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行——跨越30年的信阳情结

2022-05-01 23:24:28热度:101°C

     

      小时候,生活在江南水乡的浙江,听大人们经常唱一首关于采茶的民歌(现在知道叫《采茶舞曲》),曲调和歌词非常优美、上口。那时没见过采茶,只是觉得那应该是一件非常惬意、浪漫的农事。

茶舞表演/2005.5  80年代初,到河南工作后,才知道中国的茶叶不光有“西湖龙井”,还有一种名茶叫“信阳毛尖”。

  炒制新茶/2021.6       信阳,位于河南省最南端的大别山区,紧傍湖北、安徽,其自然环境、老百姓的生活习惯,都很接近邻近两省,故有人说它是河南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地级市(当时还是地区)。       当时信阳的经济很一般,城市的建设也比较落后。但是,你走到在信阳市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个字:茶。在信阳,除了遍及各县乡的茶山茶场,城市内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专门经销茶叶的市场、商店,以及沿街走卖的小摊贩儿。

茶山小景/2021.6       后来也几次去过信阳,但是真正了解信阳毛尖,是1992年采访首届信阳茶叶节。      1992年5月15日,首届信阳茶叶节在信阳市东方红大道与工区路、南京路交叉口的信阳文化中心广场举行开幕式。据说这是信阳地区举办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节庆活动。      后来,信阳茶叶节与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和三门峡黄河旅游节,并称为河南的“四大节会”。但其它三个节会都是以旅游为主,唯有信阳的茶叶节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搭台,经贸唱戏。      跟信阳人聊天,只要一提到茶叶,人们的脸上总是能流露出一种幸福感、自豪感。在信阳关于茶叶的各种的宣传语、广告词中,提到最多的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当年宋朝的大文豪苏东坡曾走遍淮南地区,遍尝各地名茶,说出了“淮南茶,信阳第一”这样的名句。第二个就是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茅台酒同获金奖的还有信阳毛尖。        以下是我在1992年至2005年拍摄的信阳茶叶节开幕式的一些照片。茶节(1992-2005)

首届信阳茶叶节开幕式现场

首届信阳茶叶节开幕式文艺表演

茶叶节上的板凳龙表演

茶叶节上的花挑舞表演

茶叶节上身着楚服的女演员

茶叶节的吉祥物

茶叶节上的“踩街”表演

茶叶节开幕式上的女演员

茶叶节开幕式上的女演员

茶叶节开幕式上的小演员

茶叶节开幕式上的小演员

茶叶节文艺晚会上的“茶舞”表演

茶叶节文艺晚会上的“茶舞”表演

茶叶节开幕式上的观众席

茶叶节开幕式上的观众席

茶叶节上的茶艺表演       从1992年至2005年,每年的四、五月份我都要去信阳。这十几年,走进茶乡,接触茶农,了解当地的茶历史、茶文化,让我对信阳茶,特别是信阳毛尖的一些知识,有了较多的了解。       比如说,什么叫“一旗一枪”?这是信阳人对优质毛尖茶的形状上的一种比喻。就是一根直芽儿(枪)加上一片嫩叶(旗),是特质细嫩、内含物质丰富且滋味鲜爽的茶中极品。外地的茶叶有叫“一芽一叶”,有的称“雀舌”,但都不及 “一旗一枪”形象生动,活灵活现,上口好记。       还有,一般都认为最好的茶叶是明前茶,也就是清明节前采摘的春茶。但是在信阳人谈论的更多的是雨前茶(谷雨前的茶)。因为信阳属我国北方,或者说是北方地区靠南的一个边缘地带,因为气候地理原因,相对来说比南方春茶采摘的时间可能要晚几天。虽然信用毛尖也有明前茶,但是在信阳人的心目当中,雨前茶并不比明前茶差哪儿去。        记得30年前,初上茶山,我也曾经想按照想象中的构图,去找寻、拍摄那些俏影丽容、纤手摘绿的采茶场景,可是让我很失望。根本看不到像歌曲中描写的动作灵巧的像公鸡啄米一样,两只手上下翻飞如舞蹈般的采茶姑娘。       我们在一些电视广告和宣传片上看到那些笑语绵甜、红颊褶衣的采茶姑娘。实际上说白了,都是一些城市女孩“客串”的(我也曾拍过类似的照片)。         当然,作为一种宣传推介,这也无可厚非。但在实际劳作中,采茶确是一件很苦、很累的重体力农活。        茶山大多在山顶至山腰处,茶农们需要早早起来,提前上山,抢时间,多采摘,才能多挣钱。一斤上好的春茶,需要四、五斤鲜叶原料,也就是要采摘四、五万根嫩芽。每一根嫩芽,就代表着茶农的一次抬手,一次掐摘,一次弯腰。       尽管好茶叶能卖上天价,但茶农却是整个流通环节的最底层,得不到多少利润。只有看看那些布满老茧和皴裂伤口、满是茶汁浸染、长时间都洗不掉的茶农的双手,你就能知道,茶农挣的是怎样的辛苦钱。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信阳地区农村大部分年轻劳力都外出打工了。由于采茶的人力缺乏,当地不得不从邻县邻省去招募一些采茶工。这些人也大多属于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记得当时我曾经发过一篇稿子,叫《采茶姑娘成了采茶奶奶》。      下面是我在历届茶叶节期间,拍摄的一些采茶以及茶叶制作、销售的照片。茶乡(1992-2002)

茶园一角

采茶姑娘

百年茶树王

摘采新茶

城里姑娘“秀”采茶

对茶歌

采茶奶奶

老茶农

分拣新茶

茶贩

茶叶市场一角

推销

调制茶酒

品茶       2005年以后,因为个人工作重点的调整,加上年龄的原因,去信阳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去年6月份又一次去了信阳的浉河港镇,这是我时隔了9年之后重上茶山。       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的茶园内,纵横交错的田埂如蛛丝一般,茶农一个个身影点缀其间,与散落的民居、一簇簇翠竹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       我的工作是摄影。退休以后,也放不下这份爱好。以下这组《茶韵》的图片,就是这次走访茶乡时随手按下快门拍摄的一些小景。茶韵(2021.6)

         信阳,是河南的一片净土。       信阳的茶山、茶乡,是大别山区的一抹亮色。

       图文:王颂      王颂,男,1956年5月8日出生于北京。1976年接触摄影。1985年至1991年在郑州晚报任摄影记者,摄影组长,1991年至2016年在新华社河南分社历任摄影记者、摄影部主任、图片总监,新华社高级记者。

       光山县文化馆是光山县人民政府设立的专门从事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的公益性事业机构,现为国家一级馆。主要负责组织、辅导、研究群众文艺创作,组织开展演出、展览等活动,辅导基层文艺骨干,搜集、整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等。

投稿邮箱:@.com

欢迎朋友圈转发 转载请注明来源

在看点一下,大家都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