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茗】正常情况下一天喝多少茶才合适呢

2022-05-02 17:16:26热度:196°C

全国的梦岳茶友都在关注↑↑↑↑↑梦岳茶

正常情况下一天喝多少茶才合适呢?

 

 爱茶的朋友们都知道,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能清除自由基、降血脂、延缓衰老,成为很多人养生的首选。

喝茶的好处确实很多,不过凡事都要有个度,如果超量饮茶,就会适得其反。

正常情况下一天喝多少茶才合适呢?

茶虽好,但不能代替水

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流失大量的水分,比如出汗、小便。这时候需要大量饮水,才能满足人体对水分的需求。

而茶水包含了多种维生素、茶多酚、茶氨酸等物质,一定程度上,喝茶的确可以起到补充体内水分。但如果每天以茶代水,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从比例来看。有专家指出,每人每天需要补充1.6L-2.5L的水分,而茶水只占其中的600ml左右。因此,光喝茶是不能满足人体对水的需求。

从成分来看。千万不要以为茶汤的本质也是水,就可以只喝茶不喝水,毕竟茶中含有与水不同的成分,而这些丰富的成分大部分都是需要身体释放出水分来进行代谢,

才便于身体吸收的,因此长期以茶代水,尤其是常喝浓茶而不喝水的,反而容易造成身体缺水。因此,喝茶再好,也并不能完全代替喝水。

建议

一般来说,饭前20—30分钟空腹时,应该饮用一定数量的水,用以保证消化器分泌足够的消化液,

帮助消化,促进食欲,通常饭前饮水量是:早饭前饮500毫升,午饭和晚饭前各饮250毫升。

下午的3点到5点是喝茶最佳时间。

在这个时间喝茶,对人体能起到调理的作用,因为这个时间段,人体吸收更容易吸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有利排毒,从而给身体带来益处。

茶虽好,但不能贪杯

茶虽是健康的饮品,但也不能贪杯,一般来说不提倡过量喝茶,或喝浓茶。如果饮用不当或者过量,就会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01、失眠

这是因为茶中含咖啡因。咖啡因是把双刃剑,它能提神,使人精神振奋没有睡意,但该睡时不能入睡,就是失眠了。不过,喝茶失眠也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头道茶汤中咖啡碱含量高,有明显的提神功效,而倒掉头道茶汤就能有效降低咖啡碱的兴奋作用。还有茶汤也不宜过浓,以减少咖啡碱的摄入量。

02、醉茶

这也是因为茶中含咖啡因,过浓和过量都容易“醉茶”,引起血液循环加速、肠胃不适等一系列不良反应,让人有头晕想吐的感觉。

在血糖偏低时,是有部分人容易醉茶的;在血糖不低时,喝浓茶或者整天喝茶也都不会醉茶的。但是如果连续喝浓茶,还是很容易醉。

如果遇到醉茶,那么最快的解决方法就是吃颗糖。摄入糖分,可以快速缓解血糖低的情况。这个糖分的概念比较泛,可以吃糖,也可以通过吃水果、点心等食糖食物解决。

03、牙黄

茶叶中含有微量元素氟,氟虽然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且有防龋作用,但生理需要量每日仅为1.0~1.5毫克。然而,经过20种茶叶含氟量的测定,它竟比其他食品高出好多倍。

一般来说,摄氟量不应超过安全值3.0~4.5毫克,否则会引起蓄积中毒,这样,不但不能保护牙齿,还会导致牙黄,而且氟化物过多积累会导致骨骼疼痛。

健康的喝茶量

为了保证健康的身体,充分发挥茶的功效,我们的每天的饮茶量是多少呢?

成年人:

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时又有饮茶习惯的,一日饮茶12克左右,分3-4次冲泡是适宜的。一日饮茶20克左右也是适宜的。

每次冲泡时,可根据自己的口感习惯,掌握合适的茶水比调出自己喜欢的浓度。

老年人:

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要掌握:“清淡为好,适量为佳,饭后少饮,睡前不饮,即泡即饮,服药不饮”的健康饮茶原则。

一般来说,一日饮茶10克左右为宜。

孕妇和儿童:

怀孕期间的女性最好少喝茶。因为头三个月是胎儿神经系统逐渐形成,过量饮茶,茶叶中的茶碱等成分会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没有科学研究表明喝茶对小孩子身体发育不宜。但喝茶要适度,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不宜超过三杯,且不适宜饮用浓茶。

注意:

以上是对普通人每天用茶总量的一般性建议,具体还须考虑个人习惯和健康状况。

比如:运动量大、消耗多的人,每天饮茶可适量增加一些,如15-20克。

以肉类为主食或食肉量大的人,饮茶数量也可多一些,每日20-30克的饮茶量都是可以接受的,这样可以弥补维生素等摄入的不足。

茶,一直是大家所推崇的健康饮品,有很多保健功效,适量饮用才能有助身心健康。

每日饮茶3杯,

坚持饮茶能够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最简单的做法。

每天动员身边1个好友喝茶,

把健康的生活理念分享给更多的人,也是一种美德。

【梦岳茶系列产品】

绿茶系列:狮峰龙井、黄山毛峰、梦岳野绿

乌龙系列:武夷岩茶铁观音

红茶系列:金骏眉、正山小种滇红、梦岳红茶

白茶系列: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

茉莉花茶:多款梦岳高档茉莉花茶

梦岳茶

二十年专注

制好茶

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