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俄军战力为何如此拉垮

2022-04-30 15:53:43热度:115°C

 

战场上,没有谁是常胜将军

4月19日,俄罗斯军队开始集中火力攻击乌东地区。这表示俄军已经放弃了占领基辅的军事努力,转而寻求新的谈判筹码,这和我之前预测的如出一辙。

但从战局和军力对比来看,在乌克兰被北约大幅援助的情况下,俄军即使集中火力,也未必有十足把握拿下乌东两省。对于俄方而言,最好的结果就是和谈,保持克里米亚和乌东两省在开战前的状态。

但这也意味着,俄军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和经济代价,却很可能一无所获,而且这还是最好的结果。

1

不谈立场的情况下,俄乌战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国际战争的极佳案例。就此,我和朋友谈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俄军为何在对乌战争中战力拉垮,完全没有打出世界第二的军事水平?

结果,不少朋友提出一个观点:民主国家的战士是为自己的权利而战,独裁国家的士兵是为独裁者而战,因此后者的战斗力总是比前者差。

这观点好像符合逻辑,但从历史看,一国民主还是独裁和军队的战斗力没有必然联系,独裁德国、苏联战力惊人,而民主阿富汗却连一群山中匪寇都打不过。

可见“为谁而战”并不能由制度简单决定,独裁国家的将兵未必不会为自己而战,秦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商鞅变法,最有成效的就是通过“军功封爵”的方式,让战场上表现优异的庶民,取代旧贵族,最终打造一支“虎狼之师”。

况且,俄罗斯并非绝对意义上的独裁国家。俄罗斯有反对党、有议会、有民选机制,这些都牵制了俄政府在前线的经历,如果是“真独裁”的苏联时代,动员力只会更强。

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军队战斗力?这是一个永恒且复杂的命题。但有个前提是毋庸置疑的,一国的统治者和将领的关系,一定会影响军队战斗力。

统治者是军队的所有者,将领则是军队的经营者。前者是后者上级,但后者却较前者拥有信息优势。两者之间既存在合作,又存在博弈,这导致双方的关系时常会出现波动,进而影响军队战力。

(岳飞的死是一种必然)

先有这个分析框架,我们再来理解现实。你有没有发现,历史上军事强大的国家,陨落速度也是非常之快。秦在统一天下后羸弱无力、苏联在大清洗后差点被灭国,而今天的俄罗斯亦然。

这些国家都怎么了?一个重要原因是战力组成的中坚力量——将领,他们的心态出了问题。因为风险和收益已经完全不对等了。

秦在灭六国时为何所向披靡?因为军功可以直接兑现爵位,对于草民中的勇者而言是极大的激励。战争初期,无论出于灭旧贵族,还是征服扩张的目的,秦王和将领的利益都是高度一致的。

但是一统天下后,情形就变了。拥有兵权、土地的将领对于秦王而言是巨大威胁。于是,这个时候,二者利益不再一致,成为了零和博弈。所以白起、蒙恬、王翦这些人,要么交出兵权,要么死无葬身之地。

这时,在战场上表现勇猛就不是一件“划算”的事。你立下军功,成果归皇帝所有,你犯了错,代价由你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只能充斥着捞一笔算一笔的混子,傻子才会认真打仗。

2

我出去讲课,无论是讲商业还是历史,特别喜欢用“日不落帝国”举例子。制度给英国提供了强大的工业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女王的权力被议会大幅限制,导致她不得不给“将领”放权,打下多少就是你的,激励了无数征服者。

最典型的就是东印度公司,1600年,一群贵族和资产阶级新贵,用了不过一百多年时间,就用枪炮和贸易,成为了比英国本土大十倍的印度的实际统治者。

东印度公司强大的扩张能力,一方面来自于母国的工业基础,一方面则是“风险和收益”的激励。但什么时候这个扩张过程就停止了?答案是:当英国权力阶层意识到东印度公司对其具有威胁时。

1765年,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土地税收就高达165万磅,而且是抛开了各项日常巨额开销。这个消息传入英国国内,引来一片哗然。公司市值迅速飙涨到万亿美元,要知道当时英国本土年GDP才只有100亿美元!

这意味着有钱有枪的东印度公司,根本不用看母国脸色,能和英国王室、议会分庭抗礼,甚至完全可以取而代之。

我们测算一下可以发现,1765年印度人口是英国的十倍,用四十个印度人榨出的利益,来贿赂一个英国人容不容易(很多人还没有选票)?理论上只要东印度公司高兴,他可以买通所有英国选民,完全控制议会。

所以当时英国贵族和议员集体反对东印度公司股东参政,甚至要求国家破坏“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将东印度公司接管。

恰好在波士顿茶叶倾倒事件和印度起义后,公司出了点麻烦(但还远远没到破产的地步),英国王室就以此为借口“接管”了东印度公司,直接派官员进驻管理殖民地,对女王负责。

但官员一来不如股东有积极性,二来又能用信息差中饱私囊,于是殖民地管理越来越腐败,最终在频繁的起义之下走向终结,当然,这对殖民地人民来说不是坏事。

就连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也走不出“将领做大了就是与国家零和博弈”的历史规律。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对外扩张能力就每况愈下,不出一百年,军队战力就被踢出了第一集团,逊于苏、德、美。

这条规律也成为了帝国扩张的“自然边界”,无论什么制度,只要将领和国家的利益出现分歧,就无法再扩张。而独裁国家的表现更为强烈,因为将领面临的风险取决于皇帝的性情,而不是法律条文。

东印度公司的股东在丧失所有权后,还能安然享受既得财富,而独裁者的将领,很可能面临杀身之祸。二者的零和博弈更加残酷,其战力的波动幅度更大,甚至出现谋反而导致的内乱。

许多朝代的开国皇帝在驾崩前,都要告诫子嗣不要扩张,尤其是那些喜欢杀开国将领的。朱元璋就千叮咛万嘱咐不要打安南,虽然安南远比蒙古人好收拾,而且在唐代就是中原王朝的领土。

但是朱明白,自己在清洗了开国将领之后,下面的人看清了一个问题,打仗是一件有风险而没收益的事,打好打坏都要掉脑袋。与其这样,野心小的就磨洋工自己捞钱、野心大的就借战事,准备起势,到时天下大乱,朱元璋这些养尊处优的后代怎么可能是对手。

3

这条法则的约束,真是上天对人类的怜悯和眷顾,如果一支军队、一个国家能保持无限的扩张能力,可想而知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好在,谁都不可能是常胜将军,昨天的德国、英国做不到,今天的俄国、美国也如此。

其实在俄乌战争开始前,俄国就有了“零和博弈”的征兆,最明显的例子是让缺乏军事才能、却善于逢迎的无能之辈绍伊古,接任国防部长,而让在克里米亚军事行动中兵不血刃、却功高盖主的公认“军神”斯特列科夫吃冷饭。

(被弃用的俄国军神)

普京难道不聪明,不知谁有才能?当然不。绍伊古不是俄罗斯族人,没有群众基础。对于大民族主义盛行的俄国而言,这样的人拥有军权,对普京毫无威胁。而相反,斯特列科夫极其桀骜不驯,而且无欲无求、只爱打仗,这样的人在身边,大帝一天都睡不好安稳觉。

战场是检验真理的最佳标准,绍伊古什么表现不用说了。而斯特列科夫早在开战前就说过俄军的行动必然失败,还在一个月前,把现在的战果预言的明明白白。

斯特列科夫是怂了吗?当然不是。这仁兄早在2014年就建议俄罗斯顺势拿下乌克兰。今天来看,在乌克兰民族国家意识没成型、欧美没有开始援助的时刻,是拿下乌克兰最好的时机,哪怕占领基辅,换个傀儡政府,都唾手可得。

但普京绝不可能让将领做这样的事,尤其是斯特列科夫,你把乌克兰拿下了,成了俄国英雄,让我面子往哪放?是不是下届选举你也要跟我竞争,做我的政敌?这样的事决不能让其发生。

所以你今天再看俄军将官的战斗士气如此之低,士兵直接喝醉酒躺在超市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一切其实早已冥冥注定,“人和”依然是战争的关键。

而且我说了,战事失利就一定要有人出来接锅,因为风险只能由下级承受,收益则必须由上面享有,这个接锅被清洗的就是情报部门。

说句实话,大多数军事天才都算不到乌克兰的抵抗能有这么强,美国情报部门也失误了(说乌克兰一星期沦陷),但找人接锅是无奈也是必须的事。不过这么一来,风险和收益就更加不对等了,那些在前线打仗的或许就要琢磨一下,该怎么为自己谋出路了.........

这或许也提醒了很多野心家,在发动战争前,是不是先要看看下面的人是否真的忠诚。

顺便一提:麟阁已和知名电商公司合作,每期都会为大家推荐爆款单品,保质保量!大家可以在公号的菜单中进入“麟阁优选”选购,支持一下作者。您对任何产品都可以随时进行反馈!

(我的小号,欢迎关注)

关于作者

仝麟阁,95后前财经记者、投资公司董秘,发表文章累计超过100万字。百万级报道数篇、千万级报道作者,网易年度影响力创作者,人民大学经济系在职研究生,研究领域为政治、历史、经济和社会问题,曾为500强公司做舆情和社会分析,现居广州。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