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茶树分布为世界之最

2020-12-18 08:59:15热度:152°C

  彩云之南红土高原西南部的思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目前,世界上的古茶树、古茶园存活为数不多,特别是树龄在百年,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就更少。而在思茅、西双版纳、临沧等地古茶树、古茶园最多,古茶树类型齐全,茶树高大、成林、成园、成片,树龄也是最长、最古老。有原始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三种类型的古茶树、古茶树群落的茶树与宽叶木兰和中华木兰等有着垂直系统的遗传演化过程,叶片结构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在水平分布上两者有着明显的重叠,共生在相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相似以及出产地是如此临近,表现了遗传上的亲缘关系。从景谷发现3500万年木兰化石到千家寨、普洱永胜村等野生古茶树群落这一活化石的存在,再一次证明了云南西南部是世界茶树起源,茶的原产地。

  思茅市地处横断山脉南部,云贵高原西南边沿,澜沧江水系中下游。山脉属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澜沧江、红河、李仙江流域,是布朗、佤、哈尼、彝、拉祜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地跨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境内最低海拔317米,最高海拔3370米,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环境,山峦起伏,层林叠嶂,亚热带阔叶雨林中,分布着最原始、古老的成林、成片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和原产地的中心。事实说明中国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茶的起源、发现、利用和栽培均始于中国,所以中国被称为“茶的祖国”。

  思茅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最早居住在这里的濮人是今天的布朗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发现和利用茶叶是由野生茶开始的,初为药用,继而成为祭祀用品并逐步发展为凉拌茶和饮料。思茅的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原始野生古茶树,生长于原始森林中的高海拔地域,未曾受到任何破坏的生态环境,自然生长原始的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二是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生长于寨子附近,经过驯化逐步从野生型演化为过渡型,也就是说从野生型至栽培型之间的中间类型,这称之为过渡型;三是野生古茶树接近于栽培型的大叶种类型,比邦崴千年古茶树又进化了一个档次,接近于栽培型生殖器管性状的云南大叶种古茶树相似,生长在原始森林中,在住宅附近,由于采摘、驯化的关系,从野生型逐步演化为接近于栽培型云南大叶种茶树;四是先民们发现茶叶的效用后将深山原始森林中的野生茶苗移植于部落(房前屋后)从一株至数株、连片集中多次繁殖和扩种而形成的景迈、芒景、邦奈、困鹿山、南糯山等地人工栽培型古茶园约300—1300年的历史。在思茅市境内有栽培型、过渡型、野生型古茶园、古茶树、古茶树群落38处,总面积36万亩(2.4万公顷),其中:栽培型古茶园38000亩(2533公顷),野生古茶树群落32.2万亩(21466公顷)。(新茶园70万亩约4.6万公顷)。

  一、栽培型古茶园(古茶林)树龄在300-1300年树龄分布如下:

  普洱困鹿山,栽培型古茶园,茶树为普洱茶种(cassamica),树龄为400-500年,树高9.8米,树幅5.2×5.9米,基部干径0.53米,最低分枝0.42米。普洱县城清真寺栽培型古茶树,基部围1.35米,胸围1.2米,树高10米,树幅5.5×7.7米,树龄约450年。澜沧景迈村,海拔156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最低分枝200厘米,基部干径60厘米,树高518厘米,树幅580—605厘米;景东花山,海拔172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基部干径100厘米,树高960厘米,最低分枝80厘米,树幅820厘米;普洱县勐先乡雅鹿村小高场,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树高800厘米,直径68.5厘米,树幅36厘米;普洱县茶山箐,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树高1350厘米,胸围170厘米,普洱县城东北无量山余脉(把边乡、凤阳乡区域内)的古茶树群落;普洱县梅子乡干坝大山古茶树群落;镇沅县振泰乡,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树高680厘米,胸径42.7厘米;镇沅县河头,海拔210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树高960厘米,基部干径80厘米,最低分枝90厘米,树幅670厘米;景东县景福,海拔1940米,树高880厘米,基部干径60厘米,最低分枝100厘米,树幅520厘米;景谷县田坝,海拔1150米,树高570厘米,基部干径55厘米,最低分枝45厘米,树幅498厘米;景谷县文山,海拔1800米,树高990厘米,基部干径45厘米,最低分枝450厘米,树幅830厘米;墨江县介牌,海拔1270米,树高386厘米,基部干径32厘米,最低分枝52厘米,树幅275厘米;澜沧县邦奈村,海拔1780米,树高580厘米,基部干径57厘米,最低分枝168厘米,树幅520厘米;澜沧县芒景村,海拔1500米,树高420厘米,基部干径48厘米,最低分枝170厘米,树幅520厘米:景谷县田坝,海拔1150米,树高450厘米,基部干径30.2厘米,最低分枝100厘米,树幅335厘米;镇沅县罗家村,海拔1600米,树高480厘米,基部干径43厘米,最低分枝86厘米,树幅535厘米;景东县文献寨,树高960厘米,基围314.2厘米。南糯山800年古茶树。倚邦、攸乐、革登、莽枝、蛮砖、易武、班章等栽培型古茶园。

  二、过渡型大茶树

  澜沧县邦崴村过渡型大茶树,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11.8米,基部干径1.14米,树幅8.2×9.0米,最低分枝0.70米,一级分枝3个,二级分枝13个。树龄在千年的邦崴古茶树,海拔1990米的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脚园地里。

  三、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分布

  镇沅县千家寨1号古茶树、树龄为2700年。位于上坝平地边的坡脚,海拔2450米,乔木型,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高25.6米,树幅22×20米,最低分枝3.6米,第二分枝7.3米,基部干径1.2米,胸径0.86米。

  2号大茶树,树龄2500年,位于小吊水头峡谷中,海拔2280米,乔木型,树姿直立,分枝稀,树高19.5米,树幅16.5×18米,最低分枝高10米,基部干径1.02米,胸径0.86米。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由8处野生茶树群落组成。景谷县困庄大地,海拔2410米,树型高大乔木,直立,最低分枝200厘米,基部干径87.9厘米,树高2000厘米,树幅1150厘米;景东县石大门,海拔253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最低分枝250厘米,基部干径83.4厘米,树高4500厘米,树幅500厘米;孟连腊福黑山,海拔244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最低分枝220厘米,基部干径76.4厘米,树高1200厘米,树幅500厘米;景谷县大水缸,海拔210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最低分枝80厘米,基部干径76.4厘米,树高2200厘米,树幅750厘米;澜沧县老挝黑山,海拔244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最低分枝490厘米,基部干径70厘米,树高1320厘米,树幅250厘米;普洱县困鹿山,海拔215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最低分枝180厘米,基部干径68.5厘米,树高1300厘米,树幅705厘米;普洱县小高厂,海拔220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最低分枝300厘米,基部干径68.4厘米,树高783厘米,树幅573厘米;景东县平掌村,海拔210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最低分枝1010厘米,基部干径60厘米,树高2650厘米,树幅905厘米;景东县驴打塘,海拔252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基部干径56.5厘米,树高2175厘米;墨江县苍南塘,海拔2075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最低分枝97厘米,基部干径43厘米,树高587厘米,树幅270厘米;景东县李家村,海拔183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最低分枝200厘米,基部干径40厘米,树高680厘米,树幅905厘米;景谷县李家村,海拔183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最低分枝210厘米,基部干径30厘米,树高1037厘米,树幅480厘米;景东县花石岩梁子,海拔2320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最低分枝210厘米,基部干径30厘米,树高1037厘米,树幅480厘米;西盟县野生古茶树群落共分为五大片,面积约19平方公里,28500亩(1900公顷),其分布佛殿山、大马散山、倮铁科山、土克山、大黑山野生古茶树群落。佛殿山,海拔2107米,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树围2.8米,树干直径0.89米。景东县景福公平村,海拔2100米,直径55厘米,树高1039厘米,树幅570厘米。普洱县罗东山,海拔2370米,野生乔木型古茶树,树高14.75米,树幅14.0×12.8米,基部围3.4米,最低分枝高0.4米,一级分枝三个,最粗分枝围2.34米,树龄1800年。白草地豹子洞,海拔2070—2080米,1号野生大茶树,树高17.25米,树幅12.4-16.4米,基部围3.02米,最低分枝0.3米。梅子乡永胜大平掌中叶种古茶树,小乔木,树高5.6米,树幅2.0×2.5米,基部围0.62米。梅子乡永胜村上旧芦栽培型古茶园,海拔2130米,小乔木,典型株树高7-8米,树幅2.5×2.5米,基部围0.68米。还有巴达1700年野生古茶树、香竹箐最粗野生古茶树。

  四、古茶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二十个字,涉及到农村产业建设、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基层政权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但究其核心仍然是促进农民增收。思茅市的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古茶园分布广、数量众多,在普洱茶方兴未艾,茶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的今天,对于提高茶产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上具有重要意义。

  茶产业是思茅衣食万户的重要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0个县(区)均为茶乡;121个乡(镇)中,有116个乡(镇)种茶;991个村民委员会中,有800多个村种茶。种茶涉及20多万农户、106万多农业人口,种茶农户总数和农业人口总数均超过50%以上。在思茅,没有任何一项产业像茶叶这样涉及百万之众,有如此之高的覆盖率。茶叶生产的效益,影响着106万农业人口的收入,影响着绝大多数农业人口的生活状况,影响着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由于古茶具有绿色、无污染的特点,承载历史文化,加之味道醇厚,所产的茶叶,受到消费者特别欢迎,价格更高,给农茶叶花出售民带来的收入更高。如:澜沧景迈村、芒景村的古茶园所产的鲜叶,单价是现代化茶园茶叶价格的数倍。因此,景迈的茶农近年来的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90%的农户购买了拖拉机、家家盖了瓦房,有的茶农购买了摩托车、汽车,在周边的农村较早的富裕起来。但是,古茶树,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采摘、开发,利用好古茶资源,提高茶叶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对促进思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新发现的野生古茶树林

  镇沅县自发现千家寨2700年野生古茶树以后,又陆续在恩乐镇西部无量山脉的五一村、平掌村、文旧村海拔在2000至2600米的数千亩杂木林中新发现大量的野生古茶树。其中有的是我亲眼所见,并进行部分拍照。现将这些野生古茶树的情况整理如下:供有关部门作深入考察参考。

  我亲眼所见并作部分拍照的野生古茶树:

  我作为思茅市老年摄影协会的一名会员,2005年5月得知镇沅县恩乐镇平掌村新发现野生古茶树,凭着爱好摄影的热情,于5月13日赶到镇沅县,当天下午恩乐镇领导带上三位同志和我赶到平掌村找到村委会主任王龙富同志带我们到野生古茶树现场(距王主任家两公里)一看,确有很多野生古茶树。但因时间太晚即返回县城。第二天我向镇领导建议:能否组织人进行初步调查,弄清野生古茶树的生长范围、大概面积。恩乐镇党委、政府很重视,指定两位同志和我,于五月十六日重返平掌村跌马箐村民小组,并在当地请了四个熟悉山形的农民和我们一道,在村委会主任王龙富同志的带领下,分两个小组进行初查,经过一整天的初查发现:在恩乐镇西部无量山脉海拔2000米的平掌村山神梁子至跌马箐村民小组的大羊厩山刮风丫口一带,约有6000亩左右的杂木林中生长着大大、小小的野生古茶树群落。相对集中的有两个地方;

  一是大羊厩山的“老茶塘”,对在这里生长较集中的五十三棵野生古茶树进行编号登记,部分进行拍照。这些古茶树多为数百年前被砍伐后新长出来的。

  编为1号的是最大的一棵,根颈直径1.5米,26枝组成,高20多米,其中最大的一枝30公分,有4枝被砍伐,只剩下一米高的老桩,其余21枝保存完好,已构成独树成林的景观。

  2号树根颈直径1.2米,五枝组成,分枝粗17、14公分。

  3号树根颈直径1.4米,9枝组成,分枝粗25、24、23公分。

  5号树根颈直径1.33米,13枝组成,分枝粗23、20、17公分。

  7号树根颈直径1米,13枝组成,分枝粗13、12公分。

  8号树根颈直径1米,8枝组成,分枝粗20、13、12公分。

  还有9号、11号、13号树等,根颈直径都在70公分至1米,分枝都在9枝至12枝组成。这些野生古茶树每棵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分枝?可能是在数百年前被人砍伐后又重新发出来的新枝。

  二是在山神梁子空碑(距老茶塘1000米左右)的一条小箐边发现根颈直径40公分的一棵,30公分的三棵,20公分的4棵。

  根颈直径5公分以下的野生古茶树,在整个杂木林中到处可见,形成了野生古茶树群落。

  我们看到野生古茶树后感到既高兴,又痛心,高兴的是发现宝贵的野生古茶树资源非常可贵。痛心的是野生古茶树正处在生死边缘,即将被砍伐。野生古茶树所在地大羊厩山属国有林,已出让给昌龙公司作纤维板的原材料,林区道路已基本修通,古茶树比较集中的“老茶塘”上下的林道路已修好,即将砍伐。另一片有古茶树的森林已砍伐800多亩,但木料还未运走。当天下午我碰到昌龙公司的一位领导,向他讲了发现野生古茶树的情况,并建议立即停止砍伐,他表示同意。第二天恩乐镇领导给县林业部门作了反映。同行的另一位同志也向有关部门作了反映。5月16日重返古茶树现场初查编号登记时,县林业站长和技术人员以及昌龙公司有关人员也同时到现场查看。5月19日我立即写了“关于保护好野生古茶树的情况反映”,报送镇沅县人民政府、思茅市关副市长、市茶叶办公室,并附照片。5月下旬镇沅县委有关领导亲自到现场查看,紧接着镇沅电视台、思茅电视台作了新闻报道。雷启坤、谢洪智投稿到思茅日报,6月3日思茅日报茶城晚刊以“恩乐发现野生古茶树”为题作了报道。通过各方面的呼吁,引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立即停止对这片森林的采伐,保护了野生古茶树林。

  2005年6月我又得知恩乐五一茶厂附近也发现野生古茶树,我于6月21日又重返镇沅县,22日恩乐镇领导指定两位同志和我到五一茶厂找到五一村委会主任李跃升(五一茶厂厂长)同志,李主任和我们在发现野生古茶树的农民带领下,到五一茶厂后山海拔2600米的落萨大山“小刺竹林”处,发现约有20多亩的原始杂木林中到处生长着大、小不等的野生古茶树,其中较大的有三棵,第一棵根颈直经65公分,共两枝组成,每枝30公分,其中一枝已被人砍伐,第二棵根颈直径37.5公分,第三棵根颈直径35.6公分,高度都在20米以上,根颈直径10至20公分的6棵,高度在两米左右的野生茶树到处可见。

  文/何仕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