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金骏眉,非匠心茶人不可得之0259

2022-04-28 23:39:54热度:138°C

现如今,喜欢喝茶的小伙伴众多,但相信许多人不知道:用“泡”来喝茶的方式,其实是从明代才开始的。

在唐代,我们的老祖先喜欢在煮茶前,先将茶叶碾碎,然后用开水加调料混合,再将碾碎的茶粉加入,并之后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喝下去,“吃茶”一词也是据此而来。

然而,在中唐时期,“茶圣”陆羽极力反对这一煮茶的方式——他在煮茶的时候更喜欢茶叶天然的味道,最多加一点盐调味道。

在陆羽的提倡下,后人开始注重茶汤的原味。

(茶圣陆羽)

到了明朝,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提倡下,开始盛行散茶——即直接用开水一冲,便可饮用。同时,由于茶叶界发酵工艺的发明,我们中国人开始喝上了红茶

可别小看我们中国明朝的红茶,它可是真正做到了扬名世界——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出嫁英皇查理二世时,曾将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带去英国作为嫁妆,在此表率之下,正山小种红茶风靡英国皇室和贵族。

值得一提的是,在武夷山正山小种的发源地,还诞生了另一种红茶——只采摘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高山原生态小种新鲜茶芽芽头的“金骏眉”。具体来说,是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

该地区制作红茶历史悠久,产出的红茶世界闻名。金骏眉茶叶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其是否“正山正源”。

桐木关一带生产金骏眉的地理、气候、土壤、历史优势无可比拟,也只有这桐木关正山正源的好品质,才能创造出金骏眉的独特茶韵。

桐木关的金骏眉泡出的茶汤金黄、闻之香味扑鼻,品之茶味醇厚,视之汤色浓郁,入喉回味悠长,唇齿似有花果蜜香,一口茶汤就浓缩了武夷的山清水秀、花香鸟语。

当然,质量顶尖的金骏眉的纯正口感也离不开它复杂而又繁琐的特殊制茶工艺和选材原则——它的原料来于桐木关内的茶树,茶青新鲜,头春头芽,一年一采,只选品质最好的春茶, 7万颗左右的芽头,才能制作出500g左右的金骏眉。

新鲜原料需要红茶特级制茶工艺师的创新工艺,才能将它最好的口感制造出来,正兴府金骏眉还要历经采摘、精选、萎凋、揉捻、解块、发酵、烘焙、拣剔、复焙等制茶工序,才得以完成。

经过千锤百炼的正兴府金骏眉条索紧密,乌黑中透着金黄,十分贵气。

当然,最重要的是,正兴府金骏眉如此瞩目,离不开它幕后全权把控的制茶大师——杨碧华。

杨碧华传承于制茶世家,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制茶极为热爱,于是他继承了家业,并决心将制茶奉为一生使命。

杨碧华七岁便跟随父亲采茶,十五岁学会制茶,二十多岁就加入了正山小种的培育和制作。

别人都是按部就班、大差不差即可,可他却认为红茶的标准不能如此马虎。

杨碧华曾说,“我不能说我做到最好,但我只能说我尽最大努力,把这一款茶做好”,可见杨碧华先生对于每一位茶友的责任心和工匠精神。

而现如今,这份工匠精神,可以说都凝结在杨碧华先生与他的正兴府金骏眉当中了: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执着而又敬业的杨碧华先生,其故事令人动容。而也正是如此匠心独具的茶叶,作礼赠友更能显示出真心诚意。

《论语》中写道“礼用之,和为贵”,礼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的价值规范。因此,秉承着工匠精神的杨碧华大师,其特制的金骏眉被正兴府以“礼”来命名的红茶,更是相得益彰。此外,正兴府精心设计出“六艺礼盒”,也是愿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正兴府特级金骏眉,赠予每个懂礼懂茶之人。

饮一杯好茶,可知人生百味,而如果茶友的百味中失了杨碧华先生的金骏眉这一味,那不仅是饮茶者的可惜,也是杨碧华先生这份匠心的可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