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古代中国有太多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过往

2022-05-04 15:18:44热度:84°C

本是同根生的茶(上)

作为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古代中国有太多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过往。但中华大地历经了无数战乱,朝代更迭不断,文化曾几度遭遇绞杀。当今的学者们在探究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文化现象时亦如雾里探花,时而难辨真伪。例如“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是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六之饮》章节中的一段记述,唐之后的每个爱茶之人皆耳熟能详,并乐此不疲的世代相传,如今还有很多人在描述茶饮起始于中国时频频引用该句。而神农氏发现茶的记载相传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十毒,得荼而解之……”的一段记述。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传说神农氏是距今50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3000多年的上古时期农耕部落领袖。据考证《神农本草经》的内容早先都是靠口口相传的留存于世的,集结成书大约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也就是说神农发现茶这一历史被明确的记录下来之时,距这件事可能的发生时间已经有近2800~2900余年之久了。而近些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浙江田螺山古人类生活遗址中发现了人工种植茶树的证据,这比神农氏最早发现茶的记录要早了上千年之久。呜呼!茶之为饮,始于何时?真乃千古之谜!

陆羽茶经

《茶经》可谓是一本千古绝书!在它之前,几乎没有关于茶的文字专著。因而,后世之人欲说茶史,必引用其内容。《茶经》问世后的茶人、文人在编写关于茶的著作时,几乎再没怎么跳出《茶经》的大纲。都是在说茶之历史、茶之制作、茶器、如何饮、如和评,如何藏等等。只是不同时代因饮茶方式变化,其编写的内容随之变化而已。时至今日,市面上的大部分茶学研究书籍和文章也依旧是这样的内容顺序,其中也不乏大肆摘抄和引用前书内容。

茶经.附茶具图赞.陆羽著.1844

也因此,今天说起“茶道”这一提法,很多人都自然联想到茶道必然与茶、茶文化一样创于中国古代的某个时期。但要举出绝对确凿和切实的例证,却又乏善可陈,难以具体。只得将茶道的意义广义化,使得皆大欢喜。

抹茶

然而身居国内的我们对茶的历史认知和对茶文化的理解,实际正在经历一个返璞归真,一切从零重新开始的过程。何以见得呢?只看近十几年来中国国内流行的茶席流程和茶具样式,先学台湾,又学日本便可知。如:早期品饮铁观音所用公道杯、闻香杯即来自台湾,后来的仿汝窑茶具和各类仿古颜色釉茶具皆如是;几年前开始流行的所谓体现“茶艺、茶道美学”的“茶席”亦如是来自台湾茶艺;近些年流行的出现在茶桌上的锡质老杯托、铜建水、老铁壶、老火钵则是来自日本的饮煎茶法。

这里,我们要梳理一下日本的两种茶道。日本煎茶道是区别于日本传统“抹茶道”的饮茶法。二者同用蒸青绿茶,只是煎茶道为瀹泡茶叶,抹茶道是冲点茶粉。抹茶道源于中国唐代煎煮饮茶法和宋代点茶法,抹茶在中国于明代初期被泡饮散茶法所取代,而煎茶道学习的正是明朝泡饮叶茶的方法。台湾的茶艺本源自于潮汕功夫茶,又借鉴了日本煎茶道,后经台湾茶人的思考与总结形成了如今的样子。而潮汕功夫茶冲泡的主要是潮州出产的单枞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