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州“茶篮子”变“钱袋子”

2022-04-30 06:55:41热度:57°C

 

  “喝你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爹妈(噻)在家不在家……”深山传出好茶歌,原是深山有好茶。

  湖北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茶产区。做强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目前,全州茶园面积达178.8万亩,茶叶基地总面积占全省首位,在全国地市州级产茶区中位居第四位,注册茶企2200多家,茶农83万名,茶业综合产值突破170亿元。

  茶香缕缕含情,恩施州各部门立足全州茶产业实际,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助力茶业茁壮成长。

  茶业反哺茶农

  6月的利川市毛坝镇,茶园满坡满岭,茶香清新袅绕。

  “长期以来,税务部门的政策扶持和上门服务,让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关怀,也坚定了发展好企业回馈社会的决心。”利川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卓万凯谈及近年来税务部门对企业的帮助,连连点赞。

  据悉,仅2020年,该企业享受税费减免达30余万元。“对茶企来讲,能减免这么多税费真的很难得,为我们企业发展腾出了资金。”利川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会计李梅介绍。

  利川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积极依托“利川红”品牌,创新实施“12854”帮扶模式。今年2月,该公司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据了解,5年前的利川市毛坝镇兰田村、楠木村却因地处偏僻,当地百姓主要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两个村紧密相联,茶叶种植面积近5000亩,但效益不好,茶农收入不高,生产积极性低。

  卓万凯利用当地的茶园风光和凉爽气候,于2013年开始改造老茶园,进行栽培技术升级,改良品种,在毛坝镇兰田村、楠木村打造以茶业为主体,茶旅融合的“中国利川红第一村”。

  兰田村村民胡桂碧之前一直在浙江打工,现如今回到家乡,种植2亩多地“冷后浑”,依托茶园还做起民宿,如今每年能收入10万元。

  截至目前,利川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品牌辐射带动5万户,20余万名茶农增收,“利川红”茶叶种植面积拓展至25万亩。

  一叶助振兴

  伍家台村拥有一个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宣恩县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公司是集茶叶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茶叶主要出口法国、德国、西班牙、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

  “现在税务部门的退税速度很快,基本上是当天就到账了,为我们盘活资金提供了极大便捷。退税款我们投入到茶叶人才培养和工艺改造升级方面,不断提高茶叶质量。”昌臣茶业财务负责人蔡芳介绍,目前公司已出口茶叶400多吨,出口退税到账152万元。

  据悉,3月19日,宣恩县第一个茶产业人才工作室在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工作室将围绕伍家台贡茶重要品种开展相关工艺研究和手工传承设备开发,培养一批伍家台贡茶加工技术骨干,推动伍家台贡茶产业提档升级。

  茶企轻装前行,反哺村集体经济发展。伍台昌臣茶业积极参与“千企兴千村”行动,努力打造基地生产、精深加工和电商运营全产业链模式,积极打造中国贡茶特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公司已与伍家台村周边42家小作坊茶叶加工企业合作,可以带动2000多名茶农增收,今后我们将加大产业扶贫力度,让更多茶农吃上‘茶叶饭’!”公司负责人贵体恩说。

  据介绍,以省级龙头企业昌臣公司为依托,当地已经建立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贫困农户”的茶业产业扶贫模式,并依托伍家台村为核心的万亩生态有机茶园,全力发展贡茶产业,确立了茶旅融合的“旅游+”路子,着力打造伍家台贡茶文化旅游区,以贡茶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仅2020年,伍家台贡茶景区接待游客1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

  目前,全乡茶叶基地达到5.7万亩,茶叶产业链延伸到全乡13个村,覆盖率达100%。仅2020年,实现茶叶销售收入2.94亿元,人均茶叶收入达到近1万元。让“茶篮子”变“钱袋子”,“茶园子”变“白银子”的茶业振兴之路在万寨乡越走越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柳洁 通讯员 朱彦 曾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