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上市之路折射的“茶叶之问”

2020-12-05 11:08:59热度:166°C

《我们上市怎么这么难?》肖川绘

7月13日,一则消息让有些沉寂的茶行业热闹起来:中国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天化工”,00362.HK,)日前宣称,将更名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在此之前,这家化工类上市公司收购了信阳毛尖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阳毛尖国际控股”)的全部股份。后者拥有河南信阳毛尖集团的中国线上业务以及海外地区销售权。

中国天化工为信阳毛尖带来什么?

形式上,中国天化工称公司将更名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缘由是中国茶业务将成为集团未来主要收入及利润来源之一。在今年1月份,中国天化工全资附属企业已向卖方DragonWiseGroupLimited提出,收购其全资附属公司XinyangMaojianInternationalHoldingLimited(即“信阳毛尖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全部股份。完成收购后,中国天化工更名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实质上,结合中国天化工的此次更名,人们纷纷解读为: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或将借壳上市。

“信阳毛尖”一直就有上市梦

一直以来,茶企业都有一个上市的梦想,前几年还曾掀起一个热潮。“信阳毛尖”作为全国历史名茶也一直想完成这个资本龙门的飞跃。2012年,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更名河南信阳毛尖集团,就是承担着上市使命而诞生的。据了解,2010年,河南省公布的“首发上市重点后备企业名单”中,当时的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是其中唯一一家茶叶类企业。信阳市政府曾出台文件,全方面支持五云茶叶集团上市,并在各项政策和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

曾经的上市路为何太坎坷?

遗憾的是,自2012年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更名河南信阳毛尖集团后的,企业发展并不理想,致使上市梦想越来越遥远。

今年3月,媒体一篇《信阳毛尖集团深陷债务泥潭》的报道披露该集团面临困境,已连续27次被茶农等告上法庭。法人代表因未履行法院判决,已经11次被多家法院列入失信人名单。从媒体披露的问题,结合《茶周刊》了解的情况看,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深陷债务泥潭的原因主要主要有两方面重大失误:第一,企业疯狂扩张,导致成本高企,作为农业企业,茶叶的利润根本支持不起这样的“发展蓝图”;第二,河南信阳毛尖集团在市场战略上也出现偏差。作为大众日常消费品,茶叶的主体产品和目标消费对象主要是大众市场。然而河南信阳毛尖集团一厢情愿选择了高端市场。

种种问题之下,肩负着上市重任的河南信阳毛尖集团多年发展下来,反而与最初的目标越来越远。一直到中国天化工的出现,事情才有了新的变化。

上市“猛药”虚弱身体未必能“降住”

不论“信阳毛尖”能否顺利实现与资本市场携手,此次中国天化工联手河南信阳毛尖集团,对目前运营困难的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来讲,都是一个利好消息。

“信阳毛尖”的上市历程典型地折射着一个“茶叶之问”——茶产业上市为什么这么难?从“信阳毛尖”的上市历程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迪呢?

首先,茶产业属于传统的农业产业,产业链条长,上游分散,规模化、组织程度以及经营实力都比较弱。因此,上市这剂“猛药”吃下去,虚弱的身体能否“降住”它,还真的需要三思。前几年安溪铁观音集团也曾经启动上市进程,钱投进去了,但功亏一篑。结果是拖累企业陷于困境,最后不得不接受兼并重组的命运。从行业整体看,除了云南龙润这样以高科技为支撑的上市企业外,茶产业大多数企业目前还不具备上市的实力。

企业一定要摆正“上市”与“发展”的关系

其次,很多茶产业龙头企业都肩负“重任”,但作为企业一定要摆正“上市”与“发展”的关系。应该从练好内功入手,在追求企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上市。

作为茶叶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地方政府从地方经济发展角度对你提出“上市”目标,本无可厚非;但企业一定要守住经营这条生命线。没有符合经济与市场规律的发展运营,目标再雄伟,支持再给力,企业主体本身也无法靠这些“非经济”数据实现上市。

企业发展不可能靠大跃进完成

最后,企业一定要处理好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的关系。企业发展不可能靠大跃进完成,上市目标也不可能靠大跃进实现。

2012年,信阳毛尖集团经过一系列包装,开始爆发式扩张。在北京、武汉、广州、上海等地开设分公司。2014年,陆续在沈阳、济南、石家庄开设子公司或关联公司。在高歌猛进时,信阳毛尖集团宣布“千城万店”计划,拟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1000个城市建1万家店面,发展加盟商10万家。然而据一位信阳毛尖集团高管透露,新建一个店面至少投资上百万元,且短期内难以盈利。实际全国仅开设60多家店。在多个城市开设的龙潭会所,大都经营惨淡,其中郑州龙潭会所最终以亏损2900万元收场。

可能有人会反问:如果经过那一段扩张,顺利上市并实现更高阶段的发展,现在批评人家“疯狂扩张”是不是有“事后诸葛亮”之嫌?如果成功了,现在的媒体是不是会换上“高速发展期”来赞美人家了?这正是典型的“成王败寇”简单思维在作祟:企业不是赌博,成败背后一定有经济铁律在发声。

现在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反思人家为何而成、我因何而败。比如要不要反思高投入店面数量扩张战略?要不要反思高端茶策略?如果认为自己是遇上政策转向、市场巨变,那么现在该怎样重新调整定位?选择怎样的发展战略?管理是永恒的话题,即使信阳毛尖顺利实现了重组、上市,曾经的企业管理问题有没有很好解决?

信阳毛尖折射的“茶叶之问”,会长久地提醒和考验着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