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的国礼之路

2021-01-29 12:36:52热度:223°C

  探秘普洱茶膏神秘历史

  普洱茶膏兴于唐,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根据这段“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的资料,我们可以得知:茶膏外部用金丝线装扮,以显示贵重,产量极少,只有八枚。

  宋代制茶者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时至明清,随着云南普洱茶业逐渐繁荣,云南茶人初创了一种普洱茶制膏工艺,用柴火给大铁锅加温,即大锅熬制茶膏方法,这种方法至今仍有部分茶农和普洱茶膏厂商所使用。不过,因其加工器具、条件简单粗陋,而且制作的普洱茶膏品质不佳,只能定性为普洱茶膏制作的“土方法”。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鉴于大锅熬制茶膏存在的品质问题和皇室饮用安全性等因素,遂将普洱茶膏的制作交由御茶房督造,并在制作工艺上做了很大改进。制茶工匠借鉴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基础上,采取了一套以玉泉山水为介质,将上好的云南贡茶浸润出汁,通过花梨木为炭介质保持在较为适宜的温度,以便茶叶的内含物质析出,再通过蒸干等手段凝结成膏的工艺,皇宫“御制”的普洱茶膏无论在品质还是功效上都是大锅熬制的茶膏无法比拟的。

  而对于宫廷御制的普洱茶膏的功效,古人赞不绝口,清人赵学敏在其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

  因此,即使普洱茶膏始于唐,成于宋,兴于清,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皇室专享的养生佳品,自然非一般百姓可以接触和了解的,所以并未被大众所熟知。

  普洱茶膏:两代“国礼”的对话

  早在1793(乾隆58年),普洱茶膏就碎茶叶泉州茶叶机以国礼身份馈赠给英国使团,至今普洱茶膏仍珍藏于大英博物馆。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也湮没在了时光之中。昔日的御用茶品、尊贵国礼也仿佛在世界销声匿迹,直到2004年,鲁迅先生收藏的3克普洱茶膏以12000元获拍,才让普洱茶膏重回大众的视线中。而在2012年和2013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普洱茶膏更是高调回归——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旗下而此时的普洱茶膏,并非只有贡润祥一个品牌,作为云南普洱茶行业的后起之秀,贡润祥普洱茶膏为何能代表云南茶企传达茶膏文化,与世界对话呢?这就必须要从其文化内涵、产品品质及市场竞争力说起。

  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遍访数代百余茶师,悉心收集御制普洱茶膏技艺,耗费原茶30余吨反复试炼,历时十年终于成功复活清宫茶膏秘制工艺,使普洱茶膏得以重现和传承。作为茶膏产品的先行者,其自主研发的独创性核心技术“常温仿生浸提技术”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成为全国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茶膏生产企业,也是云南第一家获得普洱茶膏QS认证的企业。2009年,贡润祥普洱茶膏的生产标准被中国质监部门批准作为普洱茶膏的标准规范。

  贡润祥普洱茶膏能够成为当代“国礼”,不仅体现在消费者看得见的一系列“标准”上,更着重体现在其普洱茶膏产品品质的稀缺尊贵上。作为国内茶膏的领导品牌,贡润祥普洱茶膏从甄选原材料到加工制作,都及其严格。选用云南勐海1700-2200米的五度空间茶区的百年树龄的野生古树普洱,只按1:20的比例甄选优质“明前”茶尖作为原材料,经186道工序历时72天,凝聚数十倍普洱精髓成膏。“1千克普洱茶仅能产出50克普洱茶膏”,其降三高、清脂排毒、抗衰养颜的功效也是普洱茶的数十倍,因此普洱茶膏是“源于普洱、高于普洱”的高端产品,而许多茶友也将贡润祥普洱茶膏当作了茶膏的代名词。

  目前,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已经形成集茶叶种植、茶饮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学研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高科技企业。贡润祥普洱茶膏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30余个城市,普洱茶膏的平衡养生功效和随时间愈陈愈香的神韵正在被当代人所熟悉和喜爱。的贡润祥普洱茶膏以当代“国礼”身份,被赠送给各国政要、工商界、学术界领袖,再次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迈向了世界舞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