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七步喝懂

2020-12-19 11:20:50热度:123°C

  第一步:看茶

  看工艺。饼茶外形均衡统一,外缘规整紧实,表明制作工艺成熟稳定。

  04年以前,静电除尘的机器还未大量应用,茶的杂质靠人工筛选,饼茶中会出现杂质的现象;自从有了除尘机器,正规厂家的产品一般不会出现杂物。

  区别生、熟茶,从色泽着手。熟茶色泽黑褐;生茶根据年份,由墨绿色(年份短)→棕褐色(年份长)过渡。

  第二步:摸茶

  摸紧实度。茶体疏松的,同等储藏条件则陈化速度较快;茶体紧实的,则陈化速度稍慢。

  撬茶看内外。看洒面,茶体表面撒上一些等级较高的茶叶,卖相更好;一口料,指整个紧压茶都是一个等级的茶叶,内外一样,并非金玉其外可能败絮其中。

  第三步:闻干茶

  闻,顾名思义,用鼻子细细闻感觉。

  普洱茶越陈越香,但存储不当,如将普洱茶与其它一些杂物胡乱堆放在一起,就会串味,吸附有其它异杂味。如,产上海可以到哪里卖茶叶生水闷味、草席味,烟熏味、霉味,调料的各种刺激性味道等等。

  当然,普洱茶在制作的过程中,工艺发生失误也会产生各种异味。

  总之,有异味的普洱茶绝不是好喝的茶,喝有异味的茶,会令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

  第四步:开汤闻香

  取茶6-8克,洗茶1-2泡,公道杯倒出茶汤后,闻杯底香。

  可能的是:有的茶杯底无香味,有的若有若无,有的香气飘散,有的直澈肺腑即为高锐。

  比如,景迈的古树茶,香气彰显,持久飘逸;冰岛的古树茶,淡雅清香悠远如丝,只能品味而无香感。

  还有些气味,则是制作出现失误导致的。比如青草味,是因为鲜叶炒得不是不熟导致的。鲜叶炒时欠火候,则显现生青味。不排除有些茶友就喜欢这样的香气。

  第五步:开汤观色

  熟茶红褐色,全发酵的产物;生茶依陈期,变化繁复。

  生茶色泽,由最初黄绿向最后酒红演化。大概如下:

  1~2年汤色黄绿,如儿童稚气未消;

  3年左右汤色金黄;

  3~5年汤色橙黄;

  5~8年汤色橙红;

  8~15年汤色石榴红;

  15~30年汤色宝石红;

  30年以上是为酒红,有如佳偶天成。

  第六步:开汤品气味

  开汤品尝时,若杂味盈口,一定有问题。一般异杂味有:

  烟味(工艺中炒或者烘干时柴火的生烟袭扰)、糊味(工艺中弄糊了)、炒青味(晒青毛茶是炒干的而非晒干)、烘青味(晒青毛茶是烘干的而非晒干)、红茶味(新摘鲜叶没来及晒干,捂了造成叶梗发红)、水闷味(工艺中被雨水淋湿)、霉味(储藏不好产生发霉现象)。

  其次品层次。不同的茶品,香气层次、变化不一样:

  变化单一(只有一种单薄的香气)、丰富(有多种香气)、有层次(同泡茶汤由热至冷产生多种不同的香气)、变化多样(不同泡茶汤产生不同的香气)等。

  还要品香感。不同的茶品,香感有区别:

  下沉、高扬下沉(香气含蓄不张扬)、内敛(香气丰富而且协调持久)、高扬(香气尖锐且持久)。

  第七步:开汤品味道

  苦涩是普洱茶的基本味道,俗称“不苦不涩不是普洱”。

  感受不同滋味:酸味(加工失误会产生)、苦涩(基准味道,品饮苦或涩感化得开否,快不快)、鲜甜(不同茶区茶叶品种)。

  汤感,指茶汤含于口中的感觉。有:贫乏(汤质如若无物)、薄(汤质些许感觉)、厚(汤质厚重)、饱满(汤质充盈)等。

  水路,茶汤由口吞咽至胃中的感觉。有:粗糙(舌面感觉有毛刺)、滑(舌面感觉柔顺)、丝滑(舌面感觉溜顺,难以挽留)等。

  喉感:发干(喉部有干燥感觉)、甘甜(回甜)、润(如雨露滋润,甘甜犹在)等。

  回味:无、短暂、持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