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茶叶冲泡方法有什么讲究?正确的冲泡对茶叶口感影响有多大?

2022-04-28 02:28:05热度:159°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知乎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晨起,李麻花就有点不开心。

她给我看了一个茶艺培训班的广告文案。

上面赫然写着:

茶学基础课程招生,为大家打开茶学的大门,有良好的基础,才能更上层楼。让每个人都学会几种茶叶的冲泡方法,让更多的人健康喝茶。

报名费:588元/10节课。

李麻花算了一下,十节课588元,按广告上的课程表来看,根本学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要想往深了学,还得续报课程。至少还得再学十节课、甚至二十节课,才能略窥门径。

这两三期课程学下来,就是一两千块钱的学费支出。

并且,这还不算完。学费很多时候只是明面上的费用,报名之后,可能还有很多额外的产生的费用,是在广告文案里看不出来的,比如茶服的费用、比如茶盘的费用、比如茶具的费用、比如茶叶的费用....

当你进了班,看到那些漂亮的茶服,别致的茶盘,精美的茶具,香喷喷的茶叶,眼花缭乱间,几人能不动心?几人能捂得住钱包?

尤其还是在一个团队里,要有一两个托起一下哄,带个头,估计,现场下单量会堪比某珠宝发布会现场。

反观我们,麻姑两人,每天辛苦写原创文章,介绍茶知识,免费。

我们团队每天直播,讲述茶知识,同样免费。

而这些教人泡茶的培训班,同样传授茶知识,还仅只是基础入门,却要收费。

这真是令人郁闷啊。

难道我们的知识不是知识,培训班的知识才算是知识么?

她不满意地撅着嘴:泡茶还需要交钱去学吗?在福州,随便上茶叶店里坐几天,全学会了。不但免费,还能蹭到好茶喝。

我耐心地听她吐完槽,再微笑着,泡了一泡白牡丹,递给她一杯,用花香,来抚慰她烦躁的情绪。

《2》

她说的确实在理。

学泡茶,真心不必交学费。

这些用泡茶课程收费的学习班,其商业模式怎么作比喻呢?

就像福州的夏天,那些在路边捡行道树上掉下来的芒果卖的人。

福州的很多老街道边上,种着成排的芒果树。

是园林部门种下的,也是园林部门在养护与管理,使用的是所有纳税人的钱,是公共的东西,并不属于某个个人。

到了夏季,台风的季节,路边的芒果便陆续都熟了,沉甸甸的挂在枝头,黄澄澄的果子,映衬着繁茂的绿叶,一派丰收的景象。

芒果极重,熟透的时候,风大一点吹,它们便会突突落地,掉在人行道上。

有时候一夜醒来,走在路上,都不敢踩实,只能像跳天鹅舞一样半踮着脚——那满地的芒果,一不小心,就会踩坏一颗,怪心疼的。

这些落地的芒果,谁见到,都可以捡回家,洗了切了吃——如果不怕汽车尾气影响的话。

于是,便有一些人,专门提了筐子来捡。

一条路走过去,运气好的时候能捡三四筐。有些并不太熟,半青半黄的,犹挂树上的,也会被这些捡芒果的人用一枝特制的芒果勾子勾下来。

那是一种专门为了采芒果而特制的工具——一根细细长长的竹竿,顶上装了一只铁勾子——对树上相中的那颗芒果,勾住,往下一拉,熟透的早已经不堪重负的细枝便会应声而断,那芒果便像掉落在牛顿身上的那颗苹果一般,笔下地掉了下来,落在筐里。

这么多的芒果,拿回家吃,肯定是吃不完的,冰箱也是放不下的。

基本都是卖给附近的水果店的。

捡来的水果,卖了换钱。这跟教人泡茶的培训班,盈利思路,惊人的相似。

《3》

这家教泡茶的培训机构,除了盈利模式比较令人啼笑皆非之外,在广宣文案里,还有一个表达上的误区。

那就是,极误导观众,把冲泡,当成了唯一的茶学基础知识。

让观众以为,茶学基础知识,就是学泡茶。

文案里说,茶学基础课程,学会了,才能有更高的茶学造诣。接下来又说,让大家都学会几种泡茶方法,以便于让更多的人健康喝茶。

其实,整段文字,提炼之后,去粗取精之后,得到的内容便是:学会泡茶,便是掌握茶学基础。

这个培训班教人泡茶,不管收不收费,这都是个人主观问题。自古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何赚钱,靠什么来赚钱,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旁人无可非议。

但若是把茶学基础知识,等同于茶叶冲泡,局限于泡茶,那就是非常的有问题了。

这就好比,一个教法学基础知识的培训班,去教学员如何执法——执法自有执法局和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来进行,何劳培训班学员的大驾?

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了?

泡茶,是茶学基础知识的一个部分,并且,只是一个极小的部分,而已。

茶学的基础,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范围,是由很多的知识与概念组成的。是大学里专门要用一个学期,一周两三节课,开一门课程来系统学习的。

它们,绝不仅仅是几种茶的冲泡这么简单。

《4》

学茶,从茶学基础知识开始,是对的。

但村姑陈以个人学茶的经验来看,并不建议从冲泡开始学起。

应该先练内功。

内功是什么?

是那些可以让你成为一个“有茶叶基础知识的入门级茶友”的,基础知识。

比如,茶叶的起源。

茶叶从何时起进入人类的生活,最初的茶叶是做什么用的,是谁发现的茶叶,是谁发明了喝茶?

比如,茶叶的历史。

历朝历代,人们是如何喝茶的,从春秋,到五代十国,到大宋,到民国,到如今,茶叶经历了哪些历史变迁,人们喝茶的习俗,有哪些改变?

比如,茶叶的分类。

茶叶有多少种分类方式?按颜色分,分为哪几种?按发酵程度分,分为哪几种?按发酵时间分,分为哪几种?

比如,茶叶的加工方式。

哪些茶叶需要萎凋,哪些茶叶需要杀青,哪些茶叶需要烘干,哪些茶叶需要发酵,哪些茶叶需要焙火....

比如,茶叶的适饮期。

各大茶类的最佳饮用时间是多长?哪些茶需要趁新鲜喝,哪些茶越陈越好喝?每种茶类的保质期最长是多久?

比如,茶叶的市场行情。

金骏眉两百块能不能买到一斤?牛栏坑肉桂正常情况下能卖到多少价格?天价茶是不是实至名归?32万一公斤的茶王究竟是什么茶?

比如,某些特殊茶叶的鉴定技巧。

白毫银针的鉴定技巧,如何鉴别真假金骏眉,福鼎白茶与外省白茶的区别,武夷岩茶各种火功的简单判断标准,台湾乌龙、闽南乌龙、闽北乌龙、闽西乌龙的区别?

.......

把这些简单的茶知识学会了,才算是打下了真正的基础,打下了内功的底子。

这时候,再来学学冲泡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会比较有趣。

跟上述基础的茶知识相比,冲泡,是外家的功夫,是招式。

招式再厉害再精妙,如果没有内功,没有内力做基础,一切的招式,都只是花拳绣腿,挡不住人家雷霆万钧的一掌。

《5》

喜欢泡茶,报名去学泡茶,无可厚非。

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泡茶技艺去开班授课,亦无可厚非。

但千万不要把茶学基础知识,等同于冲泡。

茶学基础,是一座大厦的地基,坚实,厚重,稳定。

而冲泡,只是地基上的一块小石牌,起装饰作用,却不能承重。

生命中,可以没有点缀,却不能,没有内蕴与品格。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作者:村姑陈

《1》

今年的春节特别近,二月初就过年。

返乡的返乡,工作的工作,每天出门时都能感觉到年关在即,都市日渐冷清。

过年,应该是生活中最大的仪式。

还记得去年春节前,李麻花问我:门口去年贴的春联还很新,今年不用换了吧?

话一出口,就被制止了:不行,怎么行呢?

新年新气象,每一年都得是新的。

于是今年,早早就看她买了几张红纸,备好了笔墨纸砚后,便坐在桌上写起了春联,外加一个大大的福字。

贴春联是一个仪式。

大扫除是一个仪式。

放鞭炮是一个仪式。

穿新衣是一个仪式。

吃年夜饭也是一个仪式。

……

过年,过的就是一场盛大的仪式!

特别是渡过了过往特殊的一年,过往或许觉得寻常的“不过是年年如此”的春节、年夜饭和相聚,都变得重要和令人珍视起来。

而在我们福建,除了这些全国一致的“仪式感”,另外还有一个保留项目——喝茶。

几个老朋友,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一年都见不上几次面。

到了春节,好不容易得闲,势必会相约喝茶。

坐在茶桌前,一边喝茶,一边畅聊,以茶会友,兴趣相投。

今年,白茶的话题度很高,出现在茶桌上的频率直线上升。

因此,很多人选择以白茶作为春节待客的首选。

但茶品质好是一回事,会不会冲泡又是另外一回事,若是好茶没有用对冲泡方式,也是浪费。

趁着今天,便来为大家总结泡白茶的“4不要”,仔细看完,过年或许能用得上。

《2》

第一,不要不称茶

相信大家也会发现,白茶的常见包装方式,和岩茶、红茶不同。

岩茶与红茶,市面上大多是泡袋装。

想要喝的时候,一次一包,直接开袋就可以冲泡了。

而白茶的包装,小则是铁罐、袋装,大则是纸箱装。

虽然也有泡袋装,但并不常见,所以不算是主流。

相比于其它茶类,白茶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久存,并且越陈越香。

所以,比起泡袋装,大箱储存的白茶能够满足“团队陈化”,类似于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通常情况下,近期内要喝的白茶,茶客会选择暂时装在密封袋或是铁罐里,进行短期储存。

但很多人的喝茶习惯,是随手抓一把,就直接开始冲泡。

其实,无论是铁罐也好,纸箱也罢,随手抓一把,我们无法准确感知它的重量。

即使是做到了熟能生巧,也不如机器来得精准无误。

因此,投茶的时候不能全凭感觉,用克秤称茶,才能确保茶水比例的平衡。

一般来说,110毫升的标准盖碗,投白茶干茶5克,是刚刚好的。

这个标准,是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得来的,是大部分人均为适宜的茶味。

当然,如果茶友们家里的盖碗,比标准更大一些或更小一些,那么,按照比例相应增减即可。

多一分则苦,少一分则寡。

唯有精确的投茶量,才能得出汤水盈盈,芳香扑鼻,淳和有浆感的好白茶汤。

《3》

第二,不要盲目使用茶滤

茶滤,是茶桌上一个比较常见的器具。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过滤茶叶中的碎茶,让茶汤足够干净透亮,没有杂质。

所以,一些追求“完美”的茶客,使用茶滤的频率极高。

一来,是担心自己的泡茶技术不过关,有太多碎叶掉落至公道杯里,影响美观。

二来,是担心客人喝到满嘴碎茶,觉得待客不周到。

但实际上,茶滤平时我们是不用的。

不管是冲泡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都不用。

因为白茶的芽头和叶背上,覆盖着浓密的白毫,也就是那些肉眼可见的白色绒毛。

当干茶被沸水浸润后,这些白毫大量脱落,并且溶入汤水里。

有了这些白毫,不仅让白茶茶汤喝起来鲜爽,而且更加的润泽、饱满、淳和。

若是使用了茶滤,这些白毫则会被阻隔在滤网上,和茶汤分离。

失去了白毫的白茶汤,也就失去了灵魂。

其实,即使有些许碎茶随着汤水落入公道杯里,片刻之后,它们也会沉淀到底部。

这时候再分汤,客人杯子里的茶汤,便依旧是干净的,澄澈的,不影响喝茶体验。

除非是万不得已的情况,否则,没有必要牺牲白毫而使用茶滤。

老实说,那些可都是白茶的精华,白茶的养分呀!

《4》

第三,不要闷泡

或许很多刚刚接触白茶的茶客,会觉得白茶滋味太淡,喝不来。

在冲泡的时候,为了加重滋味感,刻意闷泡。

原本7-8秒就要快速倒出来的茶汤,被足足闷上30秒,甚至是一分钟,才倒出来。

以为闷泡后,茶汤会变得醇厚,没想到只喝到了一嘴的浓酽苦涩。

优质白茶,是不建议闷泡的。

理论上来说,闷泡的确会让茶叶的内含物质大量释放出来,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每种物质的释放速度不同。

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步伐不统一。

而在这场“闷泡马拉松”里,茶多酚和咖啡碱物质的析出速度,遥遥领先于茶氨酸。

这就导致闷泡后的茶汤,苦味和涩味明显,甚至盖住了原本的鲜爽感、清甜感、空灵感。

况且,闷泡也不会让茶汤变得醇厚。

喝起来醇厚与否,和白茶的品质有关,而闷泡只会让茶汤变浓变苦。

如今,能够接受白茶鲜爽风味的人,虽然还是少数,但也逐渐多了起来。

有很大一部分的茶客,味蕾已经习惯了浓茶带来的苦涩感、刺激感,再去喝温柔细腻的白茶,自然觉得淡。

不过清清爽爽,鲜香醇爽,香清甘活,才是白茶的精髓所在。

《5》

第四,不要留余汤

用盖碗泡白茶时,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点,就是沥干。

或许是刻意为之,有些人认为,留余汤可以让后续冲泡出来的汤水滋味稳定。

也或许是无意为之,以为盖碗里的汤水已经全部倒出来了,而其实没有。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提倡沥干。

倘若没有彻底沥干,碗底还留有些许的汤水,和靠近底部的茶叶不断浸泡接触。

从本质上来说,同样也形成了闷泡。

按照“浓缩就是精华”的说法,里头浓缩了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

这些盖碗里的余汤,就像是药引子,颜色极深不说,口感也是极为苦涩的。

后续冲泡出来的茶汤,都会带着挥之不去的苦味和涩味,滋味不尽如人意。

所以,为了保证好的喝茶体验,还是沥干吧。

大部分茶汤倒出来之后,继续翻转手腕,会发现还有些许茶汤从盖碗开口处流出来。

直到最后,用力甩一甩,让它们和公道杯里的大部队汇合,尽量做到一滴也不剩。

《6》

春节待客,想要兼顾里子和面子,泡茶绝对不能马虎。

如果因为一个细节的疏忽,导致白茶泡得不好喝,只会给客人带来不好的印象。

以好茶相待,这点固然重要。

但不会冲泡,也是暴殄天物,浪费好茶。

所以,在泡茶的过程中,可以多加注意以上提到的几个“不要”。

趁着春节,闲适放松,和好友慢悠悠地喝杯好茶。

茶,不仅是解渴润喉的饮品,更是表现生活态度的一种方式。

学会冲泡它们,方才不辜负了一款优质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黔藏特产走天下 印象湄江 云上传说

筑梦茶乡 福地湄潭湄江印象一生一世只为一杯好茶

湄江印象 好茶好印象 百年品质如一

想必许多爱茶人泡茶时会有这样的疑惑:“用茶壶或盖碗出汤后,盖子是盖上还是掀开?”

其实不管是盖碗还是茶壶,一涉及到揭盖还是盖盖子的问题,往往就会分成两派,一派是“揭盖派”,一派是“盖盖派”,而且两派茶友往往各执一词,经常争得面红耳赤。

1、盖盖的理由

防止走香

把盖子盖上,是为了防止茶叶的香气过度散发,而且盖子和盖碗处于相对闭合的状态,有利于盖碗内茶叶香气的聚拢,更方便闻盖香。

2、俗话说“好茶不怕闷”

如果茶叶质量够好,盖上盖子是不影响的,而且还能够借此检验出茶叶质量的好坏。如果口感不受影响,那说明就是好茶。

3、利于内含物较快浸出

在冲泡陈年老茶,或是比较粗的茶叶时,盖上盖子可以让茶叶保持温度,促使茶叶内含物质更快浸出,达到最佳的饮用口感。

揭盖的理由

1.可以去除杂味

盖盖子是为了防止走香,但另一派认为把盖子揭开的目的就是为了“走香”。

不过这里的“走香”指的是,有些茶叶可能会夹杂着青味、陈味等不好的气息,把盖子揭开,把这些不好的气味挥发出去,从而达到纯化香气的目的。

2.延长茶叶耐泡度

茶叶在经过沸水的浸润之后,会迅速舒张开,而一旦把盖子盖上,会让这种效果一直持续。所以应该揭开盖子,让茶叶先冷却,等再次注水让茶叶重新舒张,这样有利于控制茶香、茶滋味的挥发和浸出,从而延长茶叶的耐泡程度。

3.避免“闷坏”茶叶

盖上盖子,盖碗中残留的高温会将茶叶“闷”坏,口感也就随之变差,尤其是嫩芽型的茶叶,所以应该揭开盖子。

俗话说:理不辨不明。文至此处,到底是盖是揭的,答案已逐渐明晰。

通常来说,是否盖盖子、盖多少,取决于茶叶的特性、嫩度、年份等。

细嫩茶叶需完全揭盖

盖碗泡茶出汤后,碗内的叶底依旧维持在较高的温度,盖上盖子的话,茶在高温的盖碗内放置时间过久的话易导致茶味苦涩,鲜爽度降低,影响下一道茶汤的口感。

比如冲泡金骏眉、西湖龙井、碧螺春、白毫银针等原料比较细嫩的茶时,可以敞盖冲泡,这样既可以保持茶叶的鲜爽度,不至于出现闷熟的气味,又能观赏茶舞,一举两得。

香气高、芽叶成熟的茶叶可留缝斜盖

比如白牡丹、滇红、生普等,由于这些茶叶的香气高扬,为了避免茶叶香气散掉或者因为敞开太多而使温度骤降,从而影响口感,可以在冲泡间隙,犹抱琵琶半遮盖即可。

老茶、粗茶不揭盖

老白茶、老普洱等有年份的老茶,在出汤后建议完全盖上。密封可以维持盖碗内较高的温度,唤醒沉寂在老茶内质里的醇厚滋味。

一些粗老的黑茶也可以不揭开盖子,但前提是没有杂味,如果杂味或者其他味道过重,可以适当揭盖散味。

茶味变淡时,也可以不揭开盖子

无论哪一款茶,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滋味都会慢慢的变淡。所以在末尾几泡,我们可适当延长冲泡时间,泡茶间隙也不用开盖。

茶叶的口感好坏,与冲泡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但冲泡过程的细节问题,有时也要看个人的经验和偏好。

所以,你喝茶时,揭盖还是不揭盖呢?但有一点必须提醒一下,茶叶审评时是闷着泡五分钟才开盖,才能客观评价一款茶的品质特点。以上只是大家在泡茶时的参考,不是评茶的标准。

湄潭手筑黑茶 湄江印象领先

号:MJYX168公众号:湄江印象

一辈子 一件事(做杯好茶),一杯好茶 敬天下有缘人

我有一杯千年传承好茶与你分享,我有一杯千年传承好酒与你同饮我有黑茶“金花”提取物破壁粉及破壁粉胶囊,为你健康保驾护航

我有千年传承的黑茶虫茶,与你一起煮烹

筑梦茶乡 福地湄潭湄江印象一生一世只为一杯好茶

湄江印象 好茶好印象 百年品质如一

泡茶的基本原则很简单,无非就是“茶水比、水温、时间”这三要素。

但现实往往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从新手到高手,差别就在于新手还在死记硬背攻略,而高手早已了然于心到运用自如。

不妨也看看这份泡茶笔记,看看泡茶都有什么诀窍吧。

绿茶保持鲜嫩是根本

绿茶很嫩,尤其是早春的绿茶,几乎都是芽头,十分娇嫩。

绿茶的香气属于清香、花香、嫩香型,同时滋味上是鲜爽的口感。但如果没有掌握好冲泡要领,便会破坏鲜香鲜味,取而代之的是闷熟气、苦涩味。

绿茶的茶量一般比其他茶类要少,常规的盖碗冲泡3g左右即可。水微沸后,耐心等2-3分钟,水温降至90℃以下即可冲泡,约10s左右出汤,口感鲜爽醇和。

在绿茶中,具有鲜甜味的氨基酸浸出速度快,因此绿茶的最佳饮用泡数是前三泡。

红茶注意时长和水温

红茶,冲泡时茶量一般控制在5克左右。首泡的浸泡时间约为3-5秒,然后快速出汤,将茶汤沥干,避免影响下一泡的口感。

第二泡浸出速度也很快,同首泡一样快速出汤。从第三泡起,浸泡的时间可根据前一泡适当地延长3-5秒。

普通的红茶,使用80-90℃冲泡为宜,如水温太高容易发酸。品优的红茶,要用100度的沸水,才能把内含的丰厚物质给冲泡出来,但注意出汤手速一定要快。

如果客人较多,可以把两泡的茶汤一起倒入公道杯中,再依次给客人斟茶,避免前后两泡让客人喝到的茶汤不一样。

乌龙茶香气高扬是好茶

乌龙茶以高香著称,重在泡出其高扬的香气。

因此冲泡乌龙茶的水一定要是沸水,使用盖碗或者紫砂壶,用滚烫的热水悬壶高冲,激发茶香。

条形的单丛茶、武夷岩茶等容易浸出,所以出汤要快一些,而颗粒形的铁观音等冲泡时间可以稍微延长,等茶叶完全舒展开来再加快时间。

品乌龙茶用薄胎的白瓷杯效果最好,不仅能品尝其甜爽的滋味,喝完之后可以闻闻杯底,致密的瓷杯底部最容易凝聚香气。

黑茶重点在醒茶

“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黑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黑茶独特的渥堆工艺,让黑茶在后发酵的过程中产生了与其他茶类大不相同的内含物质。

但又正是由于长期的后发酵,也让黑茶闻起来有一股像老房子一般的陈旧气息,如果不经醒茶直接冲泡不会好喝。

冲泡黑茶最重要的步骤是醒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把水倒掉不喝。这样,一些异杂的气味便散去,紧压的茶缓缓舒展,第二泡开始更容易将黑茶的醇香泡出来。

如果是比较紧的砖茶,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醒两次茶,即弃去头两道茶汤不饮。注意醒茶浸泡时间不可太久,避免丧失太多茶味。

老茶是否干燥,安全第一

不管是自己存放的还是购买的老茶,都不应该盲目追求,应以安全为第一。

如果发现茶有霉斑或是有霉味,那是一定不能喝的了。如果是仅有一丝丝潮气或陈气,可将茶取出置于通风处透几天气,也属于醒茶,名曰“干醒”。

通常冲泡老茶需要高温,一定要将水煮至沸腾。头一泡茶也是醒茶,名曰“湿醒”,方法同黑茶。

冲泡七八泡以后,如果茶味淡下来,可以用茶壶煮茶。至于煮的时间,需要依据茶汤的浓淡而定。煮茶,你会尝到不一样的茶味。

湄江印象 唯美黔茶  千年传承  大众口粮湄潭手筑黑茶 佰联品牌领先号:MTSZHZ168 微众号:湄潭手筑黑茶

取茶不要用手抓 容易变质

与大家分享取茶该怎么取?

要注意这几条!

将手伸入茶中取茶,不仅破坏了茶叶本身的清雅,又可能白白糟蹋了茶叶,让其更快变质。 茶叶最怕潮湿或异味侵入。

我们的手每天接触很多地方,难免会携带一些细菌和微生物,而且手上还容易出汗或者沾染水分。

如果用手抓茶叶的话,就会改变茶叶的干燥环境,并可能沾染上细菌或微生物,而湿润环境又为其提供了繁衍滋生的温床。在这种环境下,茶叶的那股清香不但会渐渐远去,茶叶也可能因此而加快变质.

茶道中,讲究用专用茶勺来取茶,不锈钢的、木质的和竹质的都可以。只不过,用完的茶勺一定要放在干燥的环境中,如盛放餐具的柜子。如果有条件,最好把茶勺放在消毒柜中。当然,也可以直接把茶叶倒进杯中,所倒量依据个人喜好而定。需要提醒的是,一旦茶叶倒多了,一定不要再倒回茶叶袋或茶叶盒中了,因为这些茶叶可能已经沾到了杯中的水或其他杂质,变得潮湿了,这样也会加速茶叶变质。

除了取茶方式影响茶叶寿命外,茶叶保存也很有讲究。最好把茶叶放进锡瓶、瓷瓶、有色玻璃瓶中,铁盒、木盒也可以。盛茶的器皿要干燥、干净,装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