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交所茶文化分享围炉煮茗
2022-05-02 17:32:45热度:222°C
2022-05-02 17:32:45热度:222°C
中国人自古便有饮茶的习惯,唐代是茶文化的发展期,尽管这时已经有贡茶,陆羽也说过贵族之家饮茶要二十四器皆备才行,但这依然是以文人、僧人为领导的茶文化时代,更看重品饮时的精神享受。
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由此可知,唐人饮茶之风始于玄宗朝,之后逐渐风行全国。陆羽著《茶经》,二之器也专门对饮茶器具做了文章。
茶器对于专业的“茶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是魅力无穷的。什么茶配什么器,分得清清楚楚,有固定泡某种茶的紫砂壶,有相对应的品茗杯,有布置四季茶席的茶席布,也有与之相匹配的茶荷、花瓶、香插等一系列茶席雅玩,就连煮水壶也要备好几个——有银壶、铁壶、陶壶等。
南方的红泥小炉
“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苏辙的这两句诗道出了潮汕、闽中地区工夫茶道的兴盛,喝茶人、泡茶人的劲头足。而这围炉煮茗最常见的就是在潮汕工夫茶道中。潮汕工夫茶有一套关于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茶的讲究,按过程,是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酾茶等。其中,红泥小炉和紫砂壶都是必不可少的茶器。围炉煮茗,品的是人情和气。潮汕工夫茶中的红泥小炉随着潮汕工夫茶道的发展,变成了符号化的茶器。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革新,茶道技法不断地迭代变化,但是红泥小炉却一直被保留了下来。
我不认可将喝茶过分演变成一种表演的艺术,会容易使人忘却茶道的精神内涵,误入“歧途”。但也不赞同对茶道缺乏形式讲究,因为没有对茶艺有所要求,鲜有达到喝茶的心境与品味。这样喝茶和喝水,又有何区别呢?千帆阅尽,水是故乡甜。我认为潮汕工夫茶是一种不偏不倘的茶道艺术。没有多余的谄媚与浮夸,却也融合了岭南人文特色与茶道追求,提取出泡茶技艺的精髓与要义,仪式感恰到好处。比如工夫茶将泡茶技艺整理归纳为“二十式”,这样茶人都能循序渐进,享受到泡茶的最大功利。而且通过茶具命名这方面,也看出工夫茶文化的别具匠心。像“玉书煨”、“孟臣罐”、“若琛杯”等,单从这些浪漫雅致的冠名就使茶人与茶客立马融入到端庄娴静的茶境之中。
北方的黄泥火炉
北方的炉子和潮汕地区的高六七寸[注]的长形炉子不同,在全国统一供暖之前,大多数用的是铸铁的炉子,一到冬天,红彤彤的铁炉子上总会有冒着茶香的茶壶吱吱地响。中午觉醒,一家人围坐在炉子边喝茶,喝的茶主要是粗老的黑茶,越煮越酽。渐渐地,随着串门儿的人越来越多,炉子边围拢的人也越来越多,话题扯开来,便是一顿茶的谈资。晚饭时分,大家慢慢散去,一家人开始忙碌着做晚饭,晚饭后,往往是一家人继续围坐在炉边,重新添了茶叶,继续煮茶喝,冬天的夜是漫长的,人们借着茶劲到很晚才去休息。所以,北方的炉子总给人带来温暖的茶香的记忆。
唐代陆羽,曾在安徽的天长县、广德一带,隐居山里做茶农,写出百世芳泽的《茶经》一书,让漫山遍野遍布着茶香,在唐代饮酒为盛的时代,引文人墨客竞相品茗做茶诗,陆羽身后,留下“金沙古泉”。山里的清泉水,于是一时成为美谈。过路人途经,必要尝一下当地的“紫笋茶”,喝一口茶圣陆羽口感生津的热茶汤。《寻村记》中有提到“我亲眼看见山里人家的老灶头屋制茶、烘炒、烘焙、晾晒、手抄、手摘、舌摘”并为古老制茶手艺所震撼,煮茶时在水中加盐以调和其味的做法,在陆羽 《茶经》中亦有记载“初沸,则水合量调以盐味”。
诗中有云: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围炉煮茗”,从惜茶、惜人到惜具,珍惜茶给我们带来的一切感受吧!
上一篇 : 简单介绍青豆茶1
下一篇 : 豪华年轻派22款宝马X3对比20款讴歌R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