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砖古茶山介绍

2020-12-15 19:19:18热度:132°C

  蛮砖山东接易武,北连倚邦,面积约300平方公里,错落在勐腊县野象山旁、磨者河畔的原始密林深处,下辖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几个大茶村,是六大茶山茶原料的集散地。

  蛮砖茶山地处易武、倚邦茶山之间,象明乡政府所在地不过几公里远,是六大茶山的中间地带,茶马道上南来北往的茶商多数喜欢在这里歇脚。从易武乘车约三、四个小时,以前,易武的茶号到蛮砖茶山买原料,赶着马队走,要走上好几天的时间。

 

  蛮砖古茶山介绍

 

  清朝道光年间,《普洱府志》有这样的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莽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撤袋于曼撒,固以名其山。”

 

  蛮砖茶山在清乾隆年间的茶叶产量就已在1000担以上,古茶林集中在曼庄、曼林二地,曼庄有500余亩、曼林有1000多亩,茶树生长较好、密度较高,每亩约100株以上,其中最大的茶树高3.9米,基径34厘米,树龄300年以上。

  古茶园以大叶种茶为主,兼有小部分的小叶种茶,还有一种被人称为“柳叶茶”的中小叶种茶。虽然古茶园面积比其他茶山较少,但由于历代茶农的精心照管,茶量不减当年,蛮砖茶山中仍有1300多年的古茶园。所以,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

 

  清末民初的时候,当时易武茶山的茶原料供应已无法满足茶商的需求,擅做生意的易武人不辞辛劳赶着马队来到蛮砖茶山,在村子里逐家逐户地收购茶叶,然后拿回易武加工成七子饼销往各地,蛮砖茶山后来成为易武七子饼最大的原料供应地。

 

  加上蛮砖又隐藏在密林深处,不易被人涉足,所以现存的典籍文献对之记载很少,因而被人淡忘。但蛮砖却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一到采茶时节,便有茶商和马帮不远千里汇集于此,络绎不绝。

 

  清末至民国初期,蛮砖还曾是倚邦六乡乡政府所在地,建于乾隆六年(1741)的关帝庙,就是石屏汉人留住于此的见证。如今关帝庙虽然早已消失,但遗留下来的蛮砖关帝庙碑文却明确记载着“蛮砖为六大茶山之一”。

  蛮砖山东接易武,北连倚邦,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清代有茶园万亩以上,从磨者河边到曼林山顶六十里路沟沟壑壑都是茶。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过去都是大茶村,各村产茶都在2000担以上。曼林的古茶园目前在勐腊县境内的五个茶山中保存得最好,有1000多亩成片的古茶园,其茶树树围大多在100厘米以上。

 

  蛮砖山茶园虽多但茶号少,清末民初易武的茶号都到蛮砖茶山买原料,蛮砖茶农说:“易武七子饼一半是蛮砖茶。”蛮砖茶山有两个有名的大寨,一个是曼林寨,一个是曼庄村。曼林寨是蛮砖茶山茶园最多的寨,曼庄村是蛮砖茶山的中心大寨和人口最多的村。

 

  蛮砖茶山史话最多的当数曼庄村,蛮砖茶山的兴衰与曼庄村的兴衰有直接关系,从明朝末年至清朝末年,蛮砖茶山的茶叶集散地和中心大镇便在曼庄。曼庄在史书中称为蛮砖,蛮砖的得名,一种说法是跟诸葛亮崇拜有关,说诸葛亮当年来六大茶山时,在曼应埋下了一块铁砖,于是这里就称作埋砖,后又演绎为蛮砖;另一说法为傣语,傣语中曼庄的意思是大寨子、中心之村,因曼庄过去是土司头人们经常聚集开会商议解决各种事务的地方,故称曼庄。

蛮砖古茶山介绍

  蛮砖茶山茶树的现状:

 

  一、老茶园茶树保存较多,不少老茶园的茶树密度能够到达相距1~2米就有一株的密度。

 

  二、生态环境较好,很多老茶园都处于山间林下。

 

  三、蛮砖茶区的茶树没通过矮化改造,保持着乔木型特征。

 

  四、采摘还不过度,枝叶茂盛,长势杰出。

 

  近几年来,古树茶风头之劲无出其右,茶叶涨价了,茶农自然高兴,有需求就有市场,很多古茶山都存在过度采摘现象,包括景迈和易武等茶区,近几年茶质都有所下降,汤水偏薄,蛮砖最大的好处是由于认识的人少,至今还没有出现过度采摘这个现象,所以目前蛮砖的古树茶还保持着一定水平。

  蛮砖所产古树茶,与曼撒古树茶类似,茶箐色泽较深,品饮时,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滋味醇厚,厚重感明显,香气较沉,不像易武地区香气高扬,蛮砖古树茶有厚重感,香气如有重量,近几年品饮表现依然非常高,所以如果茶友想存点茶,蛮砖古树茶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目前看来,内质没有明显下滑趋势,有后期转化价值。

 

  蛮砖古茶山普洱茶特点:

 

  相较其它古六大茶山,茶菁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口感香气较沉,不若曼撒、易武香扬,近年茶质表现仍在水平之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