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的声誉保卫战

2020-12-05 11:10:34热度:153°C

茶产业对信阳县来说是当地最大的传统民生产业,也是支柱产业,每年创的经济营收占比都非常大。最近几年,信阳毛尖获得的殊荣也是无数。所谓树大招风,受其名气的影响,市面上以信阳毛尖之名打晃子招摇撞骗的劣质货也不断显现出来。为了保住信阳毛尖的声誉,也为了广大消费者买到正宗的毛尖,当地开始实施专营许可制度和产品原产地认证制度。

2004年,信阳毛尖获国家原产地保护。2006年1月5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认定“信阳毛尖”为中国驰名商标;同年,信阳毛尖被评为外商最喜欢的唯一中国农产品(000061行情,股吧)品牌。受此带动,2005年至2007年3年间,信阳茶产业分别实现45亿元、50亿元、57亿元的行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

早在1995年3月,信阳县就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绿茶(名茶)之乡”。持续发展的茶产业给信阳带来了“一业兴,百业旺”的可喜局面,在茶产业的带动下,包装印刷、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关联行业迅猛发展。然而,树大招风,信阳毛尖正面临着傍名牌的烦恼。感德镇槐植村是该县知名的优质毛尖出产地,每年茶季一到,各地茶商纷纷慕名而来,茶叶夜市应运而生。日前,记者在此采访时看到,400多米长的夜市人流如织,300多家店面无一闲置。繁荣的生意背后暗藏隐忧,该镇党委书记陈钦洲向记者道出其中缘由。“来此售茶的并非都是本县茶农,外县茶农也占据相当部分。他们利用一般茶商不易分辨出本地产和外地产毛尖的区别的弱点进行销售,无形中损害了信阳毛尖的声誉。”

感德镇槐植夜市只是外地毛尖冒充信阳毛尖进行销售的一个缩影。在一些挂有“信阳毛尖”招牌的茶叶店里,记者看到,店家所售茶叶根本不是正宗的信阳毛尖。业界人士介绍,近几年来,福建永春、南安、华安、漳平等县、市大量种植毛尖,其成品大多没有标明原产地,而是冠以“信阳毛尖”之名进行销售,再加上一些茶商为一己私利“挂羊头卖狗肉”,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给信阳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今年开始,我们严格控制茶园建设数量,每年的建设任务从4万亩调整到2万亩,从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变”,信阳县县长陈灿辉向记者介绍说,“为提高全县30多万从事茶产业人员的素质,2006年起,信阳实施开展了"茶业万人培训工程",使茶农逐渐掌握了无公害生产和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茶叶生产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带动茶产业向高品质发展。两年来,全县还成立了30多个村级茶业合作社,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了质的提升,初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对接市场、应对竞争等目的。”

信阳毛尖只能产自信阳县,且需要通过特殊工艺才能制成。信阳毛尖的生长环境特殊,必须生长于海拔300至1000米之间的位置,且以坐南朝北的茶园方位为最佳的方位。另外关于采摘也必须在午后进行,“三大阶段十道工序”的传统制作工艺是必有的步骤。半发酵茶的信阳毛尖需拿捏好发酵阶段才能保证品质,这些都可以作为广大消费者的参考因素。(编辑:liyiche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