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翠华茶话
2020-12-18 09:39:05热度:138°C
2020-12-18 09:39:05热度:138°C
这种茶叶加工后要求呈“条、弯、亮”的外观,即体型须是长细条状而弯如蛾眉,颜色略黑而带光泽,其汤头绿中带黄。为与仿龙井茶相区别,取名为“眉茶”。
大关产茶历史悠久,其中闻名遐迩的“翠华茶”,因产于大关县城东翠华寺四周坡地而得名。
清雍正年间,翠华寺周围有良种茶树几十株,引种者为翠华寺中和尚。翠华寺四周地势向阳、土壤气候适宜茶树生长,寺中和尚长于制茶技艺。每年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鲜叶,经三炒三揉,晒青制成色香味俱佳的绿茶。“翠华茶”生叶细嫩、加工后弯曲呈环状,略带金黄色条纹,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后,叶条随水翻滚、形态优美。有美名曰“金耳环”。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二等商标荣誉。“翠华茶”曾是献给慈禧太后的贡品,也是翠华寺和尚到四川峨嵋等佛教圣地朝圣的贡品。曾经享誉一方。到1950年,翠华茶树已由寺周围的几株向四周发展到数百株,随后逐渐引种到县属各区乡,年均产茶量10余吨,然而,纯真翠华茶仍只年产几百斤。1955年10月,国家分配了一名来自浙江杭州农学院茶叶专修毕业的聂爱中到大关县政府建设科工作,专职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指导,于1955年底在翠屏山老君庙创建了翠华茶厂,由聂爱中研究设计制作了手推木桶揉茶机,在聂爱中的指导下,制茶加工技术增加了“杀青”一道工艺,改炒三道为一道,改脚搓手揉为手推木桶揉茶机揉茶,改晒青为木制炕烘箱的烘青。1957年为扩大生产、茶厂搬迁到郭家祠,新增了红茶、仿龙井茶等品种。仿龙井茶对叶的要求很高,须采摘雨水节令前后一点的第一道嫩叶,只保留一芽一叶。制作时不经过杀青工艺,直接放入锅炒,用文火手工翻压。成品要求保护“扁、平、直”的形态,呈黄绿色、泡出的茶汁绿如翡翠,人称“绿汤头”。这种茶叶因原料精,加工细,产量少,故价格高。传统的翠华茶加工工艺则是要杀青,搓揉,烘烤几个程序。
1962年曾特制翠华仿龙井茶1斤,进京献给毛主席。1963年,经昭通地委领导联系,在杭州聘请了制作龙井茶的朱堂生到大关翠华茶厂,传授制作杭州龙井茶和珠的技术。1986年从四川筠连县引进小型电动“四五”型揉茶机,至此大关的茶叶加工工艺完成了从人推揉茶机,土制烘干器具到电动揉茶机,双锅杀青,再到滚筒杀青,铁机烘干的两次技术改造。1980年开始喝茶叶能补统一名称,将用龙井茶加工工艺生产的茶称为“翠华茶”,而把用眉茶加工工艺生产的茶称为“翠华绿茶”。1981年9月,云南农大茶化室化验结果表明,每百克翠华茶氨基酸含量为443.67毫克,比云南大叶茶“南糯北毫”的279.29毫克多60%。所以云南省茶叶学会对翠华茶品尝鉴赏评价称:翠华茶具扁、平、直的条索,外形美、平整匀齐、汤色黄绿,清晰明亮,清香,味醇和,叶底嫩明亮。因此,1980年到1983年,连续4年评选全省名茶。
1999年,大关县政府将茶叶公司改为承包经营后,公司投资46万元更新改造了老茶园600亩,改造后每亩年增产鲜茶叶25公斤,每亩年产值达300余元。使公司由过去年仅产20吨的规模发展到年产上百吨,产值200余万元的企业。目前,公司正创品牌,以各种营销方式将“黄连河”牌贡茶系列产品全面推向市场,树立品牌效益。使大关的茶文化丰富多彩,大关翠华茶必定会以其独特的品味香飘神州大地。
上一篇 : 早茶 下午茶和大碗茶
下一篇 : 铜鼓客家干子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