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游【那一汪蓝水,上面飘片柳叶儿】

2022-05-01 21:07:58热度:76°C

        【台湾游记】

                 文  日落西窗

                         一  一汪蓝水,上面飘片柳叶,这是地图上的台湾。  从小就爱看地图,尤其爱看台湾岛。看到什么呢?台湾,承载了太多太多......         小时候看【海岛女民兵】,说的是靠近温州海边,有座美丽的小岛洞头岛,里头有个姑娘海霞,人长得漂亮。离洞头岛不远,是台湾岛,蒋介石匪帮就躲在岛里。从广播报纸瞧的出来,他活的并不开心,蒋介石是个孝子,老家在奉化,那里有他家祖坟。他无时无刻不惦念着“反攻大陆”,他想回家。

  小说里,国民党派“黑风”过来,为反攻大陆探路。结果 ,“黑风”被漂亮的海霞识破消灭了,蒋介石反攻大陆落了空,他只能待在小岛里,一直到死也没能回来。  那时觉得台湾岛上一定很恐怖,到处饥民,满街的国民党败兵及军警特务。联想电影里看到当年重庆的歌乐山渣滓洞,让我不寒而栗。

  这就是我小时候知道的台湾。  台湾同胞活的该多苦,曾几何时,看着那一汪蓝水,看着上面飘浮着柳叶儿般的台湾岛,心如刀割,不住默念:“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二  1975年,蒋介石去世走了。不久,大陆这边毛泽东也去世走了。再后来,大陆发生了巨变。市面上有了三洋、松下砖头录音机,录音机的磁带里装的是邓丽君的歌。邓丽君,一位漂亮的台湾姑娘,她的歌声唱醉了整个大陆。       

  还是那一汪蓝水,还是飘浮着如柳叶儿般的台湾岛。

  此刻,岛上没了蒋介石,有了邓丽君。而大陆这边,人们似乎忘了海霞,只认邓丽君。  再后来,岛上出了李登辉,出了民进党,陈水扁,再后来,说岛上人变了,恨不能把蒋介石尸体扔海里喂鱼。        那一汪的蓝水,上面飘浮着如柳叶儿般的台湾岛。

  台湾,你怎么了?                        三  我如愿登上北京到台北的飞机,这是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的飞机,其中“中华”两字,竟然让我感动。

  飞机开始飞越台湾海峡了,我按着噗噗跳动的胸口,透过舷窗,瞧着湛蓝幽深的海峡。我在想,这该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两岸党派间信仰差异的鸿沟,深嵌在这条海峡里,使它深不可测。它承载了太多的悲苦忧思,生离死别。         飞机准时抵达桃园机场。

  台北街面到处熟悉的汉字,让我恍惚还在国内,唯有瞧见建筑物顶上,飘扬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这才意识到,我真的到了台湾,到了朝思暮想的那一汪蓝水上面飘浮着如柳叶儿般的台湾岛。

   对,这里就是台湾岛,是我从小就憎恨的万恶的“蒋介石匪帮”,他们就盘踞在这里。                     四       我以前住北京老胡同的大杂院,隔壁住着一户姓郑的人家,户主郑先生是位小学教师。郑先生的父母, 49年随败军逃到了台湾。按郑先生的话,那会儿他正在读大学,算是进步青年,拒绝跟父母走。就为这,文革那会儿他可没少受罪。改革开放伊始,他跟年迈的父母联系上,全家去了台南。  这说话有三十多年了,说好这次我过去,务必先要拜访他。要说他也该有八十多了,这次旅游的第一站,我先去台南。  时隔三十年再相见,感叹岁月这把杀猪刀,彼此都老得很难看。寒暄过后,郑老师领我去了他家不远处的一家餐馆,这儿视野极好,即可看到古朴熙攘的台南街道,又静的很适宜交谈。还有,按郑老师的话,这里的饭菜,风味古早。“古早?”我笑道,郑老师果然入乡随俗了。

  我们来的早,这个点儿店里还未上客人。赶上厅里有位穿官衣的消防人员,满手油渍边洗手,边跟店老板娘说着什么,很融洽。走后,我问老板娘:“他执法检查?”           “算是吧。”           “常来?”           “嗯,常来看看,有没有安全隐患,他来维护瓦斯表,查灶具管道,防火设备。”说着指了指后厨。  在台湾煤气叫瓦斯。            “他亲自动手?”我不解的问:“这不是你们自己的事吗?”        “哪里?这个我们哪里懂?他们是专业,我只按规矩使用,设备的安全还是靠他们。”她说的坦然。           “怎么?你对这感兴趣?”郑老师诧异的瞧着我。我笑了,在北京,我也有个小店,我说。  “我来前赶上消防检查,些店里有八个灭火器,有一个压力刚巧不达标。人家拿出章程,白纸黑字写的明白:按规定须处以二万以下五千以上罚款。没办法,只能事后拿着约谈单找人家,私低下塞了二千,算松了口,换掉拉倒。”  郑老师说,以前台湾也有这事儿,现在基本没了。我问:“这话怎讲?”  “台湾社会的转型很大。”他说:“要想了解一个社会,别的不用,只要看孩子们用的课本内容,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真不愧是教书先生,三句话不离本行,我心想。  “大清朝垮了以后,最早把党化教育写入教科书的,您知道是谁?就是老蒋。”郑老师抿口茶:“我读小学那会儿,老蒋就说,要使儿童理解党国之组织之最终目的,启发其努力服务党国之思想,锻炼其勉力为忠实党员明达公民之意志。”

  “瞧瞧,难怪他被打到台湾。”  “后来完全不同了,蒋经国这个人很开明,他执政时期,教科书的内容就有了不小改动,逐步趋向公民化人性化。比方说,现代社会的群己关系。”

  “没明白?回归早期启蒙?”我问。  “孩童的课本,本来就是开蒙嘛,‘立国之本,在于法律,纳税者皆有监督用此税项之权’,民族,国家,政府,个人,这些概念与关联,学生都要懂,成人后,他们才能用现代文明的视角,把握好群己权力,就像您刚才见到的。”

  我一知半解。只是隐约预感,这趟台湾游,或许对我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是个开蒙。

  饭菜上来了,菜做的很漂亮,色香味俱全。有三杯鸡,蒸肉圆,卤肉饭,羊肉炉,还有个古怪的棺材板,郑老师示意,边吃边聊。  郑老师说,虽说台南比不上台北摩登,但台南更具本土情调,这里的小吃尤其道地。

  吃过饭,郑老师执意陪我转转,看看街景,说平日他也常在这一带遛弯儿。

  此刻的北京已是数九寒冬,台南只需一件衬衫足够。  途径一公车站,郑老师指着不远处一块空地儿,说:“我刚来时,这儿还立着蒋公塑像,后来拆除搬慈湖去了。”  “您走后,大陆那边的塑像也拆了差不少。”我说。  “还是不一样。大陆是纠左,或叫不搞个人崇拜。而这边是去威权化,整个社会公民化,本质不一样。眼下在台湾,威权很淡,比方说,您讨厌台北市长的做法,给他送个棺材抬去,也并无不妥”。

  同为炎黄子孙,认知的差异如同台湾海峡,深不可测。  此时,夕阳快要落下,四周围洒满金灿灿的光。又该分手了,紧握着昔日老街坊的手,久久不忍松开,都知道,很难再见。                       五  离开台南,途径垦丁到花莲,此时距花莲大地震仅过四天。  离开北京前,从电视画面看到了倾斜的统帅大饭店,说是有陆客遇难。来时曾担心,花莲会不会遍布避震帐篷,人们如惊弓之鸟。到了这里,城市的平静让我惊愕,丝毫觉察不到几天前曾发生强震。

  空气清新湿润,仿佛夹杂着海水的味儿,我想,这该是由太平洋吹过来的风。  花莲街道房屋,低矮,还有些老旧,却很整洁。马路上人不多。此时正值冬季,午后的阳光洒满街道,很暖。我独自斜倚着路边木椅,懒懒的晒着太阳。看着街两旁店铺树立着参差不齐的繁体字招牌,恍惚有种时空穿越感:回到了电影里民国的老城市?老上海?再一想,也不算穿越,这原本就是民国的老城市,文脉在这里未曾中断。

    街把角有家小吃店,走过去要了碗米羹,标牌上写着古早味。店铺门前,摆着几张折叠桌椅,很像内地的“苍蝇馆”。           “我在这吃?没问题吧?”我问。老板娘岁数不大,正麻利儿的收拾餐具。    “可以呀!需要什么吗?”她笑的很甜,声音更甜。    “城管会不会管?”在内地,这样摆摊是绝对不允许的。           “城管?”她诧异的瞧着我。       “哦哦,没事没事。”我连忙摆手,我忘了这是花莲。         

  我留意瞧了瞧街道四周围的店铺,家家都挂有多块牌匾,有横有竖,风格各异,充满艺术想象力。  我有个朋友,在北京鼓楼西街,有个小店,两年前说是街面整治,沿街店铺一律摘招牌,统一样式统一制作审批,一家限一块。我曾开玩笑:多像文革穿衣服,除了蓝就是绿。朋友说,自打城管摘了店家招牌,一年了,也没见着落,就这么找张纸写上字,贴窗玻璃上瞎对付。                       六  来台湾前,有朋友让帮带瓶{金门一条根}回去,我随意进了家药铺,掌柜的是位小伙子,挺斯文。听我说完,利索的从柜台取出同名的,就有四种,高低胖瘦各不相同。瞧出我疑惑,赶紧把每种药的不同厂家,针对症,使用方法,以及价格,详细说了一遍。  在内地药店买药,我是有经验的:但凡营业员极力推荐的,或说的神乎其神的,千万别买,除了利润高回扣大没别的,全是为钱。而这儿,感觉不一样,能感觉人家只是善意的介绍,如同对家人,让我感到一种小民间的信任与温暖,这种感觉久违了。                       七         前些年,北展举办过一场台湾商品展,期间结识了花莲的温先生。先生是位农学博士,他用自家后山上的一种桂树叶,提炼出精油制作出面膜,挺受欢迎。这次来花莲,朋友托我带点回去,我拨通了温先生电话。

        “温先生好”,我简单说明来意。

        “你们现在在哪里?”先生问。

        “花莲,到了有几天。”

        “把地址告诉我,现在就去接你们,我带你们好好玩俩天。”

        “不用不用,”我有点儿受宠若惊。  说句老实话,我几乎记不起先生的样子。我解释说:“清水断崖,七星潭,太鲁阁都去了,明天打算往台北走。”

        “那好那好,我在凤林,我发个位置给您。”

         按谷歌导航,很快到了凤林,这是个清静安逸的乡村小镇。在先生客厅,我品尝着他家后山的茶。

   “来尝尝,这个茶鸡蛋走遍全世界也找不到。”先生很自信,这是他的独创,用后山桂树叶配制的调料慢慢煮制,果真好吃。  当我起身说要赶路,却被先生拦下。

        “难得过来,带您到小镇上转转,吃点饭。今晚住凤林,民宿我已安排,不错的庭院,鸟语花香。明早天一亮,我会过来,带你小镇上吃早饭,感受一下这里的民风。然后再赶路,这样安全”。

     又是一种久违的温暖,眼眶一湿竟不知说什么好。

  次日一早,在路边小铺,吃到了当地小吃,随即,随着先生,如数家珍般的把他们的小镇转个遍。在一座老旧的日式木屋前,先生停下。屋门上有块匾,刻着“校长梦工厂”。先生说:“凤林以前蛮荒凉,这里主要是泰雅族阿美族。日据时代,为开垦迁来不少客家人。居住这里大多客家人,很重教育,就这个凤林小镇,为台湾贡献出八十六位校长。”

       “所以被称为‘校长之乡’”我赞道。

       “对,缅怀先辈对教育的奉献,镇上建了这个博物馆,我们都称 ‘教育的梦想!’”他很欣慰。

        小镇不大,街面整洁,房屋古朴,见不到高楼。路边竖着不少的广告板,即不是商业推销,也不是高调标语,写的全是客家人的家规家教,让我感到陌生的同时,又有所感悟:凤林人深谙教育,明白规矩,明白做人要有根,我想。                      八  “前面有个讃炭工坊,老板是我的朋友,以前也是位校长,退休了,这个人很有想法。”  在台湾,若自己有想法,想做一样产品,申请一家小作坊自己制作,手续很方便。  “走,带你们进去看看。”跟着温先生,进了一个小院。  院内长满亚热带植物,北侧的芭蕉林旁边,有个不大的凉棚,能见到几台设备在工作,机器很静,以至于芭蕉林里一群鸟儿的叫声,听的真切。

    “机器在提炼竹子里的炭醋。”温先生介绍着,“剩下的竹炭,高温精炼后,又可以用来过滤饮用水,效果特别好。”  里院有座二层欧式小楼,花丛边,一位五十来岁的女士在修剪花枝,温先生过去打招呼。

    “哦,欢迎欢迎,北京的客人。”女士很热情。温先生说,她是校长夫人,这家小企业的管理者。

     “来来,屋里坐,正好参观一下我儿子刚布置好的艺术展览。”

      “能参观吗?”我问。

      “当然可以!当然可以!”屋里一位二十出头的大男孩,有点儿腼腆答道,“是这样,过两天,约台北大学同学过来玩,我让他们欣赏一下我的作品。”他指了指满桌的陶制手工艺品。

  “他在美国读博士。”温先生说,现在假期。

  这时,屋里飘来一股饭香。  “什么好吃的?这么香?”温先生问。女主人指着不远处一个三层不锈钢锅,“来这里,来来,再看看我儿子的最新发明。”她欣喜的说着,忙小跑过去掀开锅盖。

   “哇!三杯鸡,好香!”温先生凑过脸。

     女主人说,他儿子在美国读书,吃不惯西餐,老想着家乡饭菜。怎么办?“你们说他多有办法,自己动手画图纸,找人定制了这样一个锅:能炒菜煎蛋,还能煮饭煲汤,同时蒸饭,真的是饭菜‘一锅出’,这孩子真的太聪明了,我跟他爸爸商量,打算给他投资,小量生产。”  “这个想法好,在美读书的华人年轻人很多,会感兴趣。”我认同道。  饭菜的味道的确不错,“好道地的凤林古早味呀!”我入乡随俗说道,大家听罢都笑了。

     台湾这里,主要是私营企业,很少官方参与,都得靠市场规则办,大家打开脑洞,争取自己的市场份额,公平合理,创新活跃,因为这,台湾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吃得开。

                          九

      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的闹市区。  闹中取静,来到这里,躁动的心即刻会安静下来。在纪念馆二层,看到陈旧的中华民国宪法珍藏品。

   自秦始皇建立起大一统皇权政体,历经诸多朝代更迭,但模式,就再没有过质的改变。之所以不改,因为皇上们不傻,这种体制让他们最舒坦。试想,天下人都给他一人跪着,整个民族被驯养成了只知道给他跪着的民族,何乐而不为?  孙中山,以及诸多的仁人志士,终于终结了民族上千年的“跪”。

  大厅里,孙中山先生目视远方,忧郁且悲伤。

  即便他搀扶起了民族“跪”着的肉体,却没能搀扶起民族“跪”着的灵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先生终其一生,呕心沥血,他在构筑着他心中的共和。

       历朝历代,无一例外都是将江山社稷视为己有,也就是说,一旦拿下江山,没一个不做皇帝。然而孙先生推出三民主义,尤为强调民权,倡导行政、立法、司法独立且制约,他认为,这是避免千百年封建社专制政体的唯一出路。

     以自由、平等,博爱,替代君臣父子。孙先生的民国,已不再仅是改朝换代,它是质变。追寻真正的共和,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是他,改写了自秦皇以来千百年的体制。  是他,举起了“天下为公”的大旗。  此刻,士兵正在换岗,气氛庄严肃穆。

      凝视着先生的塑像,凝视着他忧郁的面容,我泪流满面。

                           十

      这次游台湾,正赶上九族樱花绽放。

  我年纪大赶上伤病,只好借助轮椅。当轮椅带我沿精心修筑的很人性化的小路,慢慢融入樱花丛林中,心里很暖。九族有条通往日月潭的空中缆车道,我本打算放弃,不抱奢望。可当走到尽头,接近缆车,但见旁侧一路牌,画有轮椅标志,不远处,一片花草丛中,一座二层玻璃钢直梯孤独的立在那里,对老年人与弱势群体的关爱,体现在每个细节。尤其搭乘游日月潭缆车,工作人员执意亲自推送轮椅,说这是他们的本职,只有亲身做才会放心。  温暖融入进了每个细节,小民的尊严融入每个细节中。

  日月潭沿岸,构架着古朴的木质步道,湖水在脚下翻着浪,轮椅也可行走其间,人们无须任何费用。在这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的感觉,甚好。  我去年去了趟青海湖,很想靠近湖边,捧一把湖水。很遗憾,烟波浩渺的青海湖,沿湖转上一圈,能有360公里之遥,也就是说,360公里,从北京到了秦皇岛,可竟然找不到一处不交钱能接触湖水的地方。  小民何谈尊严?                        十一

     民国早期,蔡元培等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家级科研学府【中央研究院】(简称中研院)。

  历经沧桑磨难,最终,中研院跟随民国政府迁到台湾。

        来中研院,为缅怀胡适先生,先生的故居在这里。

​  台北南港区,这里算是市郊,周边很安静。中研院的大门十分的简朴,且无人把守。

  沿院内林荫道走不远,右拐见到一处L型的平房,这便是胡适先生故居。

      一进门,是先生的大幅照片,右侧靠窗有个展台,放着一些书籍,大多是先生生前著作。

      里面很静,我来时,仅有一对年轻情侣手牵手在参观。午后的阳光透过宽大玻璃窗,屋里很暖。

  胡适先生是新文化运动发起者,或者说,他是民族灵魂的搀扶者。如果说,孙中山创建民国,是要扶起跪着的民族的躯体,而胡适先生毕其一生,是试图扶起民族跪着的灵魂。

      在先生看来,要让国民由奴性的臣民转化为人格独立的公民,文化启蒙不可或缺。

     “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如果说,当年陈独秀热衷以暴制暴,用自己认为的正确意志否定并消灭其它的反动意志,胡适则力推民主宪政,坚守信仰自由,坚守人类普世价值。他极厌恶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说教:“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故居里,有张蒋介石与胡适先生合影,照片下一排文字:中研院院长典礼,蒋总统讲话,他寄予中研院为光复大业出力,随即胡适院长发言却说,总统先生您错了,学术就是学术,这让蒋公很难堪。

     距中研院不远的后山,是胡适先生的墓地。

     胡适先生的墓志铭这样写道:

    这是胡适先生的墓

    生于中华民国纪前二十一年

    卒于中华民国五十一年

    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虑,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

      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异,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胡适先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同时,又是面镜子,让后人自惭形秽。  以至于人们不无感叹,错过了胡适,错过了百年。  若论何为君子?非先生莫属。

                        十二      到台北,不能不去诚品书店。

      各种思潮流派、各种价值观的书籍,在这里都能找到。

     有人说,看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不要看它的城市高楼有多金碧辉煌,而是看这个民族的书店及图书馆里,能容纳多少思想。

      来到台湾,尤其像花莲,台南,都是些极简朴都市,奢华度远不及内地三四线城市,摩登亮点乏善可陈。但那里到处是平和友善的人们,是无欺的市场和放心的食品。摩天大厦,豪华街道固然耀眼,可那无非是社会富有者或说强者炫富。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在最长板而在最短的。当小民们过的心平气和,衣食无忧,不为食品是否安全发愁,不为能不能看起病发愁,不为养老发愁,不为自己言论的妥与不妥担惊受怕。这样的社会,才是文明发达的,因为它充满人性。

     在台北,经过兴隆路,看到了马英九居住的那栋普通居民楼。据说他如今依旧住在那里,不到一百平的两居室。

  也许我来的时候不巧,否则,有可能偶遇外出买菜的或是坚持晨练的马英九。

       这该就是公民社会,简单而朴实,平等且公正。英国首相鲍里斯能骑车上班,德国总理默克尔能超市自己买菜,其实,华人世界的马英九,也做到了。因为他们知道,这本是文明社会使然。

                         十三

      该走了,去往桃园机场,此时的台北,天空飘着细雨,

       想起了那首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别在异乡哭泣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梦是唯一行李,,,

    飞机起飞了,我倚着舷窗。

    我好想再看一眼,

  看一眼那一汪蓝水,上面飘片柳叶儿般的台湾岛。

      看一眼台北故宫蓝色的大屋顶,那里珍藏着国家多少宝贝, 

      看一眼国父纪念馆,里面有着三民主义的真迹。

      看一眼台北的中央研究院,仿佛听到:“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看一眼宁静的凤林小镇,多想再吃到温先生煮的茶叶蛋,

      看一眼淡水河上的彩虹桥,好喜欢罗大佑的歌

      看一眼士林夜市,似乎闻到了小吃飘来诱人的香

     泪水模糊了我的眼……                  二0一八年二月  北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