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味中的“苦”与“涩”,谁的后期转化价值更大?

2020-12-16 12:07:24热度:151°C

  这个问题可能会让很多茶友迷惑:苦与涩不都是普洱茶中常见的共存的滋味吗?话虽如此,但单就一饼茶而言,有的苦会重一点,有的涩会重一点。这样的茶叶在后期存放中,到底谁的后期转化价值更大呢?

  很多人说苦能生甜,涩能生津,这句话没有错。在普洱茶行业有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叫“勐海苦,临沧涩,思茅淡。“勐海茶以布朗山的茶叶苦底更重一些,比如说老曼峨、曼兴竜、老班章、吉良等都是以苦底著称的茶叶。

  苦底茶在长年存放之后,茶叶的苦感会慢慢降低,回甜的速度和甜感越来越强。而涩感比较强的茶叶随着时间的存放,涩感退的比较慢,存放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茶叶如果太涩,它的口感在品饮时收敛性依然很强,两颊会很不舒服。所以个人认为苦一点的茶叶比涩一点的茶叶更具有后期转化的可能性。

  很多人说为什么我的茶叶在放置了几年之后苦感更重,涩感也越来越重?这有可能是由于的茶叶工艺上存在缺陷。我们都知道普洱茶是按照滇青的工艺制作的,全程无高温,这种茶木料茶叶展架图片叶在初期品饮时的苦涩感比滇绿要重一些。

  滇绿茶叶最初的口感是又香又甜,苦涩感较低,为很多人所接受,也有很多不良商家将滇绿压制成饼,滇绿不属于普洱茶范畴。这种茶叶因为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如酵素酶等被完全杀死,不具备后期转化越陈越香的特性,就会存在长期存放后的苦感、涩感较重的状况,所以滇绿和滇青在初期品饮和存放后品饮的口感恰好相反。这也就是在同等原料的情况下,我一直推崇普洱茶制作工艺的重要性的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