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生态保护乌江贵州赤水网易订阅

2022-05-05 17:09:46热度:85°C

贵州高原 风景旖旎

这是贵州儿女今天

引以为豪的美丽家园

绿韵为裳

映照着人们对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追求

山水塑形

见证了绿水青山

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

黄金十年

贵州先行先试

交出了满意的生态答卷

新蒲新区一角(王忠枢 摄)

黄金十年的生态答卷

“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500多年前,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被贬至贵州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长期以来,贵州因条件差、底子薄,总是苦于找不到适宜的发展之路。

2012年国发2号文件不仅推动贵州经济快速发展,生态建设也突飞猛进。

贵州是长江上游地区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88个县(市、区)有69个属于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

“上游责任”任重道远。贵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乌江、赤水河等流域治理,实施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成为全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森林覆盖率突破62%,石漠化面积大幅减少,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7%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务川自治县大坪街道龙潭村 (田东 摄)

制度成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约束力和高压线。贵州省出台的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多类型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制度等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形成了一系列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经验。

相对于先污染再治理的经济发展方式,贵州无疑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先保护生态、再利用生态发展绿色产业,后发赶超显现贵州特色。

从大地绿起来、生态美起来,再到生态富起来。贵州写下一个又一个绿色发展的宏伟篇章,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生态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年,新国发2号文件出台,贵州生态建设持续加力。

春满茶园(林川 摄)

这是一张宏伟的蓝图,为贵州用足生态优势推动后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鼓足了干劲。

遵义满怀信心,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建设中树标杆。遵义森林覆盖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已建成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乌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穿境而过,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生态,遵义有可为、也必须为。

从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间,遵义坚守生态底线,努力攻克发展中的一个个困难堡垒,既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又实现了环境质量的历史性提升。

金色赤水河(李巍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赤水河静静流淌。经过近几年的精心保护,鱼类种群从禁渔前的108种恢复至167种,绝迹多年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也被发现。全流域禁渔之后。赤水市同步展开渔民上岸后的二次创业扶持工作,赤水是著名的“竹子之乡”,竹产业近年蓬勃发展。产业链上游,群众靠竹材、竹笋,发展林下经济、旅游经济致富;产业链下游,衍生出纸制品、竹木家具、竹食品等业态。“种竹造竹护生态、伐竹用竹促脱贫”,群众依靠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为保护以茅台酒为龙头的酱香型白酒产业所必需的独特气候、水、土壤和微生物群落及赤水河流域原生态环境,2020年8月仁怀市人民法院茅台特殊环境保护法庭成立,依据法律,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逐绿而行的遵义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守护好这方水土,才有永续发展的根基,才有经济发展的未来。

竹海飞舟 ( 胡世文 摄)

遵义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遵义曾经在赤水河流域大胆探索生态补偿、第三方治理、自然资源确权等方面的试点经验,并得到国家和省肯定并推广。新国发2号文件出台后,遵义将继续大胆探索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在赤水河流域已实施纵向生态补偿的基础上,建立考断面,完善考核机制,将补偿经验向乌江流域推广,将生态制度改革和探索向纵深推进。

千里乌江奔涌向前,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为了保护乌江水环境,从2017年起,遵义市开始拆除网箱养鱼,大力整治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仅一年时间,遵义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乌江流域内“零网箱”目标。如今,乌江干流水质达到规划Ⅲ类标准,碧水东流、清波荡漾。

遵义湘江河畔(胡志刚 摄)

穿城而过的湘江河畔,杨柳依依,数十只白鹭河中觅食,勾勒出一幅灵动的城市生态画卷。根据贵州省9个市(州)2021年度河湖长制工作“一河一考”数据显示,遵义境内的乌江干流、赤水河、芙蓉江、桐梓河、湘江河、习水河的管理,全部达到优秀。

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遵义最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生态为茶叶赋予美名,湄潭县成为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凤冈县进入中国茶业百强县,“凤冈锌硒茶”成为贵州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以良好的山水田园风光、生态果蔬种植为基础的红花岗区莲池·新天地景区,将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村民们守护的山水田地,如今成了游客们羡慕的风景,收入多了,日子好了。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人们正努力实践着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生态文明的理念越来越多地改变着黔北大地……

金鼎山镇莲池村(胡志刚 摄)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遵义大部分地方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域内不可再生资源贫乏,既没有大企业,也没有现代科技支撑的大项目。在全国总体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经济总量小、财政底子薄、城市化水平低、工业“短腿”现象突出等问题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一部国际工业化史表明,工业化始终存在着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一条路径表现为经济的“去农化”过程,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低,大量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另一条路径是在农业比较优势明显的地区,工业化过程表现为以工业化的方式改造传统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大农业体系的过程。

遵义的先天条件和自然禀赋决定了必须选择后者。

从战略层面看,农业仍是中国的基础性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遵义应该承担国家所赋予的战略使命。

兼顾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遵义正走出一个又一个坚定的绿色脚印,创造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叹的绿色奇迹,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生态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黔北粮仓”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引领,立足优质生态优势,统筹推进绿色产业革命。

湄潭县兴隆镇小茶海 (张元 摄)

湄潭等东部农业县决定依托特色产业,以茶叶、粮食等优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为突破口,按照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做大绿色工业这篇文章,产业链不断延伸,进入良性循环,同时推动了城镇化发展。

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就是稀缺要素,就是重要生产力。有着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仁怀、习水、桐梓等地,打起了生态牌。利用红色与绿色的资源,延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产业链,做强特色农业,实现生态富民。

打造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产品样板,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是贵州的憧憬与期盼,更是遵义未来的机遇和希望。

当新国发2号文件再次从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发展布局与政策支持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时,以绿色生态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必将贯穿遵义未来发展的全过程。

在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征程中,遵义已铺陈下苍翠底色,更美的图景即将呈现。

遵义杂志社记者:孙莉

来源:遵义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