靠人背马驮,然商业贸易尚称发达,流通亦畅。内、外贸易均备,国外运至缅甸腊戌、仰光;省内到云县、耿马、景谷、墨江、昆明诸地,向国外输出茶叶,虫胶等产物。当时马帮盛极一时,拥有骡马少则二、三头,多则数百头,大马帮并配有武器。密林深处随时可见“山间铃响马帮来”。

  3、邦东古镇遗址距邦东乡政府东北公路里程7千米的老邦东街,老邦东新石器遗址旁。民国年间在老邦东街设置邦东镇,是当时缅宁县除县城之外的唯一的重镇,集市繁荣。云州、缅宁通往景东的古驿道在此镇交汇。其开市年代已无据可查,这里的客商以景东、镇沅、云州、缅宁等地为主,其次是外地大宗商运马帮偶有在集市上歇脚贸易。《缅宁县志》记载:本县市集“又次为邦东乡之邦东街,以甲寅日为集,以盐茶为大宗,上至勐麻大寨,下至戛里江渡,市场较为繁盛”。古镇的街面至今可见百年来马帮遗下的痕迹。

  4、嘎里古渡位于邦东乡政府东10千米的澜沧江边,近邻昔归新石器遗址。清朝始设摆渡,渡口设店子,往来客商可歇脚休息住宿。《缅宁县志》载:“《云南通志》澜沧江上渡,即本县之嘎里渡。距城东140里,为通景东要津,设船以渡”。渡口是缅宁至景东、云州至景东两条古驿道在邦东古镇交汇后过澜沧江的重要交通要塞,清光绪、宣统年间,县内外,省外客商在此设盐号。民国时期,邑人杨来卿、邱月楼设长兴号,景东人苏三保设允丰号,邑人邱歧山、嵩玉三设同庆号,景东人王义贵设义兴号,先后在嘎里渡经营以盐茶为大宗的水上营运,是当时两地货运的重要通道。1986年改设昔归渡。

  5、造纸古作坊遗址遗址位于邦东乡政府以北10千米,雪山主峰东麓。清末民初,有几户人家到这里开办造纸作坊,以竹、石灰、滑皮水为原料,开创缅宁(临翔)造纸业先河,并世代相承。至今造纸作坊保存完好,尚有一、二户人家继续经营。

  昔归,历史上的沧海明珠

  最早生活在云南的濮人,将昔归茶敬献周武王;宋代大理国时期,昔归茶又成为大理国的“御茶”;清朝鄂尔泰在云南采办贡茶,昔归茶又被远运到北方的都城。

  在《临沧县志》记述中,对忙麓茶的评价最为突出:“较名贵的初制青茶是忙六茶和晓光山茶,忙六茶产于邦东忙六山,茶水的浓度高,清澈,经久耐泡,饮后爽回味。

  清末民初《缅宁县志》记载:“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这里说的蛮鹿,现称为忙麓,锡规现称为昔归。

  忙麓是昔归里最好的,而昔归,又是邦东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属于邦东乡邦东村委会昔归自然村。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所以茶树保护得比较好,是低海拔产好茶的典型代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