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居然还有那么多好听的名字?!

2022-04-29 00:02:26热度:110°C

除“茶”字本身各种说法之外,历代文人墨客对茶关于茶的别称或是比喻,可谓五花八门,或言其形,或言其味,或言其意、更或言其神,今日不妨一起看看关于茶的别称,也可体会他们对茶的理解,有些甚至别有趣味。

1.“茶”字由来

在唐代之前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唐陆羽在《茶经》中曾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其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荼,陆羽在写《茶经》时,将“荼”字减少一划,改写为“茶”, 茶字的形、音、义也就固定下来了。

荼——唐之前使用最普遍的写法,如《诗经》、《尔雅》中有“荼”字,《神农本草经》称之为“荼草”。

槚——《尔雅》中有“槚”字的写法。

蔎——西汉末年杨雄《方言》称茶为“蔎”。

茗——春秋时期的《晏子春秋》中称“茗”。

荈——西汉司马相如《凡将篇》称“荈诧”

2.言其形

言其形应该是最初茶对爱茶之人的认知,从《茶经》的首句“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到“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文人雅士们给茶描绘了对茶最初的印象。

嘉木——简单却亲切,可见对茶这种树木之爱。出自陆羽《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瑞草魁——唐代杜牧在其《题茶山》写到:“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杜牧给了茶一个瑞草之魁的名号,足见对茶之爱。

香叶——出自元稹《宝塔诗》:茶,香叶、嫩芽。

鸟嘴——茶的喻称,因嫩茶头状如鸟嘴,故有此称,现在的雀舌也有此意。出自唐代郑谷《峡中尝茶》诗: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另有沈括诗:尝茶篇:“谁把嫩香名雀舌”。

3. 言其味

言其味的别称多从茶叶的品质特点出发,描述茶叶。

苦荼——荼为茶的别称,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想来,当时煮饮的茶略苦的缘故吧。

苦口师——宋代陶榖《清异录》中有题诗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茶有助于思考,也着实可谓苦口之良师了。

香茗——茶为茗,喝之清香解渴,香茗。唐白居易《晚起》:“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4.言其意

这类别称一般不直接指茶的名称,却以其带来的意味来命名,读起来令人感觉当时的茶人别样的情趣。

水厄——有趣的名字。这是由于三国魏晋以后,渐行饮茶,其初不习饮者,戏称为“水厄”,意为“水灾”。《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世说》:“晋司徒长史王蒙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琼液——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焙》:“初能燥金饼,渐见甘琼液。”

不夜侯——古人对茶的拟人戏称。因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胡峤《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云华——茶生于山颠云雾处为佳,故称“云华”。唐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晚甘侯——唐代后期著名的散文家孙樵曾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其意为用十五片茶饼,供先生享用。这里的晚甘侯其字面意为一段时间后回甘的尊贵的王侯,是指武夷山的茶拟人的说法,后也常用于指代茶叶。

在茶的发展中,某一种茶的别称也常常被代称做茶。举例来说,“月团”、“金饼”、“龙团”本为一种唐宋时期的饼茶,但常常在诗歌中代指茶叶,如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焙》:“初能燥金饼,渐见甘琼液。”;再如鸟嘴本为产于今四川一带的古代蒸青散茶名;再者则如“茶旗”、“茶枪”等茶名也可被代指茶叶,可见于宋代赵佶《大观茶论》。

5. 言其神

言其神,更多是对茶的的领悟,多有令人惊艳之语,恰如“从来佳茗似佳人”。

甘露----出自唐代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在子尚看来,茶已经是甘露了。

涤烦子——唐代施肩吾诗:“茶为涤烦子,就为忘忧君。”,茶能洗去烦恼,你可是忘忧君?

清友——故事出自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事物异名录”《文房四谱》曰:“叶喜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姚合品茗诗:“竹裹延清友,迎风坐夕阳。”“清友”二字十分贴切,宋代文人散淡的气息尽显于此。

除此之外,茶的别称还有很多,释义不一,但却处处显现着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平民百姓对茶的喜爱,也诠释着茶友们对茶的理解。重要的也许并非茶的别称,而是当时情景下,当时爱茶人的乐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