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心之所向,念念不忘

2020-12-22 17:47:54热度:107°C

  易武地处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北部,是普洱茶的故乡、贡茶之乡、古六大茶山之一,是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北与思茅江城相接,南接瑶区、勐伴,西接勐仑、象明,东与老挝接壤。易武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脉波状起伏,山势陡峭险峻,南部山区沟壑纵横,溶岩景观奇丽。这里山高雾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7.5℃,年均降雨量1700~2200毫米,平均海拔1400米,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高等植物集中,生态环境优越,是种植大叶种普洱茶的理想之地,素以出产名优茶而闻名。

  在傣语中,“易武”意为“美女蛇居住的地方”,因当地有个花蛇洞而得此名。早在唐代,易武已有濮人(布朗族、佤族、哈尼族等)在此居住种茶。至明朝末年,江西和云南石屏的汉人进入易武,易武开始了成规模的茶叶贸易

  清雍正七年(1729年),普洱茶被立为贡茶,易武凭借茶叶卓尔不群的品质及产量优势,成了云南为数不多的富庶之地。道光年间,当倚邦、莽枝等茶山逐渐衰退之际,易武迅速崛起,成为古六大茶山中最热闹繁华的茶马古镇和茶叶加工、集散中心。

  到了现代,随着普洱茶再次兴起,易武的价值再获重视,几乎所有的普洱茶品牌都会推出易武地区的产品。

  易武乡

  易武乡距勐腊县城111公里,总面积283平方公里,乡政府驻易武街,下辖5个村公所和23个自然村,总人口7200多人。世居民族主要有汉、彝、傣、瑶、哈尼等13个,其中汉族和彝族人口各占三分之一,其他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一。

  易武素有“七村八寨”之说,七村是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张家湾村,八寨为刮风寨、瑶族丁家寨、汉族丁家寨、旧庙寨、倮德寨、大寨、女生送茶叶代表什么曼洒寨、新寨,都是产茶好地方,七村八寨的普洱茶均已名扬海内。

  易武正山

  历史上,云南茶区被澜沧江分成江内、江外两个茶区。易武等古六大茶山位于江内,所产的茶为“山茶”;勐海、南峰为江外,所产的茶为“坝茶”,“坝”在傣语中为平坝原野之意。

  清朝年间,经常有易武茶商采购江外茶搀入易武茶中,这些茶做出来后很难分辨哪些是“山茶”,哪些是“坝茶”。易武茶区有五大茶山(倚邦、莽枝、革登、蛮砖和易武),统称易武大茶山,易武山只是其中的一个。为了方便区别,茶商们便将易武五茶山中的易武山称作“易武正山”。标注“易武正山”,可以算是普洱茶早期品牌化的举措,一个“正”字为普洱茶产地背书,消费者不必再去研究其是否掺入江外“坝茶”,亦不会与莽枝、革登等山相混淆。

  易武山茶

  易武山茶属乔木大叶种,古茶树种群较单纯,大都属普洱茶种(学名阿萨姆种)。茶叶条形乌黑油润,粗壮肥厚,汤体橙黄明亮,香气馥郁悠长,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兰香,滋味醇和甘润,苦涩度底,易于入口,回甘力强,后劲足,叶底柔软肥厚,谷雨前后所采春茶更是茶中妙品,令人回味无穷。

  易武茶的最大特点是甜、柔、甘、润,区别于班章茶的霸气,故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之说,二者共同成就普洱茶的两大巅峰。

  易武茶,如皇后,如淑女,如佳人,深闳渊雅,卓荦明媚,煊赫于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