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兰镇概况——普洱茶产地
2020-12-08 14:19:56热度:162°C
2020-12-08 14:19:56热度:162°C
茂兰是一个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这个位于大丙山脚下的小镇,历史上曾是重要的茶马古道驿站,也是云县、临沧、双江、镇康、耿马、沧源等地北上大理、拉萨,东入内地各省的第一马站,300多年的文明传承,为茂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茂兰镇位于县城东北部,与漫湾镇、忙怀彝族布朗族乡、晓街乡、爱华镇、凤庆县的腰街彝族乡、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新民乡接壤。气候主要受印度洋暖湿气候、西南季风和赤道辐射的影响,主要特点是干、雨季分明,主体气候明显,除高海拔地带霜期稍长,大部分地区霜期短。茂兰温泉是茂兰镇唯一的温泉群,最大流量达8L/S,最小为4.86L/S,水温68℃左右,含有多种有益于人的微量元素,出水量达0.08立方米/秒的茂兰温泉是茂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全镇国土面积为384.8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布朗族、彝族等12种民族,新建的祥临二级公路横穿茂兰镇27.48公里,全镇辖15个村民委员会,236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镇有农户9723户,总人口为40112人。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8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50元;粮食总产量达2071.5万公斤,农民人均占有口粮516公斤。全镇甘蔗种植面积达3.2528万亩,经济总收入达5692万元;茶园种植面积抵达2.167亩,茶叶产值达1260万元;畜牧业经济收入达5599万元;核桃种植面积达11.972万亩,核桃产量达20.81万公斤,经济收入达541万元;种植烤烟达0.789万亩,经济收入达1943万元。
人文地理
历史文化:
茂兰系傣语“勐朗”的谐音,意为有水的地方。这是一个古老而闻名的集镇,在历史上曾是云县旅昆的第一马站,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长安桥:长安石拱桥是杨勇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倡议募捐修建的,桥高9.9米,跨度9米,宽3.3米,百多年来饱受洪水冲刷仍安然无恙,“长安桥”名副其实。
兰亭:民国开元地方乡绅、寺院僧徒着意陪衬茂兰风光修建一亭,取名“水阁凉亭”,1984年重建并改名为“兰亭”,茂兰中学老师李芬为亭书联云:“建高阁集亭台合为一式,游文园览书刊借用三千”。
神舟飞渡:神舟飞渡在茂兰正北36公里的澜沧江边,其石壁茶叶含有锌吗如何做好茶叶机械化上有杨玉科撰写的《神舟渡石壁铭并序》;庚辰科进士杨国翰曾有《题神舟渡》诗:“王师昔日渡江水,冯夷震惊天吴起。鼋鳖难驾蛟龙愁,风涛努骇泣鬼神。直流如线舟如梭,飞将军已凌空过,天降神兵解贼围,沧江一代无惊波。”
民风民俗:
彝族、布朗族是茂兰镇的土著民族,他们和其他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创造了茂兰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俗。
彝族:
彝族人性格开朗、爽直,待人诚恳热情,是一个能吃苦耐劳且勇敢顽强的民族。彝家大多都有火塘,当地叫“火笼”,火塘边一般放有床铺,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建房讲究风水房向,竖柱喜挑日子,乔迁之日“打歌”以示庆祝;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朝山”;彝人结婚手续繁杂,吃“火笼酒”、“献大酒”皆属定亲,结婚仪式前后需5天,即“冲粑粑”、“相帮”、“正客”、“会门”、“谢总理、媒人”,正客当天晚上要“打歌”,新娘要给至亲长辈打洗脚水、献鞋。
布朗族:
茂兰镇内的布朗族多居住在亚热河谷的半山地区,肤色古铜色,耐热耐寒,勤劳朴实,喜烟好酒,热情好客,旧时男女老少皆喜吸食旱烟和水烟筒,也好喝茶,自家酿制的“包谷砂酒”味道醇正刚烈,男女都喜欢。布朗族人禁忌较多:男子外出,妇女不留客住宿;新婚新丧不满7日者不得进别人家门;孕妇生孩子后不满月不得串门;不能坐门坎,不能用脚踏火塘和锅脚。
云县大丙山自然保护区古茶树群落
云县大丙山自然保护区,涵盖茂兰镇的哨街村、温平村、转水河村、丙令村、旧村和漫湾镇的白莺山村、黑桃林村、新村、草籽村和酒房村等村民委员会。在两镇10村民委员会辖区约1万亩区域内的国有林、集体林和村民承包地上,有1500多亩野生型古茶树、有3310多亩栽培型古茶树,最具代表性的是漫湾镇白莺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和茂兰镇哨街村民委员会野生型古茶树群落。
茂兰镇哨街野生古茶树群落
茂兰镇哨街野生古茶树群落,位于茂兰镇哨街村民委员会石旮旯村民小组,群落四至:上至该村民小组罗少希户房后100米,下至罗恒周家承包地边,左右齐大箐边核桃林,在约500亩承包地中共有野生古茶树168株。最具代表性一株根部基围1.60米、基径0.50米、树高9米;有11个分枝,最大的分枝有4个,分枝基部直径在0.10—0.15米;最小的有7枝,基部直径有0.06米;主枝平均高6米。属台地型大古茶树。
在《云县志》载有:“旧植茶三千余株,系北区(茂兰、新村)名为大山茶(野生种),又名宝红茶,叶粗味苦,本境人夙不食用,专销下关百余驮,每驮产值大约十元。”1919年(民国8年),据云县实业所调查,民国以来全县新植茶树约58万株,品种为大山茶、勐库茶,种植最多的是南区(茶房、大寨、大朝山),约4万株,多为勐库茶种。茶叶加工为土法,用铁锅烘烤杀青,揉捻,太阳晒,成品有条茶、简茶,年产两百余驮,每驮价为20元银币,云县实业所以公款购进茶籽25斗(约1250斤),分发到宜植茶的各乡村,派人督栽。又有云县到双江、勐海做生意和烧土陶器的手工业者带回勐库、勐海大叶种茶种植。”
1953年1月,云县进行了茶叶品种、茶叶生产情况调查,对茶房、大寨、涌宝、茂兰、漫湾、头道水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和采集标本、茶叶品种鉴定,认定茶房、大寨、大朝山西镇、茂兰种植的品种为勐库大叶茶品种。根据茶叶种植情况作出茶叶初制所布点,建起了大寨、文丰、平田、文雅、南挖河、马街、桥街茶叶初制所,凤庆茶厂派技术员到茶房作茶叶初制技术指导,同时提供了手拉机、水拉机等茶叶加工机械图纸,就地仿制使用于生产,当年生产工夫红茶286担。
1959年初,临沧地委、行署决定:云县、双江县的茶叶初制所全部改为红茶初制所。云县在大寨、大朝山、茶房等乡镇新建了旧村、中山、林茂等茶叶初制所,爱华、茂兰、幸福相继建起了初制所,当年共生产红毛茶5977担,占全年收购量的51%。
上一篇 : 易武普洱茶产区
下一篇 : 高端普洱茶价格年增20%不要盲目追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