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宁号凤宁茶馆:悠悠茶史,探古寻幽
2020-12-25 16:44:28热度:142°C
2020-12-25 16:44:28热度:142°C
在农耕刚刚萌芽的神农时代,人们忙于寻觅可以吃的东西,希望寻遍可以食用的食物果腹,所以采摘茶树的芽叶嚼食,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神农氏被认为是中国茶最早的发现者。根据《神农百草经》的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荼解之。”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茶由食用到药用,由药食同用再发展为广泛的食用,时间大概在战国或秦代以后。
商周时期,茶的功能大致分为三类:采摘,当做“蔬菜”一样食用;清热、醒脑、解毒之药用;祭祀、进贡之用。
《周礼·掌荼》说:“掌荼,掌以时聚荼以供丧事。”
《史记》中载,在周武王伐纣时,巴蜀的将士用茶叶作为贡品献给武王。说明在这个时期,茶叶已经可以作为贡品献与帝王。
远古的茶叶,因煮饮的缘故,以叶茶为主,采得比较粗老。从唐代煎茶开始,饮茶逐渐精细化,茶叶趋于嫩采。
唐代煎茶萌芽于晋,成熟于中唐。陆羽设计发明了内滑外涩的生铁鍑,专用于煎茶。
宋代蔡襄《茶录》与宋徽宗《大观茶论》主张用银与熟铁作碾,以“碾以银为上,熟铁次之”。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是指碾茶之后的茶末形态,说明工艺之精细。
煎茶包括两道程序:即烧水与煮茶。
唐人将饮茶由解渴升华为艺术享受。在一道道繁琐工序之后,轻啜慢品,沉醉于一种恬淡、安谧、陶然而自得的境界,得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因而煎茶之法创自陆羽后,在整个唐代风行不衰。
点茶法脱胎于煎茶道,大约是在唐代的中晚期。据记载,唐德宗微服出宫,至西明寺,口渴时喊道“要茶一碗”,适逢大臣宋济正在低头抄经,他没想到是皇帝驾临,便头也不抬应道:“鼎火方煎,此有茶末,请自泼之。”所以,点茶又叫泼茶、试茶。
宋代点茶的步骤可以分为8步:碎茶、碾茶、罗茶、茶末置盒、撮末于盏、注汤入盏、搅拌茶末(击沸)、置茶托。点茶的击沸,既是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与煎茶相比较,点茶使用的茶末更加细腻,细末利于浮花盈面。想要喝上一碗茶汤,用时要两个小时。
到了明代,朱元璋认为团茶的制作过于繁琐,劳民伤财。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散茶。
此时,两宋的点茶之风消失了,团茶为散茶所代替。碾末而饮的茶饮法,变成了以沸水冲泡散茶而饮用的方法,品茶方式发生的划时代的变化。
清代,茶以贸易的方式进入世界市场,在民间更加普及,盛行盖碗茶。盖碗就是喝茶的茶杯,只不过担心茶汤凉的快些,在茶杯上加了个盖子而已。那些把盖碗的三个组成部分,比喻为天、地、人的“三才”说法,是盖碗产生以后的文人的附会,与盖碗的起源和发明无关。
古代用盖碗一般是直接端起饮茶汤,而现在的盖碗,除西南、西北一带仍有使用盖碗直接清饮的习惯,其它地区基本多作为冲泡工夫茶的茶具。盖碗冲泡出的茶汤,不仅层次丰富,还有利于将茶的优缺点毫无掩饰的冲泡出来。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穿越漫长而广阔的时空回到现在。喝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日常行为,进而也已经成为一种意境,一种茶文化。
上一篇 : 东卓茶商学院:普洱茶文化之源一一茶马古道
下一篇 : 普洱茶公元前1066年至今的极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