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这些街道名的来源,你了解吗
2022-05-02 06:33:38热度:239°C
2022-05-02 06:33:38热度:239°C
安溪县城的街路巷的划定和命名
一般是
宽度5—6米以上为街或路
5米以下为巷,长度视实而定
一般东西走向为街,南北走向为路
安溪城镇的许多街巷名有着特殊的意义,今天搜索君和大家一起了解下安溪这些特别的街巷名。
解放路
解放路位于县城西侧。北连八三一路,南接新华路。
民国38年(1949年)8月31日,闽粤赣边游击队第八支队第四团解放县城时,首先从土地公巷(今西门二巷)经该路进入县城,为纪念县城解放,故称解放路,又称解放北路和解放南路。
宋宝庆元年(1225年),县令颜振仲始辟西街,仅以土垫垒石为隘门,其后居民相继在临街建房,逐步成街,时路宽仅3—4米。与中山街交叉点为石狮口(古时安放石狮,故名)。
该路原称上西街、下西街,其中石狮口北段为上西街,南段属下西街(因位于县城西侧,故名)。
该路为全县城最为繁华的商业街道之一。2003年,在石狮口拆除原百货大楼,兴建曼哈顿大厦。
大同路
原称南街,主体为南北走向。路名取自孙中山的“世界大同”。
1994年前,北自县政府门口,南至龙津大桥。1994年,延伸至后垵、虎崎墓,全长3公里,宽18米。
该路始建于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由县令陈宓开辟,民国前是县衙主要出入通道。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知县廖同春在南街辟子城于南门。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知县高金体开“吉”字街,塞旧门,辟新门(今城南路)。
民国19年(1930年),陈佩玉拆城垣及三忠庙、天妃宫,南街从旧南门直通南门渡(今龙津大桥桥址)。
1970年,城厢医院迁往南街,城厢建筑公司继之从基督教堂迁往南门渡头建新址。20世纪80年代,县外贸公司、中国银行、茶叶大楼相继在龙津大桥头两旁兴建。
1986年,龙津大桥竣工后,原南街两侧民房陆续翻建为三层以上的商住楼房。
1996年3月,城厢供销社翻建9层供销大厦(原为茶叶批发市场),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沿街路面分别于1972年、1985年两次进行拓宽14米,铺设水泥路面。
(大同路)
1993年后,随着城区拓展,该路延伸至后垵苏山大街,后陆续延伸至员宅、茶都、虎崎墓。该路为城区通往南安、泉州的主要通道。
路左侧有基督教堂、安溪文庙,2002年拆除文庙西侧安溪宾馆西楼和老人活动中心楼,开辟文庙龙津广场。
2003年起,先后拆除县水电局、文化馆、五交公司、粮食局、供销大厦,对街路进行拓宽改造,兴建新的街道。路的北端为县人民政府,南端为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
八三一路
位于县城旧城区北面。东起凤山路交汇处,西与祥云路交接,全长400米,宽15米。原称九三路,路名取自八支四团与解放军31军91师侦察营在县城会师纪念日,即民国38年(1949年)9月3日。后改为八三一路,路名取自安溪第二次解放纪念日,即民国38年(1949年)8月31日。
该路原为城垣,民国19年(1930年)拆除城垣后,沿城垣旧基做便道,宽3—4米。
1984年,城区兴建后楼市场后,为便于出入,拆除部分民房,拓宽为13米水泥街道。
1989年,在沿街北侧兴建房改房和集资房、医药及城厢茶站。
1994年,沿街南侧的民房也翻建为6—8层楼房,此后北侧的房改房和南侧物资局仓库一层均变为商店,整条街市形成。
1999年,因路的东端较窄,车辆视线不足,拆除县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办公用房,另建高楼。1999年5月,翻建后楼市场,兴建凤山新城,共9层,1—2层仍为城关中心市场,4—9层为商品房,在凤山新城的东西两端各开辟一条宽8米的通道。
2002年,随着36米大街(新安西路)的建成,在后楼西端拆除原法院、检察院、党校办公楼,在路的北侧拆除房改房、建设银行、医药及城厢茶站,兴建三远商城,路拓宽至18米。该街路与后楼市场相邻,又与36米大街相近,为县城繁华商业地带。路的北侧有县中医院。
新安路
位于城区东侧,主体为东西走向。西与新安西路相接,向东经凤冠山庄、新加坡花园至铭选大桥,全长4公里,宽24米。原称九三东路,后改为新安路,路名取自“建设新安溪”口号。未开发前为尾寮一带村民菜园地和砖文村的山坡地。
古时,为东门外通往参内乡山间、田间小道。
1989年,先后征用尾寮2.31公顷和4.31公顷土地,开辟先声小区。
至1990年底,从凤山路至安溪一中宿舍前小榕树(环岛)的新安路初步形成。
1991年,颖如大桥竣工后,从环岛至大桥,路向东延伸652米,两侧兴建住宅楼,一层为商店。
1993年,颖如大桥通车,桥的北端山坡开辟凤冠山庄宅基地,岩岭脚辟为新加坡花园居民点,路的东端圆潭村逐步开辟为圆潭工业区。多家金融机构坐落在路西部,路中部北侧有安溪一中。
兴安路
位于城区西部。东起城西大桥西端北石,经北石格与蓝安路(即新跃街)交汇,过美法、同美村直至阆苑岩山麓的童仔寨,全长3公里,宽24米。路名取自“振兴安溪”口号。该路原为通往厦门、漳州的主要公路。
1993年,动工进行公路拓宽,公路两侧兴建了12层的三德兴大厦、三德兴大酒店、曾星如敬老基金楼、安溪人大厦、移动通信办公楼及集资房和商品房等;在美法村、同美村路段,村民也按规划在两旁兴建住宅楼,一层均为商店。
1995年,从清溪大桥沿蓝溪至童仔寨另开辟一条3.7公里长公路后,该路往返的货运车辆减少,逐步成为街道。路的北侧有美法工业区、同美工业区,东端(北石)建有市场和恒兴公交车站,为繁华街道之一。
新华路
原称西环路,全长800米,宽10米。南接大同路交叉(安溪宾馆对面),北至城西大桥东端。路名取自“新中华”。
民国19年(1930年)省防军陈佩玉部拆除城垣后,沿城垣旧基改为5—6米的环城马路,称水门路(因位于水门街西侧)。
1989年,路面拓宽至11米,铺设水泥路面,并改名为西环路。
1990年后,随旧城改造,两侧大部分兴建楼房和商店,沿街有商业宾馆、小车场、凤城镇政府、福利厂、南市场等,是城区交通的主干道之一。
中山街
位于旧城区中部,晋江西溪北畔。原名复新路,东自大东街,西至石狮口。民国19年(1930年),陈佩玉进驻县城,辟码头至石狮口,为纪念孙中山,改称中山街。
沿街两侧多为2—3层的土木建筑店铺,店铺前为骑楼式人行道,俗称雨脚架,各2.5米,具有闽南地方建筑的特色。全长710米,宽12.5米,其中车道宽7.5米。
1972年铺筑水泥路。
1993年随着旧城改造,路向东延伸至美寮后门榕颖如大桥北侧,两旁多改建为5—8层楼房,一层为商店。全街总长3公里,宽12米。该街为县城最早的商业街,今为县城的闹市区。
由于从与凤山路交叉路口到东门外路段宽仅4—6米,2002年着手拆除工商银行宿舍,拓宽街路。
富民街
位于旧城区东。东连凤山路,西接民主路,全长200米,宽10米,1995年开辟。街名取自“民富国强”的成语。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为县令陈宓开辟县城的第一条街道,1972年前称大东街。街北侧有县实验小学、城隍庙。
乡镇街道
似乎,很多地方都有中山街、中山路这些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街道,安溪湖头镇也有中山街,从明朝开始繁华,今天仍是闹市所在。
西坪镇的老街位于溪畔,本地人称为“旧街”,是“西坪墟”所在地。据称,民国初年,沿溪只有十多家简易店铺。民国18年,有位叫林伯恩的西坪乡绅倡建新店铺三十多家,是为“中山街”。后此街又改名为“西华街”。
你家附近有特别
或有趣的街道名吗?
欢迎留言!
来源:安溪大搜索综合整理
素材:安溪县志、百度百科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上一篇 : 中茶“水藏香”铁观音安溪发布,新一轮茶产业链布局已开启
下一篇 : 喜讯!福清3家企业上榜省级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