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树的分类(超详细)

2020-12-17 10:36:32热度:125°C

  是植物系统分类的最低一级单位,系统分类是依据亲缘关系的远近来划分的。种与品种不是一个概念。茶树属于真核域(Eukarya) —植物界(Plantae)—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杜鹃花目(Eric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1981年中国山茶科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将山茶属分成4个亚属、19个组,茶树属于茶亚属—茶组。2000年陈亮、虞富莲将茶组植物归并为5种3变种。

  其中的茶(茗)种Camellia sinensis (Linn.)O.Kuntze被用于加工各类中国茶,而普洱茶变种(阿萨姆变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Master.) Chang即为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Masters) Kitamura,简写为var. assamic,被用于加工普洱茶和滇红、滇绿、滇青等云南茶品种。

  “阿萨姆”是拉丁名“assamica"的中文直译,并不代表该种的原产地在印度阿萨姆。1981年张宏达教授将var.assamica的中文名改为“普洱茶”,被中国学界接受,但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地苦瓜装茶叶区,该种仍延用“阿萨姆”这个中文名,在学术交流中,则以拉丁文名通用。也有中国植物学家认为:var.assamica“由于用了“普洱”这一名字,造成了种名(普洱茶种)、地名(普洱县)、茶类名(普洱茶)和品种名(普洱大叶种)的重叠,这就是人们对‘普洱茶’定义不清楚的原因。”所以,在石昆牧老师的体系里,我们表述var.assamica这一茶种时,会使用“阿萨姆种”这一中文名。

  植物学家对阿萨姆种(普洱茶种)的形态描述为:“生长在热带、南亚热带的乔木、小乔木树型、叶大质软,花小瓣薄,子房多毛,花柱3裂的茶树”。它的主要自然分布区域,在我国的西南部、南部及中南半岛北部。包含了大叶品种与中、小叶品种。

  目前,依官方定义所规定或普洱茶界约定俗成认定的“普洱茶”成品中,以原料茶种划分,有阿萨姆种(普洱茶种)和非阿萨姆种(非普洱茶种)之分。

二、以茶树进化类型分类: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

  野生型,是茶树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后保留下来的茶树类型。

  栽培型,是野生型茶树在人工栽培驯化的过程,不断累积基因变化,经过很长时间以后,遗传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的茶树类型。

  过渡型,基因变化处于野生型和向栽培型过渡的程中,遗传特征兼有野生型和栽培型的特点。

三、以茶树种植管理方式分类:野生茶、茶园茶(野放茶、台地茶)

  野生茶,是生长在野外无人工管理,完全自然生长和发展的。

  茶园茶,人工种植、有人工管理的。

  台地茶,原意是指那些外观整齐、高度相仿的茶园茶。“台地”一词,源于地理学,是指“四周有陡崖的、直立于邻近低地、顶面基本平坦似台状的地貌。”无需更多解释,“台地茶”原是用来描述茶园外观的,而形成这种“台地”样外观的必然条件,是人工管理修整。

四、以市场自然分类:古树茶、野放茶、台地茶(狭义)

  古树茶,禁采范围之外,茶树龄在百年以上古茶园或古茶树。无论是否人工种植,都是长期无人工管理。

  野放茶,它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茶树龄通常在50年至百年之间。人工种植,无人工管理。

台地茶,通常指狭义台地茶,绝大多数为1985年以后推广种植,茶树龄在二十年左右。多为人工培育无性繁殖灌木型,密植,高度人工管理。 

五、品种

  依照中国茶的茶树品种划分,首先会依茶树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系品种和无性系品种两大类。

  1985年之前,国营厂所生产普洱茶成品的主要原料是有性繁殖的群体种。群体种,是阿萨姆种人工种植有性系品种的总称。1985年后渐被淘汰。1985年后推广种植的良种茶,均为无性系品种。

  云南除出产普洱茶外,也有出产红茶、绿茶、白茶。各茶树品种的适制类型也应有明确划分。

六、其它一些叫法与分类

云南大叶种:不是茶种,也不是茶树品种。将此说法用于界定普洱茶原料,很容易将一直作为普洱茶原料的阿萨姆种中、小叶茶排除在外。

老树茶与大树茶:与古树茶一样,是市场上逐渐形成的对于树龄的表述。它们与古树茶之间的区分与古树茶、野放茶的区分相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