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茶叶的前世今生!

2020-12-05 11:00:43热度:185°C

中国茶文化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信阳毛尖是河南的著名特产,素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名扬国内外。信阳毛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的营养价值,小编作为一个爱喝金福眉信阳毛尖大山茶的资深茶客,今天就带你去了解认识信阳毛尖,揭开信阳毛尖不为人知的历史面纱。

中国古代著作中《茶叶通史》,估计是最早记录信阳毛尖的,历史记载:“西周初年,云南茶树传入四川,后往北迁移至陕西,因天气前提限制,只能沿汉水传入东周政治中央的河南(东都建州河南洛阳)。茶树再次在天气温顺的河南靠南方大别山信阳生根。

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为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茶光州上....”。旧信阳县志记载:“本山产茶甚古,唐地理志载,义阳土贡品有茶。”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

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毛尖列为名茶。

据元代信阳毛尖的历史介绍,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手、浅山、薄侧等名茶。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末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光绪未年(1903-1905),蔡祖贤提出开山种茶的倡议。当时曾任信阳劝业所所长、有雄厚资金来源的甘周源积极响应,他同王子谟、地主彭清阁等于1903年在信阳恢复种茶,成立元贞茶社,从安徽请来一名余姓的茶师,帮助指导茶树栽培与制作。

在民国时期,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了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1915年,在信阳茶人陈雨人等人的努力下,信阳选送了著名的车云山千佛塔的毛尖、贡针、白毫、雀舌等十一种茶样,经过几度遴选,最终以其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独树一帜,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国际博览会,一举获得“世界茶叶金质奖状与奖章”,信阳毛尖从此扬名天下。1949年起,新中国重整河山,中国茶业从谷底开始缓慢恢复,1958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嫩绿清澈,追溯千年的波影流转;一芽一叶,沉淀风云淡然的高醇悠远,茗香一杯方知万物是,2300年时光雕琢,信阳毛尖沉淀经典。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信阳毛尖的历史,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喜欢信阳毛尖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