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兰茶房寺传说

2020-12-22 17:41:42热度:175°C

  茂兰街西南方与爱华镇永胜接壤的茶房村,村后山顶上曾有一座香火鼎盛、名扬四方的古刹——茶房寺。按照此寺起源传说推算,寺院应该是1649年神舟渡开渡之前建造的,距今不会少于四百年的历史。据说寺内佛像,用品以及和尚都是从哨街老茶房寺搬迁过来的。

  哨街村委会所辖的茶房村下边,有一处名叫朝山田的山梁旁边,今仍有房基石脚可考,有古缅树作证,据说这里就是老茶房寺原址。神州渡开渡之前,茶马古道是从这里通向戛红山脚老渡口的。渡口旁边名叫小马场的地方,如今房基石脚仍在;停靠船只、木筏的码头有若干长条石为证。

  相传一个叫静云的胖和尚主持此寺。寺院巍峨,香火旺盛,有大小僧众二十余人。有一天,寺后缅树上喜鹊窝里传来娃娃哭叫声,众僧皆惊诧。有大胆者攀上树稍探视,见一赤身裸体男婴睡在喜鹊窝里。静云方丈知此婴非风胎俗人,当即令其抱下树来,精心抚养于寺中,取名慧灵。

  光阴荏苒,不觉之中十年过去。慧灵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聪慧过人,谈吐文雅,举止不凡。某日,静云方丈命慧灵清洗碗碟及煮饭土锅。慧灵洗完碗碟,把土锅倒扣在膝盖上里外翻转着洗,而土锅不破不损。众僧见之大惊,知非凡人所能,从此众皆敬畏。若干年后静云方丈圆寂,慧灵接替方丈之位。

  慧灵苦心经营此寺,终因时运不济,寺店破墙倒壁,香火日衰。一日深夜,精通易经的慧灵方丈信步庭院观天象,掐指一算,方知茶马古道不久将改其道,此寺运数已尽,不可在此久留,遂带领部分僧徒云游四方,意欲另选寺址。奈何三年过去,寺址仍未选定。

  一日,慧灵闻知有一位云游高僧住宿太平哨村财神庙,随即备礼前往拜见。言谈之中高僧手指东南方,只笑不语茶叶店和旅游公司怎么合作。慧灵悟出玄机,知是神仙指引迷津,于是雇工匠伐木于大丙山箐,打算建寺于大丙山顶。指月余,伐木凿削完毕,选定吉日竖柱。谁料,竖柱那天天刚晓,木匠惊慌来报,所备木料不见踪影。慧灵方丈派人各处寻找皆一无所获。

  半月之后听得传言,靠近茂兰街西南方某山顶的草丛中发现大堆做工精细、粗大修长的木料。慧灵方丈亲往察看后大悟,此乃建寺福地也。历经月余,一所庄严巍峨、三方一照壁的寺院落成。慧灵方丈欲请宾川鸡足山高僧为其塑佛像。谁知高僧未到,寺院佛像早已各居其位,分明从天而降。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大雄宝殿正中,十八罗汉分列两旁,观音菩萨笑容可躬稳坐于殿前,蔚为壮观。其阵势布局与哨街茶房寺丝毫不差。世人叹其天意,敬其神力,一时间五里三乡前来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传说青年男女到此叩首焚香后婚姻美满;不孕不育夫妇来寺庙焚香礼拜可得贵子;婚丧嫁娶之家若到佛像脚下闭眼虔诚脆拜,立即可借到碗筷杯碟等所需之物。

  慧灵之后历经好几位和尚主持此寺。最后一位方丈名叫铜钧,茂兰田心人,精通文武、乐善好施,名望颇高。

  茶房寺毁于清朝末年的一场大火,如今墙基尚存,柏树仍在。云茂公路(云县城到茂兰街)未修通之前,茶房寺是云州(今云县城)到省城昆明的必经之地。这里苍松翠柏遮天蔽日,风景如画。有一位名叫杨跛脚的老者领着一个头大如斗的孙子在此卖水为生,收入不菲。一九五七年以前,茂兰学子到涌宝读中学必经过这里。穷学生花五分钱可买两大瓢凉水喝一饱;过往客商则喜欢买两角钱一壶的烤制香茶慢慢品尝。

  不言自明,今茂兰村的茶房村民小组和哨街村的茶房村民小组皆由茶房寺而得名。而茶房寺则因静云和尚的祖辈以种茶为业,为不忘祖训,将他接管的寺庙改名为茶房寺。

  “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茂兰茶房寺、朝阳寺、观音阁、锁水阁这些古老文化遗产,是茂兰人民智慧与文明的最好见证。它们曾为茂兰的进步与繁荣起过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