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宝镇情况介绍
2020-12-22 17:41:11热度:151°C
2020-12-22 17:41:11热度:151°C
涌宝镇地处云县东南部,距县城56公里,是云县东南片区的交通要道和农产品集散中心。位于东经100°15′—100°25′,北纬24°26′—24°07′之间。东接栗树乡,连后箐乡,南与大朝山西镇接壤,西与大寨镇、茶房乡毗邻,北与晓街乡、忙怀乡相连。辖20个村民委员会,258个村民小组,9861户、41285人(其中农业人口39935人),全镇总面积356.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5948亩(其中:水田15503亩,旱地40445亩),人均1.4亩,林地面积227286.5亩,森林覆盖率45%。经济总收入11766.5万元,5年年均递增21.8%。人均纯收入2082元,5年年均递增17.9%;财政支出505.27万元,5年年均递增8.3%;粮食总产量1478.1万公斤,比2002年增446.8万公斤,人均占有粮370公斤,比2002年增56公斤。
“涌宝”系汉字译音的傣语地名,原音为“勐稿”。“勐”为地方,“稿”为粮食,意为粮食多的地方。1916年,云县知事张景中为了雅化地名,把“勐稿”更名为“涌宝”。1950年成立区人民政府,1969年涌宝区改为涌宝公社,1984年成立区公所,1988年撤区建乡,成立涌宝乡人民政府,2002年3月撤乡建镇,2005年11月,因机构改革工作,撤原糯洒彝族傣族乡并入涌宝镇。
镇境内除政府驻地属山间盆地外,全为山地。地势南北狭长,东南两边较高,中部较低。最高海拔2774米,最低海拔895米,政府驻地海拔180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8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4—16℃,全年≥10℃以上活动积温4000—5250℃,无霜期275—305天,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
涌宝镇紧紧围绕“建设一个集镇(涌宝中心集镇),开发三大资源(旅游资源、地热资源、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发展六大产业(核桃产业、茶叶产业、木瓜产业、南药产业、畜牧产业、旅游产业),全面统筹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涌宝”的总体发展思路,以树立“生态立镇、科教兴镇,城建促镇、旅游活镇、林畜富镇”的发展理念,展现“东南重镇、生态要镇、旅游小镇”的良好形象。在上级各部门的帮助支持下,通过全镇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科技、扶贫开发等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健康发展,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涌宝坐落在云县东南部崇山峻岭之中,是一个山间河谷盆地(锅底坛),泉水由东、西、南三面山谷流出,流向坝心汇成小河,河水冲出北山口,流入拿鱼河,汇入澜沧江。
人文地理
传说:很古很古以前,有位神仙——何仙姑路经勐搞,观此地形,决定堵住北山口(现锁水阁处),造一湖泊来养珍珠。于是何仙姑回家后带领儿子豹二,进行搬山造湖行动。一个深夜,身高丈二的儿子挑了两座山,自己背了一座山,母子两向勐搞进发,当他们行至坝子北边,眼看将到北山丫口,于是歇担观察,怎样堵住北山口。忽听得南边吼声大作,回头一看,是一虎一狮正在搏斗,两兽越打越猛不分高下,可后来狮子大怒抓伤了虎脖,虎渐渐败落。豹二见状,抽出扁担前去劝架。行至兽前举起扁担向狮子打去,将狮子打成三节,一场兽斗才告结束。可豹二回到担前,下好扁担准备挑山堵口,忽然四面山寨雄鸡报晓,使山生了根,挑不动,也背不起,母子二人无可奈何,只好弃山而回。
以后坝子北边有一座山(银盘山),山脚一台地尤如背索盘于山下,这就是何仙姑背来的山。银盘山西面又有两座山,一东一西独立相望,东面叫做山帽山,西面叫做饭勺山,中间一条小路相连,称为扁担路,这两座山是何仙姑的儿子豹二挑来的。往南看一东一西两座山,隔河相对,东边叫做老虎山,老虎山两则有塌山,山前有泉水,水味甘甜,这是老虎被抓伤后流泪不止。西边叫做狮子山,中间两个洼子将山切为三截,这是当年豹二用扁担所打的,如今狮身早断,狮的雄姿依存,何仙姑和她儿子的举动,感动了玉皇大帝,就派天兵天将在坝心打出一股热水(热水塘),热水涌出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疲劳的人洗过热水澡后,全身舒服又松散,给世代人民享受,可观!可观……
民风民俗
大年三十:全家团聚,换门帘,椿巴巴,杀年猪,洗克膝头,忙得不可开交。吃年饭可讲究呀!根据传说,天上派下一只天狗,狗尾巴带着一个葫芦,到人间后被鸡发现,鸡觉得好奇,将葫芦啄通,哇!尽是些籽籽。主人好奇,将这些籽籽撒于田地中,到秋天,满田地长出金黄色的五谷杂粮,收割后供世间人类食用。从此决定年饭人不能先吃,要给狗先吃,以表谢意。主人拿上一筛子杂粮,边撒边叫,公鸡、母鸡回来,回来喽!鸡边吃食边吱、吱、吱应声,后来在公鸡和母鸡脚上,拴上红丝线给鸡叫魂,以表感谢鸡的功德。事毕全家人才围桌面座,吃年饭。年饭一定要有剩余,以
表示年年有余的好口风。这一风俗一直留传到至今。爽!
大年初一:成群结队的人们,带上香纸、贡品献山神,以示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大年初二:按先敬神后敬人的风俗,全家老小带上香纸鞭炮及贡品到坟前给祖先扫墓拜年,以表示感谢祖先对儿女的抚育之恩。
清明节:按二月清明莫上前,三月清明莫在后的风俗,选一吉日,全家人带上香纸、贡品、杨柳叶,前往坟墓前。先献后抖树,坟上插上杨柳叶,烧上香,献上贡品,全家人一一嗑头。举献,烧钱纸,放花炮,事毕全家人点上一柱香,叫所有参加扫墓人的名字,回来、回来,一个莫在下,众声应,回来喽!回来喽!这场面十分热闹壮观。
立夏节:每家都要在房屋四周撒上灶灰,这叫打灰尘。可防蛇进家,以保安全。
端午节:吃纵籽,喝仓甫酒,老人给娃娃织大蒜(形状像灯笼),给娃娃带在脖上,用布制成一个葫芦,在娃娃衣后补上,这叫补屁股。祝福娃娃快长快大,百病消除,早日成材,报效祖国。可观!美。
月半节:主人烧上一柱香,抬上一碗净水,放上一朵鲜花,走到路边,口大红袍母树茶叶公益拍卖念:“老祖祖回来!我来接您,回来躲躲雨。”接到堂中。堂中设一桌,摆上香炉,烧上香,点上油灯,贡上净茶净酒及各种贡品。嗑三个头,以表示祖先接回。一般从七月初一接到十四,一日三次贡献。七月十四下午抬上香纸及贡品,送至路边,接祖才告结束,真是香飘千里,心情幽幽。
六月火把节:把姑娘接回家中过节,杀鸡、宰羊、凡杀羊者可得到羊头、心、肺表示敬意。有说有笑,热闹非凡。共进晚餐,晚上打起火把,到田地边转一转,祝风调雨顺,粮食丰收。那时满田坝火把火光闪闪连成一窜又一窜真是五彩宾纷,十分壮观,因汉人的霸道,汉人过6月24日压制彝族过6月25日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开心!
八月十五:全家儿女回家过团圆节,摆上一桌鸡、鸭、鱼、肉、香美饭菜,全家人围桌而座,有说有笑,喝酒祝福,全家人团圆高兴万分,畅谈改革开放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晚上当圆月爬上房顶,拿出月饼、松子、板粟、核桃、石榴、糖果、点上油灯,烧上香。净茶净酒,摆在桌上,嗑头献月亮。岔河街风俗是扎上一个鸡蛋将月饼食物装在一茶盘上,由男人抬起爬到房顶上贡月亮。以防狗猫踏着。妙栽、妙栽!
月食:全寨人打鼓敲锣或打锣锅盖,边打边叫:“天狗吃月亮咯,救月、救月……”这一举动直到月亮恢复亮光,方才停止。声势浩大!
日食:全家老小当日食来临,朵于房中,门窗户紧闭,用黑布遮住眼睛,以防眼睛被刺伤。到日食已过,阳光出现,方才出门。亮!
打歌:在讨嫁的大喜日子里,流传着打歌的风俗,以祝贺主人的大喜日子,晚上摆一升斗,烧点香,主人将升斗交给打歌的主持。主持抬着升斗带领全体打歌人,倒打三转,正打三转,又将升斗放回桌中。打歌在笛声中开始,三方三转合脚歌,半方半转三踏脚……。男女老少一齐跳呀、乐呀,乐满场喜笑盈开,这边歌手们手掌牙巴高声唱,那边歌手来对歌,你唱我对真热闹,乐得大伙笑哈哈。打到半夜主人供给一餐打歌饭喝酒、吃烟,喜气洋洋。吃过打歌饭后打歌又开始了,天亮前有一伙歌手打入房内,在里边打或唱,把房门关上,外边歌手在外边打或唱,一场对歌正式开始,内唱外对,一唱一和,直唱到天亮,外边的把调子对合了,房内歌手才开门相迎,主持将升斗交还给主人,主人高兴万分,设酒菜相谢。一场打歌才告结束。快乐欢心!
九月祭土:天地为之所大,靠天风调雨顺,靠地万物生长,借土养命。农历9月(土黄天),人们纷纷前去祭土,祭土首先用土锅装上五谷杂粮,进行烧煮,待熟后。烧上三柱香,抬着土锅前去祭土,一边敲打锅边,一边大声念:“土地公公在上,受小人一拜。”按东、南、西、北方向连嗑三个头:“土地公公大发慈悲,保佑我们全家老小,五谷丰登,有吃有穿,百病消出,大发大富……。”至今流传甚广。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