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圆茶发酵简析
2020-12-23 12:03:31热度:121°C
2020-12-23 12:03:31热度:121°C
1、佛海茶叶制法,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將茶叶採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別品质裝入竹篮。入篮須得湿以少許水分,以防齏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蘀(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叶,通称为“散茶”。制造商收集“散茶”,分别品质,现加工成“圆茶”、“砖茶”或“紧茶”,另行包装一过,然后输送出口,是为“再制茶”。(勐海文史资料:李拂一1939年著《佛海茶叶概况》)
简析:可见当时圆茶、紧茶的原料“散茶”是已经经过发酵的茶。
2、紧茶以粗茶包在中心曰“底茶”。二水茶包于底茶之外曰“二盖”。黑条者再包于二盖之外曰“高品”。……“高品”须先一日湿以相当之水分曰“潮茶”。经过一夜于是再行发酵。成团之后,因水分尚多,又发酵一次,是为第三次之发酵。数日之后,表里皆发生一种黄霉。藏入自言黄霉之茶最佳。……印度茶业平仄的茶叶总会,曾多方仿制,皆不成功,未获藏人之欢迎。这或者即是“紧茶”之所以为“紧茶”之唯一秘诀也。(勐海文史资料:李拂一1939年著《佛海茶叶概况》)
简析:可见当时紧茶的工艺中,有加水强化发酵一法。
3、佛海一带所产茶叶,品质优良,气味浓厚,而制法最称窳败,不规则之多次发酵,仅就色泽一项而论,由绿而红以致暗褐,印度之依制无成,或以此耶。(勐海文史资料:李拂一1939年著《佛海茶叶概况》)
简析:可见当时佛海茶叶制成不发酵的晒青茶后还要继续发酵制成圆茶、紧茶的原料发酵的“散茶”。
4、茶叶原料的收购,习惯上有现购、预购两种。预购:根据买卖双方协商,预付订金,俟茶农采回茶叶初步加工成散茶后,买主到各有关村寨预售人家验收过磅,结清价款,仍寄存原处,按计划雇用牛脚运回厂内,最后揉成紧茶。……紧茶制成后,经过约半个月的冷却发酵时间才进行包装。(云南文史资料选辑:张相时著“云南恒盛公商号经营史略”)
简析:可见当时紧茶的工艺中,有加水强化发酵一法,约需14天。
综上所述,早至五百多年前,迟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版纳地区茶叶初加工由茶农完成依绿茶制法之不发酵的晒青和已发酵的“散茶”,而后各商号购买并运到总店加工后出售,从而促使圆茶和紧茶在进行最终销售前,已形成完全区别于普通绿茶的独特品质特征。
文/易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