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刚、粱俊智、黄集斌、沈舫等人谈普洱

2020-12-18 09:03:12热度:166°C

  黄刚(北京露雨茗苑茶庄庄主“黄普茶校”创始人)

  普洱茶教育障碍的根源是理论上和认识上还不够统一。各地在围绕普洱茶的干仓湿仓、纯料拼配、台地古树这几个矛盾互相厮杀、打得难分难舍,购茶叶枝条税率最后也没有一个结果。不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影响了很多新进入普洱茶的人。

  就像在过去条件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过早出现了品牌专营,对普洱茶的基本脉络没有理清楚之前,现在的市场过早细分。

  我认为厂家可以多下点功夫在熟茶方面,在渥堆发酵技术研发上还可以加大投入,因为熟茶做出来就可以喝,可以成为是流通市场上最活跃的分子。

  粱俊智(台湾《普洱壶艺》杂志编辑长)

  普洱茶的兴起有一个共同的社会特点,就是国宫民强的时候。经过07年的“跳水”之后,现在正处在一个成熟市场时期,未来会不会再有“跳水”?我相信会有,而且之后很快会有个新兴市场,我经常关注CCTV,只要CCTv讲普洱茶不好,隔年普洱茶就会很好。这是个很有趣的事情。

  台湾大学曾经对普洱茶进行过检验,普洱茶哪怕是放过严重湿仓的,经过80℃以上的热水洗茶过后,茶汤的含菌量是零。

  冯瑜(广州耘华茶行东主普洱茶类杂志特约撰稿人)

  普洱茶有两个需求:第一,存放、收藏的需求;第二,品饮的需求。“两个需求”的失衡是导致普洱茶07年崩盘的根源。

  普洱茶的原料价格不能“纵比”,不能和以前的价格相比,只能“横比”和时下各类名优茶的原料价格相比。结合云南茶山的海拔和生态状况,以及品种的稀缺性和耐泡度,目前普洱茶的原料价格还是被严重低估的,今后还有上升的空间。

  黄集斌(香港协和茶行东主)

  普洱茶市场还有个混乱的现象就是厂家也要介入销售市场,让我们流通领域的人就很被动,我会比较怀念以前的时代,厂家只管生产,商家只管销售,各尽其职。

  黄庆(普洱文化学者)

  普洱茶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个原创文化。我们现在的茶人都是普洱茶文化的原创者。如果我们注重了普洱茶文化是一种原创文化的话,就不要太顾忌前人留给我们的东西,普洱茶文化的建设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原创精神。普洱茶的后陈化特点,提供了历史上的茶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崭新局面,普洱茶还有第二次生命,在他们到达每一个藏家手上的时候开始。第二次生命是否精彩,和你的养护有关。这些文化附加在普洱茶上面,就是一个可玩的饮品,我们留给后代享受和创造的空间都还很大,这就是一个原创文化的精髓。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属于普洱茶的营销模式、教育模式,才比较科学。

  陈文品(茶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叶科学系副教授)

  对于普洱茶发展我想提三个建议——合、分、和。

  合力合作: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加强合作,多增加技术创新和交流。

  分流创利:普洱茶是个百花齐放的行业,我认为普洱很难建立统一的标准,不同的消费者对普洱茶有不同的风味需求,厂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作出能被目标消费群体认可的产品,而不要太过趋同。

  和谐合作:茶文化是以和为贵的,六大茶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应该互相包容、相互鼓励,而不是相互之间去拆台。茶叶产业应该提倡真善美的和谐发展。

  沈舫(七彩云南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我们提出“三个生产车间”的概念,第一车间:茶园,原料;第二车间:生产、加工;第三车间:有科学的、有引导性的、根据茶品特性而提供的储存的技术保障措施,来达成个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生茶、熟茶各类产品的陈化、生产、加工过程。

  黄刚(北京露雨茗苑茶庄庄主“黄普茶校”创始人)

  我们常常拿普洱茶与红酒相比,但是红酒有一个特点就是生产地和存储地都是在一个地方的,拉菲的酒就是在拉菲堡存储出来的,可普洱茶的仓储是五花八门,生产出来卖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经过了十年二十年以后拿出来是谁也不认识谁,最后做茶的人自己都不认识。虽然是同一批茶,但是存储地环境各不相同,造成了口感的五花八门。可以说仓储是普洱茶另一个深加工的阶段,所以我认为应该把研究仓储当做研究生产工艺的一个方面来重视。我对未来普洱茶提出“三个一点”:能不能把仓储管理更科学一点,让陈化出来的普洱茶口感更具个性一点,让藏品更经典一点。

  王钧(澜沧古茶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仓储方面,我们今年提出一个概念“原产地生产、原产地储存”我们在普洱市建立2万平米的存储仓库,叫作“时光仓”,为了建立这个时光仓,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花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搜集数据,成立了我们的专家委员会。广东的收藏模式和我们的“原产地生产、原产地储存”可能是各有特点、各有利弊吧。这肯定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