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饮茶才称得上懂茶?

2020-12-15 19:23:55热度:191°C

 

  对茶的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人冷了,要穿衣;饿了,要吃饭;渴了,就需要喝水。按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对茶的需要也体现着这个最基本的生膳魔师保温杯 茶叶理需求。

 

  茶的好处多多,益处多多。去腥除腻、解渴提神、养生保健,是古往今来的实证,也得到现代科技的印证。我国的饮茶习俗源远流长,在中国各民族中传承已久,取茶叶作为饮料。世上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人据说是神农氏。相传在公元前2737年时,他意外地喝到加了野生茶树的叶子所煮沸的水,觉得神清气爽;另有一说是他尝百草中了毒,但藉嚼茶树叶化解,《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从此中国人日渐懂得对茶的药用、食用及饮用。4000多年前古人对茶的认识,得到了现代科技的验证,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了许多国家的饮料优劣情况,最终认为:茶为中老年人的最佳饮料。它不仅方便、经济、卫生,还能吸收排泄放射性元素,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收到延年益寿的奇效。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和脂多糖等近500种成份,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作用。茶的如此功效,让人们对茶趋之若鹜。众多的饮茶者以解渴提神保健等生理需要为目的,这是饮茶队伍中最为广泛的人群,处于金字塔的底部。

 

  在饮茶方式上,由于出于生理的需要,饮茶者在喝茶方式上没有太多的讲究,无论是好茶普通茶,以牛饮居多。在这一层次的饮茶者,由于财富的多寡、社会地位的贵贱、文化程度的高低、民族风俗的不同,对茶叶品质优劣各有取舍,对茶具的使用各有习惯,但是饮茶的时候却是大同小异,照例是一饮而尽的。在此层次里,茶只被看作是一种饮料,茶也只是茶。

 

  二、饮茶需要第二层次:社交与尊重需要——看茶不是茶

 

  生理需要是饮茶者的起始需要,在满足了生理需要之时,由于茶文化所具的社会功能,不少人选择茶作为重要的社交媒介,并在社交的基础上,求得一种尊重的需要。在饮茶中,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因而本文把马氏的处于第三第四层次的社交需要与尊重需要合而为一,这一层次的人处于金字塔饮茶者结构的中部,比例仅次于第一层次的生理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人们一旦在饮茶中的生理需要较好地得到了满足,就产生了社交需要。人一方面要和他人建立情谊,包括投入和接受,另一方面需要归属,需要成为某些团体的成员。人的社会属性让人们渴望更多的人际交往,在友谊的付出与获得中享受生活的美好。而茶因为是一种天然的健康饮料及其特殊的功效,加上传统文化中对茶的评价影响,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们在社交活动中重要的媒介。

 

  中国人喜欢饮茶,就好似西方人爱喝咖啡一样。而众多的茶室茶馆则给人们社交活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满足着人们的社交需求。在古代,茶馆茶楼是文人墨客及官家商贾云集之地;如今,风格各异的茶馆更是现代人社交的首选场所。人们走进茶馆,已经不是单纯的为了解渴保健,对茶的生理需要已经淡化,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上满足,是高品位的文化休闲,可以说是一种高档次的文化消费。人们与挚友亲朋相约聚会于茶馆,在幽雅的环境中,在悠扬的古乐声中,在飘逸的茶香里,交流信息,谈天说地,和谈商事,探讨人生。以茶会友、以茶待客加深了人们的友情,扩大了人群的交往范围,让个人感受在团体中的价值。

  “寒夜客来茶当酒”,古往今来,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显示了一种尊敬的仪式。同样,好茶待客,也渗透着浓重的尊重成分。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茶,上茶,上好茶”的典故在我们现今的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对茶形式上的品质追求,折射出人们对尊重的强烈需要。由于茶的文化特征,出入茶馆,喝茶品茗,成了一种品位的象征,从而得到相应的社会尊重。

 

  但是,由于出于社交及尊重的需要,茶仅仅被作为一种社交的中介物或者是媒介,“醉翁之意不在酒”,大部分人的注意力无法顾及茶的本质,而让茶的色香味在聊天中流失。对于茶,也有的是人云亦云,叶公好龙。因为茶文化的美名,促使不少饮茶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尊重,满足自尊,难免附庸风雅一番,名贵的茶叶,高档的茶具,应有尽有,然而终因难知茶味而被沦为一种摆饰。故看茶不是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