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紫砂信徒的控诉,小编,哪种茶具比紫砂壶历史悠久还毁茶
2022-05-08 14:16:29热度:99°C
2022-05-08 14:16:29热度:99°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又是一个下雨的黄昏。
从中午就开始淅沥而至的小雨,到了傍晚,突然变大了。
豆大的雨滴,划过天际,在这暮色苍茫的时刻,在天与地之间,划下一道道白色的线条。
越是暗的地方,这白色,便越是明显。
从上到下,织成一张白色的水网。
仿佛这天地玄黄,便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春天的雨,本来并不如此狂放,翻开日历一看,原来,再过五天就立夏了,难怪连雨也开始暴烈起来。
南国的夏天,漫长到七个多月的夏天,就要无遮无拦地来了。
春雨,是小晏笔下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夏雨,是李攀龙的: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声势浩大,惊天动地,震撼人心。
这几天,估计山上正在抢着采摘春尾寿眉。这又雨又晴,雨猛阳煦的独特天象,孕育出来的,花香极艳,清丽无瑕,还带着丝丝甜味的,春尾寿眉。
年年都要存一箱给母上大人喝的那一款极特别的“平民茶”。
赏着雨,想着甜花香的春尾寿眉,村姑陈突然食指大动。
下雨天,不想开仓库,只得将就,泡了一碗花弄影来喝了。
《2》
刚喝了两三冲,正在得趣的当口,看到了一条留言,瞬间意难平。
李麻花看我脸色不对,凑过来一看,突然笑出声来。
她捂着嘴,朝我挤眉弄眼,哎,我怎么从来不知道,你还有个名字叫做“小编”啊??
那条留言里,白纸黑字地写着:小编,有那种茶具比紫砂壶历史悠久?还毁茶?
十八个字,连在一起,呈现出一种莫名的喜感。
饮尽一杯花弄影,村姑陈浮起一丝浅笑。
可以透过它们,读出留言的这位仁兄,其实,没有历史常识,可能平时不怎么看书吧。
村姑陈是看法律条文长大的。
从法律上来讲,要定一个人的罪,量一个人的刑,就必须要摆事实,讲道理,证据确凿,才可以明正典刑。
所以,看到这种没有依据,仅凭自己脑子一抽、脑洞大开,就胡言乱语,村姑陈就直想驳一驳。
于是,在这个大雨淅沥的黄昏,已经很久没有缜密逻辑思维过的村姑陈,查了许多资料,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只是想告诉这位夜郎自大的网友,你的认识,是错误的。
现有的考古资料告诉我们,比紫砂壶历史悠久的茶具,多了去了。
《3》
茶具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汉。
在王褒的《僮约》中。
该文中称:“脍鱼炮鳖,烹茶尽具,已而盖藏”;“牵犬贩鹅,武阳买荼”。
自此,茶具这两个字,始出世。
这个首次在文学作品中写下茶具二字的王褒,是什么人呢?
是个四川的读书人。
他有一年去彭州,看到有人家里出现了奴仆与主人的劳务纠纷,于是,就写下了《僮约》一文,相当于今天的员工管理制度(一种规定),把奴仆的职、权、利范围,约定得清清楚楚。
想来,这就是最早的《劳动法》雏形了吧?
在王褒的这篇“西汉劳动法”里,我们还看到了关于当时喝茶的一些习俗——喝茶之前,要先烫洗干净茶具,喝完茶之后,茶具要收纳起来,装在容器里,盖上盖子确保卫生。
历史果真是出人意料——误打误撞间,这篇为平息劳动纠纷而立下的“劳动法”,倒是留下了珍贵的古人喝茶资料。
在汉之前,人们喝茶大多是为了辅助健康,比如补充维生素、比如消食、比如醒酒等等。
故而,没有专门的饮茶器皿(茶具),喝茶用的饮器是跟食器、酒器合用的。
到了汉代,才开始讲究起来,士大风流行起喝茶,认为是一件风雅之事,茶叶,也成为了社交时的常客。
这很正常,就如现代人喝菊花茶、金银花茶,哪会配备专门的器具呢?
还不是养生壶煮一煮而已——这把壶同时还会煮玫瑰花,平时煮个玉米,早晨蒸个鸡蛋什么的——哪会讲究到有专壶专煮?
《3》
现存最古老的茶具是一只战国时代的茶碗。
2018年,山东济宁市,邾国故城遗址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被考古发掘。
在墓里,发现了许多的战国时代的瓷器。
其中有一只上了釉的瓷碗,倒扣在器物箱里(像今天泡茶的盖碗盖子倒扣在碗上一样),考古人员将它小心地取出时,发现,碗底部盖着一小团植物碳化物的残留。
时间太久,这些植物跟泥土已经混在了一起,极难辨认,只能从面上突出来的枝梗来粗步判断,这是一团茶叶遗存物。
这只被编号为M1:7的瓷碗,后来被认定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只茶碗,出自战国时期的越窑——也就是勾践“卧薪尝胆”的那个时期。
而被这只茶碗倒扣在底下的那团植物碳化物,最后也被考古专家们证实,是古人煮泡后留下的、呈条状的茶渣。(《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5期》)
这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煮泡过后的茶叶残渣,具有极大的考古价值。
而这只倒扣着茶渣的茶碗,也充分证明了,在战国时代(公元前453-前410年),古人就开始用茶碗泡茶喝了。
是的,是泡茶喝,跟今人用盖碗泡茶喝是一样的。
且,泡的是散茶,跟今人喝散茶,也是一模一样的。
纵观整个大墓,没见到一把茶壶的踪迹,更遑论紫砂器具——那时候,可没紫砂壶什么事儿。
那时候,连上釉瓷器,都是稀罕物,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
图片来源: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5期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 茶叶遗存分析 *
路国权1 蒋建荣2 王 青1 魏书亚2
(1.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4》
我国最早出现的饮茶器具,是一种陶缶。
缶,是个瓦器,口小肚子大,用于盛放i液体之用。在远古时代,被人们用于喝汤,喝茶,喝酒等。
在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茶(荼)之后,原始人就开始了种植茶叶和喝茶。
不过,在那个文明并不是很发达,制造业更是处于蒙昧时期的时代,人类是没有精美的瓷器可用的,顶多就是陶器,也还先紧着贵族们。
这陶做的缶,便成为了流行于一时的饮器。
三皇五帝之一的尧,住茅屋,吃糙米饭,配食野菜根,饮食所使用的器具,就是土缶。
这段记载,是韩非子写在《十遇》当中的,应该是相对比较真实的记录。
尧以帝王之尊,也只能用个陶杯(缶)吃喝食物,可见古时的物资之匮乏。
那时候可没有壶,没有紫砂。
后来,人们发明了烧陶,烧瓷,瓷器才渐渐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才有了专门的喝茶的工具——茶杯,茶碗,茶盂等等。
1990年,浙江上虞某大墓,出土了一批东汉时期的碗、杯、壶、盏等器具,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具。
在这里,可以见到茶碗(盏),大锅(碗),茶杯,装沸水的壶,却见不到泡茶的壶。
可见最早,古人无论煮茶还是泡茶,都喜欢用“碗”,这种口大肚子大相对较坦的容器——受热快,加热快,散热快,适合短时间内泡好茶、煮好茶,以及晾到适温喝茶。
唐代越窑玉壁底茶盏
唐代越窑玉壁底茶盏
元龙泉窑青釉茶托
《5》
成都博物馆有一块六博画像砖,是东汉之物。
上面雕刻的是一个宴席的画面。
画像石上一共有四个人,分为两组,一组在博弈(做游戏)、一组在喝茶。
做游戏的人,看姿势是正在玩投壶;而坐着吃喝的人,矮桌上放着茶盂、耳杯,正在喝茶。
另外,山东枣庄市出土的驿站饮茶图,则从另外一个方面,展示了古人喝茶的习俗——用大锅泡茶喝。
图上的喝茶地点,类似今天的酒店大堂,很多人,坐在那里喝茶,颇有点今天茶馆的雏形。
看得最清晰的,是两个人正在喝茶——桌上有大茶碗(类似今天的公道杯,当然比如今的公道杯大五六倍),碗内有长柄勺,两旁有耳杯。
看这种茶具的摆设,便应该是茶叶泡(或煮)好之后,盛在这只大茶碗里,底下有小火保温,喝茶的时候,握住长柄勺子,从茶碗中舀取茶汤,倒入耳杯中,再端杯畅饮。
喝散茶、大碗泡茶、煮茶,这跟今人的煮茶法,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6》
比紫砂壶还历史悠久的茶具,很多。
从考古资料来看,远的,有瓦缶,有陶釜,有瓷碗,有耳杯....,近的,还有建盏,白瓷碗和杯.....
在紫砂壶出现之前的几千年里,这些瓦器、陶器、瓷器,便已经独领茶界风骚许多许多年了。
它们才是真正伴着茶叶成长,发展,壮大,并融入中华民族饮茶史的无名英雄。
今天,我们要讨论茶叶的历史,讨论茶具的历史,便要往前看,从三皇五帝起始,看浩瀚的时光长河里,是哪些器具,影响了茶叶的发展,又是哪些茶具,伴随着茶叶的兴衰而沉浮。
不能单单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有限的知识面,去妄下结论。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若只有紫砂壶一系来承载茶叶的历史与传承,那上下五千年、起自神农氏的饮茶史,便只能开创于明中叶了。
如此认知,岂不是要将辉煌中华茶叶史,与紫砂壶历史并行,从而腰斩一半?
要真是这样,神农氏,估计会哭晕在那座他发现了茶叶的山上。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多学点历史,才会少发些妄言。
与这位紫砂仁兄,共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上一篇 : 乳山打造一体“茶仓”,打通销路撬动产业链
下一篇 : 你可千万别冤枉了茶的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