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故乡浓——喝不腻的信阳毛尖茶!

2022-05-05 13:20:31热度:115°C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本侧重豫南风土人情、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欢迎投稿、交流。:

谷雨一过,转眼已是五月。开年到如今,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疫情已然剥夺这个春天的所有欣喜与快乐!  往年春天,没有特别情况,我常常会回一趟老家信阳,或清明、或五一,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在春光里到茶山走一走,再咂上一口家乡那沁人心脾的新茶香!如今,这些都成了奢望。对于家乡茶的依恋的种子,是幼时就播下的。信阳在河南,但这里产茶,这是它非典型河南地市的重要符号之一。我出生所在不是县里知名毛尖主产区,但小时候也是几乎家家有茶树,村村有茶园。每年清明到谷雨,采茶和插秧是连在一起前后忙碌的大事。每家私人茶不多,采自家茶一事便成了家家户户小孩们不成文的“专利”。生产队分给家里的十几棵茶叶就在河边菜园旁边。每年春天天气转暖,几场春雨过后,我和姐姐就会去按照大人的吩咐,提着竹篮去自家茶园摘茶叶。十几棵茶树分成三四垄,由于数量不多,又在河边,采摘起来没什么难度,且大部分其实是姐姐摘的。新采的茶不能过夜,要尽快炒制出来。父母忙于小店的生意,家里没有炒茶的专用锅灶,我们就提到不远的姥姥家,请她老人家一起炒。记忆中都是我和姐姐帮忙先烧火,姥姥则在靠在墙边一口斜斜安放的大锅前翻炒。炒茶是非常讲究火候和技术的,在烧得火热大铁锅前不断用手翻动炒茶,整个手指都染成青黑色。手工炒茶有几道工序:要快速完成杀青、揉捻、甩条等,全靠手上功夫,稍有差池,茶的口感就有云泥之别。好在那点自产茶都是自己喝,没有特别高的讲究。采茶季节,天气往往已十分温暖,炒茶柴锅前烟熏火燎,不一会人往往就大汗淋漓。刚出锅的茶叶特别烫,放进一个大的竹篾做成的簸箕里面,再用炭火烘一烘。真正体会到采茶的辛苦,是再大一些后。由于金钱的诱惑,逢周末常常会和小伙伴一起去村里的茶场采茶挣钱,几毛钱一斤,一天下来,手快的小伙伴可以挣几块钱,这对于当时几乎“赤贫”的我们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因为那时候一只肉馅烧饼也只有几毛钱。但这个钱挣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和采摘自家茶完全不同——必须按照茶场师傅的要求来采,大了小了都不行。要想一天之内摘几斤,那可得眼疾手快,还要不辞劳苦。天热,在茶树之间穿梭,坚硬的叶子蹭过脸颊脖颈让人生痒,还有未知的蚊虫令人烦躁,有时候还会不小心碰到藏在树叶上的洋辣子,辣的生疼。我小时候个头不高,高处的长势喜人的嫩叶子往往对我而言采摘困难,只能踮起脚尖或者只能干脆采一些低低的。纵然这样,一上午下来,我们几个男孩子也难采两斤,于是有些“坏”家伙,就趁女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偷她们篮子里的现成品,她们的手又快又灵巧,还不会东一头西一脑的瞎晃悠,个个采的茶叶是我们的几倍多!儿时采茶与我没有太多美好记忆,当时觉得就是做枯燥无聊的重复机械动作,那小小的嫩芽,我摘上一天也挣不到两块钱,过称的时候,还常因过大,被挑剔的师傅挑去了许多叶子。未曾想,中学以后,春日提篮采茶的时光竟然一去不复返了。如今人到中年,更恋起家乡的茶,一到春日,便春心萌动,迫不及待想返乡品着自己亲手采摘的家乡茶,从它的氤氲香气里回味自己最纯最美的时光。一方水土养一方茶,老家信阳茶最大的特色就是鲜浓而耐泡,味甘而醇厚,尤其是产自家乡罗山西部朱堂青山一带的高山茶,更是其中的代表。如今身处江南的我,一直喝不大惯味道清淡一泡后便寡淡无味的江南茶,虽然家乡茶在本地市场难觅踪影,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家乡信阳茶的执着,每年的口粮茶全赖老家供应。如今,又是一年采茶销季季节,却再撞疫情,据在家母亲说,今年的茶农影响较大,收购茶商减少,快递外发多地受阻,茶叶也便宜了很多。我愈发的担心家乡的茶来,不能回乡我,只能继续订购家乡的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推广家乡毛尖茶。收到家乡的新茶,工作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沏上一杯家乡茶,开启新的一天。一盏故乡的茶,慰藉风尘仆仆的游子。在灵魂的深处相伴,在风雨中承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