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根本不懂什么是蛮砖
2020-12-23 12:17:12热度:131°C
2020-12-23 12:17:12热度:131°C
茶汤偏黄,扬哥说这是秋茶。
我问:“蛮砖茶有什么特点?”
扬哥说:“与古六山其他茶山相比,蛮砖茶比较粗犷”。
我尽力去感受所谓的“粗犷”。舌面涩感铺开广、集中在舌面前半段,但涩度不重,是比较愉悦的涩,不是很难接受的那种。苦底很弱,香气不扬,抬起茶杯闻没有扑面而来的香。舌根和喉咙几乎没有什么感觉,不苦也不涩,没有停留感,像茶汤从未经过,直接从口腔蹦下去了。
<安化天植坊茶叶有限公司07年万两黄金千两茶9(百两装)什么价格p>
我磕磕绊绊地说着我的口感,期望得到扬哥的肯定,希望他说:“嗯,就是这样,这就是蛮砖的特点”。
但是所料不及,扬哥反问我:“你要记住蛮砖的特点有什么用呢?”
我被问蒙了,难道喝茶不都是这样吗?我无非是想记住每个茶区山头的特点,想象着某一天喝下一口茶汤就脱口而出:“这是某座山的茶,树龄有多少多少年,这个茶的优点是什么,吧啦吧啦.......”。赢得一片艳羡,那是多么牛逼闪闪的画面。
我当然不能告诉扬哥我的想法,我弱弱地说:“我是在学喝茶嘛,感受它的特点,我在用心喝茶呀。”
扬哥说:“蛮砖的茶是什么特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它的品质好不好,喝着舒不舒服,健不健康就可以了”。
嗯,这个似乎有道理,喝茶是为了什么?首先应该是为健康,而不是为显摆,不能本末倒置了。最牛的人应该是喝到一款茶时就明白这个茶对自己的身体好不好,适不适合自己的体质,是该多喝还是少喝。
理是这个理,要按住好奇心和虚荣心还是很难的,我感觉胸口热气上涨,打了几个嗝。我问扬哥:“我打了嗝,这是茶气吗?”
扬哥已经无力回击,微微一笑,说了一句:“看书去”。
我翻了翻詹英佩、林世兴等人的著作,书里都没有写到蛮砖茶区茶叶的口感特点。唯有地理分布、历史沿革,前人事迹,他们这么写,也是有用意的吧。
认识一座茶山,除了苦涩、香甜、气韵这些词汇,我们更应该去了解它的生态环境、历史背景,向山上的制茶人致敬。
下面这四段话出自詹英佩的《古六大茶山》,网上关于蛮砖茶山的知识贴几乎都原封不动地辑录了其中的内容,但是很少有人注明出处。在此与大家分享的同时也向詹老师致敬。
蛮砖山东接易武,北连倚邦,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清代有茶园万亩以上,从磨者河边到曼林山顶六十里路沟沟壑壑都是茶。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过去都是大茶村,各村产茶都在2000担以上。曼林的古茶园目前在勐腊县境内的五个茶山中保存得最好,有1000多亩成片的古茶园,其茶树树围大多在100厘米以上。
蛮砖山茶园虽多但茶号少,清末民初易武的茶号都到蛮砖茶山买原料,蛮砖茶农说:“易武七子饼一半是蛮砖茶。”蛮砖茶山有两个有名的大寨,一个是曼林寨,一个是曼庄村。曼林寨是蛮砖茶山茶园最多的寨,曼庄村是蛮砖茶山的中心大寨和人口最多的村。
蛮砖茶山史话最多的当数曼庄村,蛮砖茶山的兴衰与曼庄村的兴衰有直接关系,从明朝末年至清朝末年,蛮砖茶山的茶叶集散地和中心大镇便在曼庄。曼庄在史书中称为蛮砖,蛮砖的得名,一种说法是跟诸葛亮崇拜有关,说诸葛亮当年来六大茶山时,在曼应埋下了一块铁砖,于是这里就称作埋砖,后又演绎为蛮砖;另一说法为傣语,傣语中曼庄的意思是大寨子、中心之村,因曼庄过去是土司头人们经常聚集开会商议解决各种事务的地方,故称曼庄。
曼庄人在民国以前都是以茶为生,粮田开垦较少,自抗战爆发后茶业衰退,住户有减无增,时至今日曼庄也只有20多户人家,几乎都是丰家、卫家、权家的后人。这是一群舍不得丢不下茶山的人,他们说祖宗的大坟、祖上几百年种下的茶树都在这里,他们心中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感。他们要陪着祖宗,守着茶山,也守着心中那份不灭的希望。蛮砖茶山的古茶园保存下来的尤其多又长得又特别好,或许是对他们这份情感的回报。
上一篇 : 一米冬日暖意绵绵,一盏金羊茶香洗涤
下一篇 : 茶莫停“泰”--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