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中的学问
2020-12-18 09:18:34热度:122°C
2020-12-18 09:18:34热度:122°C
“普洱茶”自古以普洱府府名命名,普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早在唐代,“普洱茶”就远销内地和西藏。宋代已形成“以茶易马”的茶马市场...
普洱茶的制作工序大体是:鲜采茶叶经杀青、掇捻、干燥后,即成毛青(滇青),此时的茶韵浓烈霸道,一般人是喝不惯的。随着毛青茶的加工不同,普洱茶自此分为生茶、熟茶两大系(也有互相拼配的半生熟茶),一般将生茶归属于“绿茶”,熟茶归属于“黑茶”。
是指毛茶不经过“渥堆”而完全依自然转化而成,这是历史上的传统制法,。生茶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视保存环境泡着像叶子的茶叶条件,至少需要近十年以上,时间越长,茶体内的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越完全,其陈香益发醇和稳健,但韵致活泼生动,这种活力即为茶人所称道的‘茶气’。
是指毛茶经过“渥堆”这项工序,通过湿熟作用以人工方式速成发酵,促进多酚类化合物非酶性自动氧化,转化茶叶内含物质,减除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缩短其陈化阶段,可提早饮用。这是1973年起昆明茶厂首先借鉴黑茶工艺,而发展出的技术,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对“渥堆”的相关研究,在1985年还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要说明的是,有的人对“渥堆”有所误解,还把“渥堆”和“湿仓”划上等号,事实是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湿仓”是指投机者将年份比较新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甚高的环境,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促使茶品发霉,以改变茶体,使外观上可伪充陈年茶,这种不健康的湿仓茶,是禁不起高温冲泡下的品鉴考验的。
早在十九世纪,茶人对普洱茶的品质提高和保管即有研究,在《普洱茶记》中记载:“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中杂石者最佳”,“种茶之家,芟锄备之,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这说明对茶叶品质的要求,早在栽培时期便要讲究,同时,为了保持普洱茶的品质,古人也有“或与他物同器,则杂其气而不堪饮矣”的警语。其实普洱茶的保存条件,已是所有茶品中最为宽松的了。
一般来说只要不受阳光直射,阴凉通风,远离其他气味浓厚的物品或环境污染,例如香皂、蚊香、樟脑丸、神龛、厨房、卫浴等就可以,如果普洱茶的陈放数量较多,不妨拨出一个小房间,摆上除湿机,湿度计,定期翻堆。目前较广为茶客采用的是“陶缸堆陈法”,取一口陶缸,将老茶、新茶掺杂置于缸肉,有包装者最好退除,以得陈化,缸口则以木板、棉布覆盖,使其通风、不落尘、不进异物即可。陶缸堆陈法的概念是模拟一个微形茶仓。安排一个适合茶菌生长的环境,让老茶的茶菌顺利繁衍到期新茶上,且新茶的茶气刺激老茶,达到新旧并陈,阴阳互补的效果。
对于即将饮用的茶饼,老茶客们另有一套“茶气调和法”:将茶饼整片拆为散茶,置入半斤、一斤的陶罐中(勿选不透气的金属罐),静置半月后即可取用。这是因为一般茶饼往往外围松透,中央紧结,加上七饼这一落的包装方式,长期下来,茶饼内外氧化后熟程度不一,外围水滑,中央气强。经过上述“茶气调和法”处置后,即可让内外互补,享受到较高品质的茶汤。
普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自古以普洱府府名命名,普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早在唐代,“普洱茶”就远销内地和西藏。宋代已形成“以茶易马”的茶马市场。明代时“士庶所有,皆普洱茶也”。到清代,“普洱茶”发展到鼎盛时期,远销号称十万担以上,宫廷将“普洱茶”引为贡茶,作为进贡珍品,并在普洱府增设官茶局。文学家曹雪芹将“普洱茶”写入了《红楼梦》,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巨著中,也描写了喝“普洱茶”的场面。
思普区历史上的“茶马古道”是伴随茶叶的生产、运输、销售而兴起的。据光绪《普洱府志》载,普洱茶早在唐代就已行销西蕃。
1983年思茅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建于嘉庆17年至道光3年的古茶马驿道。明末清初,为了方便向京城进贡“普洱茶”,便由普洱到省城昆明修了一条“官道”,铺设了一些不甚规则的方形、长形石条,这条道成了商旅行人骡马运输茶盐来往的交通要道。在今普洱县境内,仍保留有三处较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址:一是位于同心乡那柯里村的“茶马古道”;二是位于凤阳乡民主村的“茶庵塘古道遗址”,长约2公里左右的山石古道,在一片半原始森林中盘山径仄而上。那山石上深印的马啼印,向人们诉说着昔日“以茶易马”的艰险;沿古道而上,人们可以去体味,去追寻“径仄愁回马,峰危畏如去”的意境。三是位于磨黑镇孔雀坪的“孔雀坪地古道遗址”,长约10余公里,那昔日林立的“马店”,山石古道上清晰可见的马蹄印。“山间铃响马帮来”,茶马古道那石板上滑润的苔藓,那长年累月被马践踏出的累累坑凹,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昨天的历史。茶风犹存,古道飘香,令人忆“百乘马帮竞争行”之盛况。
普洱分布着多处古茶树群落,有勐先小高场大茶树群、勐先茶山箐大茶树群落、白草地万亩茶树群落等。
香飘四海的“普洱茶”,酿造了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在漫长、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普洱茶文化伴随着普洱茶的诞生、发展不断丰富,成为联系民族、经济、文化、历史、科研、外贸、农业、园艺等方面的桥梁。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祭祀、以茶联姻、以茶作礼、以茶为艺,成为普洱社会文化进步、民族团结的象征。
上一篇 : 普洱茶功能和科学保健功效
下一篇 : 普洱茶台地茶和乔木茶的辩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