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普洱茶“古树茶”的真真假假

2020-12-09 09:38:47热度:185°C

“古树茶”的市场现状

“古树茶”是近年来普洱茶市场的主要消费热点,消费者对于“古树茶”的喜爱和追捧热度持久。尤其是近几年政府为了保护古茶树资源、保护云南茶文化出台了多项保护条例,启动了很多宣讲活动,“古树茶”的资源优势早已深入人心。但由于利益驱动,一些人借助社会热点截取片面信息向消费者“讲故事”,偷换概念恶意炒作“古树茶”,导致部分消费者对“古树茶”的认知产生较大偏差,在选择“古树茶”产品的时候被很多“概念”搅得无所适从。

“古树茶”品类缺失行业标准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茶商和茶企对“古树茶”的定义主要来自于两个概念:树龄和纯料。

关于树龄,业内普遍认可的标准是“100年以上”。但是树龄的判断本就是科学难题,现有的方法更多采用历史记录和生物学经验得出一个估值,不可能精确到具体年限。

关于纯料,争议就比较大了。茶叶采自同一棵古树是“纯料”,采自同一个寨子的不同古树也是“纯料”,采自不同地域的不同古树还是“纯料”,到底有多纯才是“纯料”根本难有定论。于是,所谓的“纯料”本质上成为了茶农采摘方式的管理,但古茶树资源本就是分散型,而且通常不同树龄的茶树共生,茶农的采摘过程是很难得到有效管控的,如果茶商和茶企做不到对茶农采摘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纯料”就只能是一个噱头而已。

所以目前“古树茶”还处在定义模糊、标准缺失的现状之中,但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更多的外资将它作为炒作的核心,毕竟这种看似价值很高,但具体价值又说不清、道不明的产品,最适合向市场“讲故事”。

消费者很难分辨“古树茶”的真假

尽管“古树茶”确实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但是一轮一轮热炒下来,消费者想要品饮或者收藏“古树茶”的代价确实也高了很多,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最让消费者闹心的问题必然是“古树茶”的鉴别,花了高价却买了假货,肯定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

央视财经频道2017年5月15日的《消费主张》栏目做过调研报道:资深的茶商和茶友根本无法仅仅凭借对茶叶的品鉴来有效分辨出“古树茶”,而且在优良制茶工艺的影响下,“古树茶”的品质并不见得能超过所谓的“小树茶”。所以,一旦茶叶制作完成,再想要有效区分“古树茶”几乎不太可能。但是“古树茶”的价格又远远高于“小树茶”,这就导致消费者必须采取手段予以区分,而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深入茶产地,守着茶农把茶做出来。

但是深入茶产地,也只能是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发烧友才能做到,且不说每年得面对波动极大的资源价格,即使确实收到了真正的“古树茶”原料,如果没有后续的生产、技术、运输、仓储作保障,依然做不出真正高价值的“古树茶”,有时甚至还会糟蹋了好原料。

所以关于“古树茶”,虽然大部分消费者都能认可其表象的品质和价值,但是只要一深入其中,很多理解和认识都是难以统一的,甚至存在诸多的误解,这种现状对“古树茶”的后续发展也是不利的。

如何正确认识“古树茶”

通常来说,存活年代较久的古茶树周边生物多样性保存较好,土壤结构良好且有机物含量复杂,茶叶的内含物质也就更加丰富,这些茶树多年与自然和谐共生,茶叶生长的生态性也确实更具备优势,所以“古树茶”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原料资源。但是资源优势是相对的,即使是古茶树,假如所处的生长环境较差,再生长多少年也不会强于优质生长环境下人工养护的小茶树。

更何况原料仅仅是普洱茶生产过程中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其他诸如生产工艺、车间管理、物流管理、技师能力等都对普洱茶的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仅从原料就决定茶的优劣,这种对比也是片面的。

而“古树”“名山”“纯料”等概念巧妙地把普洱茶的价值全集中到了“资源”的头上,使得投机商既可以巧妙地避开硬件设施投入的必要性,以及工艺的重要性,又可以避开投资周期,大大降低成本和风险,同时获得丰厚的利润。这也许才是“古树茶”热的真正推动力。

所以,“古树茶”尽管有一定资源优势但是并没有达到在普洱茶市场睥睨天下的层次,而且目前“古树茶”的价格体系已经开始超出其实际价值,再加上“古树茶”的资源稀缺性让它不可能承载普洱茶大市场的真正繁荣。本该是普洱茶界中面向小众市场的特色精品之一,如何能够扛起普洱茶再度复兴的大旗。

【结语】“古树茶炭焙茶叶用哪一种木炭好福州金山茶叶市场”就像百花园中那朵带刺的玫瑰,美艳动人的身影之下藏有利刺,我们既要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果敢,也要时刻保持对利刺的警惕。百花园中奇花争艳,玫瑰只是其中之一,绝对不可能遮盖其他花朵的艳丽和芬芳。“古树茶”也只是普洱茶众多品类之中的优秀代表,但是优秀的普洱茶产品还有很多,我们要放开眼界,不能因为一朵“玫瑰”否定整座“花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