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细说普洱——苦、涩(六十七)

2020-12-18 09:08:12热度:137°C

施过化肥的茶树 原生态的茶树 原生态的茶树   苦、涩是饮茶、品茶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搞清这两个概念,对找到,喝上好茶很关键。饮茶、品茶人是主体,茶是客体,主体感觉的好坏,决定对客体的好、坏;客体的好、坏反过来影响主体感觉,它是对应的;相应的。所以,明白这道理,就可以分辨茶的好、坏了。不必人人来到茶山,而人人皆可以分辨茶的好、坏。

原生态的茶树   苦是不好的味觉,至小不是人喜欢的味觉。或会说,有人喜欢苦的。我们说,基本没有人喜欢苦完之后苦的,喜欢苦的人,大概是喜欢苦后回甘,回凉的感觉。苦可以分为好和不好两种,好的苦,很快消失,通常说的化得快,之后回甘,更好的苦还会回凉,像吃凉瓜一样。不好的苦,长时间留在口腔,通常说的,难化不化,严重的苦到“悚”,像吃西药,最明显的像吃退热散(头痛散)的苦一样,那些医药、化学品的苦。

原生态的茶树   涩是一种反应,表面细胞受到刺激条件反射的一种反应。刺激是中性的,可以好,可以不好。好的刺激,生津,易解,化后开扬;不好的刺激,干,难解,收敛,严重的会刮。不同的苦、涩,来自不同的来源,前者来自茶的本身,后者来自化肥、农药。不苦不涩不是茶,这句话大体是可以说的。我们喝过原生态的古树甜茶,只要闷泡,也会苦和涩,但马上化掉,回甘生津。喝三、二年下化肥,农药的小树台地茶,苦、涩味很重,但不化,口干,难受。我们在茶山吃鲜叶,制好的毛料泡来喝,结果反应是一样的。

  我们在茶山是带着这个设定,找茶园,生态,茶树的,去探索,研究,体现的。所以,比较清晰得出结论。或会问,茶友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至少不易做到,怎么办呢?或说,茶友不是亲身茶山、鲜叶、原料、成品,是很难找到较绝对截然不同的茶,来比对、比较、体验。我们说,我们先有好的苦、涩和不好的苦、涩这个概念,然后再在日后的品茶中细心的体会,感觉好的苦、涩越多,那个茶越好;感觉不好的苦、涩越多,那个茶就越不好。直到感觉到只有好的苦、涩,没有不好的苦、涩,恭喜你,你喝到很好、很生态的茶了。

  但现实没有说得那么简单,我们都是经过许多年的努力,才认识到这些问题。现实的茶,有时会好的苦、涩盖住了不好的苦、涩;有时会不好的盖住好的;有时又会两者交织在一起,混淆不清,没有过真切的体验是不容易分的,除非,一个纯生态内质丰厚的茶,一个没什么内质而下化肥农药茶,两个同时对比喝,就会清晰了。但找到两个这样绝对茶,大概不是容易的。往后我们会力所能及地举一些具体实际例子,让茶友少走弯路,亲身体验。 图文/无非妙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