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色茶起源及发展1

2022-05-05 09:17:19热度:80°C

台湾有茶树之记载,早于荷兰人占据台湾时期(一六二四-一六六二年),荷兰人所写《巴达维亚城日记》一六四五年三月十一日之记事中,载有「茶树在台湾也有发现,似乎与土质有关,……」虽未载明发现之地点,但其所指之茶树无疑是指野生茶树,与清代文献所载水沙连之野生茶树应无相关,盖因荷兰人往南投水沙连方面的发展迟至一六五○年左右才开始。

《赤崁笔谈》(一七三六年)载有「水沙连社茶在深山中,……每年通事与各蕃说明,入山焙制」,当时蕃界与平地隔绝,非经通事(理蕃官职)与之议妥,不得进入,由此观之台湾先民早已利用野生山茶焙制茶叶营贩。除了清代文献记载今之南投县内深山有野生茶树外,台湾光复后亦在嘉义县、高雄县及台东县深山发现野生茶树林,但仍以南投县的野生茶树林规模最大,台湾野生茶树多生长在海拔六五○-一五○○公尺之阔叶林内,其生长环境日照少,常有浓雾,台湾野生茶树大致可由芽色之不同分为两大类型,一为茶芽呈绿色或淡紫色(台湾山茶),另一类为茶芽呈紫红色(赤芽山茶),花朵均较栽培种小且两种野生茶树茶芽均无茸毛为其特征。

然而本省近二百年茶树栽培及茶叶制造之发展,与上述野生茶并无关联,茶园所植之茶树更与野生茶无亲缘之关系,本省现今供制造包种茶、乌龙茶等优良地方品种,是先民由福建带来的闽茶品种,早期制茶技术亦由福建制茶师父来台传授,因此台湾产制包种茶、乌龙茶之技术乃源自福建。

清嘉庆年间(1810年)柯朝自福建武夷山引入茶籽,植于桀鱼坑(今台北县瑞芳地区)是现有文献中最早提及闽茶引入台湾的记事,为台湾北部植茶之始;台湾北部茶园开拓是沿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基隆河极大嵙崁溪(今称大汉溪)沿岸发展,涵盖今之台北县及桃园县,而后向北拓展至宜兰县,向南发展至新竹县及苗栗县;宜兰至花莲及苗栗往南皆有高山阻隔,因此满清治台及日据时期,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及宜兰系属于同一制茶技术来源之茶区,与福建武夷岩茶属同一类型,纵使在偶然中开创了椪风茶(或称膨风茶、白毫乌龙、东方美人)而成为新竹峨眉、北埔及苗栗头份之特色茶,享誉欧美,羡煞多少王公贵族及文人雅士,但其技艺乃蜕变于武夷岩茶(条行部分发酵察之始祖)。

声明:图文部分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