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十四五”规划》构建产业体系和优化产品体系,乡村民宿有大担当!
2022-04-27 11:01:57热度:191°C
2022-04-27 11:01:57热度:191°C
规划概览
政策文件: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十四五”规划政策文号:粤农农〔2022〕92号
发布单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2022年3月31日
★
《规划》关于民宿的要点摘录
★
《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十四五”规划》在广东省级各项规划中对民宿方面规划着墨最多。全文提及“民宿”17次,把民宿列为乡村特色产业类中“接待服务地”。发展乡村民宿被列为《规划》推进重点突破点的首要点。经广东民宿发展研究院整理,《规划》针对民宿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①广东十三五民宿发展成就佳精品民宿丰富广东乡村休闲业态。全省建设20多个以农为主的特色小镇,辐射带动农村共享发展。其他农业企业、家庭农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实体等乡村休闲产业经营主体,发展休闲观光、研学教育、美食康养、精品民宿等业态。(第一章 发展形势 第一节 发展成就)广东乡村民宿受资本市场热捧。广东省财政持续投入支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乡村产业振兴基金等合力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特色小镇、乡村民宿等乡村休闲产业受资本市场热捧。(第一章 发展形势 第二节 发展机遇)②乡村民宿参与构建乡村休闲发展布局“景边”环山环水区域发展乡村民宿产业。广东省内著名景区周边乡村地区与景区“共建共享”“共管共治”,环山、环水发展特色美食、乡村民宿、度假康养、运动休闲、民族风情体验等产业,做到“景区农区、公园田园、游客村民”和谐共生,共同打造“农文旅体养教”综合休闲目的地。(第三章 构建“4321”空间布局 第一节 建设“四边”乡村休闲区/带)国省道和四好农村公路沿线发展乡村民宿。交通干道:以省内国省道、“四好农村公路”公路网络沿线为重点,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发展汽(房)车营地、乡村特色民宿、特色餐饮购物中心等旅游产品,打造省内各主干道沿线休闲农业“自驾游”产业带。支持开通乡村旅游客运专线(直通车)、公交旅游线路。开发农产品“后备箱”“伴手礼”等休闲产品。活化利用古驿道资源发展乡村民宿业态。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古驿道资源,提质发展沿线“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实现地产地销、就地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农耕体验、户外拓展等业态,开发农业+体育、民风民俗和民间技艺展演等产品。(第三章 构建“4321”空间布局 第二节 建设“三道”乡村休闲带)③乡村民宿优化时令乡村休闲产品体系重点推介乡村民宿主题精品线路。冬季突出“民俗、温泉、赏雪”主题。依托广府、客家、潮汕和少数民族民俗,温泉、冬雪、乡村民宿,晒腊味、砂糖桔、贡柑、沙田柚等资源,开发年例、飘色民俗体验,温泉养生、团建年会等产品。重点推介乡村民宿、粤北高山赏雪、冬果采摘等主题精品线路。(第四章 优化时令乡村休闲产品体系 第一节 突出特色 设计季节性主题产品)
④培育乡村民宿成为乡村文化产品
挖掘活态文化还原传统乡村民宿经济。丰富业态品种:发掘生态涵养产品。依托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引导开发森林人家、林间步道、健康氧吧、温泉水疗、水上漂流、滑草冲浪、星空露营等产品,创设一批农事生产、节气物候、自然课堂、健康养生等科普教程。培育乡村文化产品。深入发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特色农事节庆活动等活态文化,发展历史赋能、独具特色、还原传统的乡村民宿经济。
(第五章 主要任务 第二节 创“品”培强“三品一标”)
支持引导发展“乡村+民宿”业态。促进“乡村+”。引导发展“乡村+民宿”业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宅基地,按照规划要求和用地标准改造建设民宿、创意办公、拓展培训、乡村旅游等乡村体验活动场所。鼓励各地举办民宿招商推介会,支持引导乡村民宿业发展。支持乡村休闲经营主体发展“乡村+康养”业态,添建健康教育、康复疗养、名医工作室等设施场所,举办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健身活动,开发旅居养老产品。引导发展“乡村+体育”业态,结合花卉观赏、水果采摘季,举办乡村马拉松赛事、美丽乡村健康跑活动,开发农耕农趣农味体育活动产品;鼓励与体育器材生产厂家共建体验基地。
(第五章 主要任务 第三节 促“融”创新发展模式)
建设改造一品亮点乡村民宿项目。做亮精品“点”。提升和丰富乡村休闲经营主体的品质感和体验感,拓展线上云端、乡村夜经济、沉浸式体验、认养认种、共享经济等消费场景。深度挖掘当地农业和文化等特色资源,突出慢、野、土、文等“乡”味、“农”味,提升一批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和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改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民宿、研学农园、摄影基地、渔人码头、垂钓基地等;孵化一批乡村非遗工坊、艺术街区、文创集市等。
(第五章 主要任务 第四节 强“链”推进全产业链发展)⑤发展乡村民宿作为重点突破首要点重要抓手、规划引导、高质量发展。把发展乡村民宿作为美丽乡村转化美丽经济的重要抓手,以规划引导乡村民宿集群式、组团式发展,以标准化引领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三节 推进重点突破)
粤农农〔2022〕92号
各地级以上市农业农村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河源、梅州市乡村振兴局:
为构建我省乡村休闲产业体系、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省相关专项规划,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制定了《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十四五”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
2022年3月31日
通知原文
《规划》全文
第一章 发展形势
第一节 发展成就第二节 发展机遇第三节 问题与挑战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第二节 基本原则第三节 发展目标第三章 构建“4321”空间布局
第一节 建设“四边”乡村休闲区(带)第二节 建设“三道”乡村休闲带第三节 建设“二特”乡村休闲区第四节 建设“一园”农产品加工业旅游园区第四章 优化时令乡村休闲产品体系
第一节 突出特色 设计季节性主题产品第二节 拓展功能 开发农业生产季节休闲产品第三节 发掘价值 开发农闲季乡村休闲产品第五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夯“基” 完善配套设施第二节 创“品” 培强“三品一标”第三节 促“融”创新发展模式第四节 强“链”推进全产业链发展第五节 引“智” 培育人才队伍第六节 建“带”引领示范发展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协调第二节 强化联农带农第三节 推进重点突破第四节 优化要素保障附件 广东省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普查分类参考
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十四五”规划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
二〇二二年三月
前 言
如今,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还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闲观光功能,独具魅力的文化体验功能。乡村休闲产业,是农业功能拓展、乡村价值发掘、业态类型创新,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包括发掘生态涵养产品,培育乡村文化产品,打造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乡村休闲体验产品以及发展关联支撑产业。为构建乡村休闲产业体系、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等省相关专项规划,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省乡村休闲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据。规划期限2021-2025年,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第一章 发展形势第一节 发展成就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资源丰富,消费群体潜力巨大,乡村基础设施发达。“十三五”期间,全省各地围绕地方自然及特色农业资源,拓宽加深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休闲产业“美丽”基础坚实、业态类型丰富、品牌效应凸显,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生态助力“绿色”发展、丰富城镇居民休闲方式发挥显著作用,成为富裕农民、提升农业、美化乡村,发展“美丽经济”的重要途径。美丽基础坚实。持续推进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美丽乡村风貌带等,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提升,为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各地大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全省累计建成肇庆封开等5条省际廊道,打造了广州“花漾年华”、佛山“百里芳华”、茂名“精彩100里”、汕尾“蚝情万丈”和陆丰“滨海走廊”等200多条美丽乡村风貌带、570多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全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全省累计创建14个国家级、161个省级、5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扶持2201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成1322个专业村和200个专业镇,“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业态类型丰富。乡村休闲产业多样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涌现出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及其他休闲农业园区模式。省出台《广东农业公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省级农业公园规范建设,各地市支持创建市级农业公园。茂名市茂南区“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项目作为我省首个国家级试点项目,打造“农业+艺术”模式,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省建设20多个以农为主的特色小镇,辐射带动农村共享发展。其他农业企业、家庭农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实体等乡村休闲产业经营主体,发展休闲观光、研学教育、美食康养、精品民宿等业态。2020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013个,从业人数为57.89万人,接待人数1.24亿人次,营业收入143.7亿元。品牌效应凸显。部级层面,全省共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2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5项,向全国推介24条乡村休闲精品线路。省级层面,持续开展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创建活动,全省共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47个、示范点407个,认定50家广东农业公园。省推广使用“粤休闲农业”和支付宝版小程序,引导乡村休闲产业经营主体上云,展示推介乡村休闲精品线路,拓宽营销渠道。省连续举办“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广东特色名村”系列评选发布活动,全面、深度宣传美丽乡村。第二节 发展机遇
宏观政策支撑强。2015年以来的中央1号文件都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出部署。近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持续把乡村休闲产业作为农村三产融合的典型业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及推进实施的农村违法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攻坚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农村供水保障攻坚行动、村内道路建设攻坚行动、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渔港建设攻坚行动等“九大行动”,聚力加快发展乡村美丽经济。消费市场潜力大。广东毗邻港澳,人口1.26亿,其中粤港澳大湾区8617万人,消费群体巨大,且高端消费群体占比高。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7%,城镇常住人口10150万人,乡村休闲需求旺盛。广东是全国华侨大省,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占总量三分之二左右,华侨基于故土亲情同家乡保持着密切联系,回乡投资、消费意愿积极。全省在校生2600万人,劳动实践教育为必修课,研学实践、劳动变体验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全省气候优势明显,四季均适宜出游,“景美人少、休闲放松、车程短、开销低”的周边游、乡村休闲,成为生活在“水泥森林”中都市居民出游的普遍首选。资本入乡投资热。省财政持续投入支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乡村产业振兴基金等合力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特色小镇、乡村民宿等乡村休闲产业受资本市场热捧。《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广东股权交易中心“乡村振兴板”的挂牌,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驻镇帮镇扶村、“万企兴万村”行动,以及吸引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的举措,调动激发优质要素流向乡村,为乡村休闲产业赋能提速。第三节 问题与挑战
“智”创资源供给不充分问题。乡村休闲产业发展理论政策供给不足,缺乏整体发展规划指引。院校培训机构开设乡村休闲产业输送专业人才不能满足需要,缺少懂农业、懂创意、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乡村休闲产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不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低层次多点开发导致主题不鲜明,重硬件打造轻软件提升,“专精特新”休闲产品开发不足。“农”本资源发掘不充分问题。农业农村多功能拓展不足,满足人民“忆乡愁”“归田园”需求的产品不多。农耕文化、滨海文化、民俗文化、华侨文化等岭南特色文化深挖和活化不够,同质化发展普遍。过度倚重已有山、水、名人古迹等特有资源,简单土洋结合、移花接木造景观,有的异化为“穿农业马甲”项目,对建设用地需求强、受“大棚房”清理整治和新冠疫情等情况冲击大。“聚”集资源融合不深入问题。在点上,产业链短,缺乏融入创意和美学元素的深加工农产品,缺少号召力强的“链主”企业整合全产业链,将生态、生产、生活有机融合和淡旺季休闲产品衔接开发不足。在线上,打造主题鲜明、经营主体之间互补融合精品线路不多,跨县、跨地市、与相邻省区联合开发推介乡村休闲线路少。在面上,品牌培育、推介营销、集聚发展主要靠经营主体自发进行,组织化程度低。第二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构建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充分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重价值,以生态农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农耕文化为魂,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进形成“四边三道两特一园”乡村休闲产业“4321”空间布局[ “4321”空间布局:4为“四边”即城边、景边、海边、村边,3为“三道”即交通干道、碧(绿)道、南粤古驿道,2为“两特”即少数民族特色居住区、古镇古村特色村落,1为“一园”即农产品加工旅游园区。],优化时令乡村休闲产业体系,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培强乡村休闲产业“三品一标”、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推进乡村休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人才队伍、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乡村休闲产业“点、线、面”提档升级,发展壮大美丽经济,为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品质化乡村休闲旅游体验需求,推进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有力支撑。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立农为农。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挖掘乡间尘封的遗存,唤醒乡村沉睡的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联动带农,让农民成为乡村休闲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受益者。坚持绿色引领。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适度开发,合理开发,科学开发,保护田园风光、保留原始风貌、保持乡土味道。倡导精细生产,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提供绿色优质产品和服务。坚持创新融合。积极发展创意农业,跨界配置农业与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康养、音乐、美术、信息等要素,使各要素交叉重组、渗透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统筹发展。统筹资源禀赋,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差异发展的乡村休闲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休闲经营主体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推广乡村休闲服务设施标准化,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产品布局,开发推介“两日游”“多日游”等乡村休闲精品线路。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成为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乡村休闲旅游人次达1.8亿。珠三角都市农业、水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沿海两翼休闲渔业、滨海风情以及潮汕、雷琼传统村落联动发展,打造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带;北部生态发展区休闲产业生态化、农业生态产业化同步发展,客家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特色凸显,打造粤北生态旅游圈。乡村休闲产业体系优化。促进“4321”区域关联乡村休闲经营主体产业协作、产业融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开发推介乡村休闲精品线路100条,建设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工厂100个。乡村休闲产品品牌响亮。持续开展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创建、推介活动,“休闲农业重点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东农业公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品牌系列影响力显著提升。展望2035年,全省乡村休闲产业打造成千亿规模美丽经济产业集群,年接待休闲观光游客3亿人次以上,建成1-2个有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休闲农业重点县。乡村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新台阶,农业与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信息要素、生物技术等融合更深,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岭南特色更加凸显、管理服务更加精细。表1:“十四五”期间全省乡村休闲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第三章 构建“4321”空间布局
第一节 建设“四边”乡村休闲区(带)
城边:在城市周边发展都市农业业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乡村自然人文景观,借力已建成的典型乡村休闲旅游区、风貌示范带,发展都市农业观光采摘、郊区农事体验、农业科普研学、休闲农庄、美丽观光牧场、创意农业和乡村夜经济等产业。景边:在名胜景区周边发展配套乡村休闲业态。省内著名景区周边乡村地区与景区“共建共享”“共管共治”,环山、环水发展特色美食、乡村民宿、度假康养、运动休闲、民族风情体验等产业,做到“景区农区、公园田园、游客村民”和谐共生,共同打造“农文旅体养教”综合休闲目的地。海边:在海(岛)边发展休闲渔业。打造“海洋休闲渔业发展带”,联动“海岸-海洋-海岛”共同发展,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内涵,发展渔家乐、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渔旅融合以及渔港渔村特色产业。村边:在传统农区发展岭南农耕文化产业。依托稻田、花海、果园、梯田、茶园、养殖水面等资源,发展景观农业、农业科技、特色动植物观赏、农事农家生活体验、休闲垂钓、民族民俗文化等产业。专栏1:“四边”乡村休闲区(带)重点区域
(一)聚焦五大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城边乡村休闲产业带
1.广州都市圈范围包括广州、佛山全域,肇庆端州区、鼎湖区(含新区)、高要区、高新区、四会市,清远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辐射清远英德市和云浮、韶关都市区。2.深圳都市圈范围包括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辐射河源都市区和汕尾都市区、海丰县、陆丰市。3.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范围包括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4.汕潮揭都市圈范围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全域,梅州都市区为联动发展区。5.湛茂都市圈范围包括湛江、茂名两市。(二)依托省内自然风景名胜区周边建设乡村休闲带
广州市:天河区华南植物园,白云区白云山,黄埔区南海神庙、岭南印象园,花都区九龙湖、石头记矿物园,番禺区莲花山、宝墨园、百万葵园,南沙区滨海湿地、天后宫,从化区碧水湾,增城区白水寨、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等。深圳市:福田区观澜湖、盐田区东部华侨城,宝安区西部海上田园,龙华区观澜山水田园农庄,光明农场大观园等。珠海市:东澳岛,外伶仃岛等。汕头市:澄海区莲华乡村旅游区、隆都镇前美古村,潮阳区莲花峰风景区,濠江区礐石风景区,南澳岛等。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南海区梦里水乡、南海湾森林生态园,三水区荷花世界、三水森林公园,顺德区长鹿旅游休博园、陈村花卉世界,高明区皂幕山、盈香生态园等。韶关市:乐昌市古佛洞天景区,仁化县丹霞山,翁源县东华山,始兴县满堂客家大围景区,新丰云天海原始森林,乳源县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广东大峡谷、云门山。河源市:东源县万绿湖、东江,和平县九连山,龙川县霍山等。梅州市:梅江区客天下,梅县区雁南飞茶田、叶剑英故居,兴宁市神光山、熙和湾,平远县五指石,蕉岭县长潭镇,大埔县张弼士故居,五华县热矿泥温泉、球王李惠堂故居等。惠州市:惠阳区大亚湾、叶挺故居,惠东县巽寮湾,博罗县罗浮山,龙门县南昆山等。汕尾市:红海湾,陆丰市玄武山,海丰县莲花山、彭湃故居等。东莞市:谢岗镇银瓶山,大朗镇松山湖,大岭山镇东江纵队旧址,樟木头镇观音山等。中山市:孙中山故居,詹园景区等。江门市:新会区圭峰山、古兜山,开平碉楼,鹤山市大雁山,恩平市锦江等。阳江市:阳春市凌霄岩、春湾,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等。湛江市:三岭山,麻章区湖光岩等。茂名市:茂南区森林公园,电白区冼太夫人故里,高州市仙人洞等。肇庆市:端州区七星岩鼎湖山,四会市奇石河景区,德庆县龙母祖庙、盘龙峡,封开县龙山景区等。清远市:清城区黄腾峡、狮子湖,清新区玄真古洞、古龙峡,连州市地下河、湟川三峡,连南县南岗千年瑶寨,英德市英西峰林,连山县金子山,阳山县广东第一峰等。潮州市:潮安县东山湖,饶平县绿岛山庄等。揭阳市:揭东区望天湖,揭西县黄满寨瀑布等。云浮市:新兴县国恩寺、天露山等。(三)依托五大海岛群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带
珠江口岛群:深圳东部沿岸岛区、狮子洋岛区、伶仃洋岛区、万山群岛区、磨刀门-鸡啼门沿岸岛区、高栏岛区6个岛区,重点发展滨海休闲、休闲渔业。大亚湾岛群:虎头门以北沿岸岛区、虎头门-大亚湾口岛区、平海湾沿岸岛区、沱泞列岛区、考洲洋岛区5个岛区,重点发展休闲渔业、滨海休闲。川岛岛群:川山群岛区、大襟岛区、台山沿岸岛区3个岛区,重点发展滨海休闲、现代海洋渔业。粤东岛群:南澳岛区、柘林湾岛区、达濠岛区、海门湾-神泉港沿岸岛区、甲子港-碣石湾沿岸岛区、红海湾岛区、东沙群岛区等7个岛区,重点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态休闲。粤西岛群:南鹏列岛区、阳江沿岸岛区、茂名沿岸岛区、吴川沿岸岛区、湛江湾岛区、新寮岛区、外罗港-安铺港沿岸岛区7个岛区,重点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滨海休闲。(四)依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乡村休闲产业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荔枝)、鳌头镇黄茅村(黄茅人甜竹笋)、鳌头镇务丰村(蛋鸡)、温泉镇南平村(双壳槐枝),花都区赤坭镇瑞岭村(盆景苗木)、梯面镇(休闲旅游),增城区正果镇(荔枝)、小楼镇西境村(增城菜心)、番禺区石楼镇(渔港综合体)、南沙区万顷沙镇(现代渔业、生态资源)。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海鲈)、莲州镇石龙村(石龙苗木)、乾务镇湾口村(鳗鱼)。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荔枝)、陇田镇东华村(葡萄),澄海区溪南镇(火龙果),南澳县深澳镇后花园村(宋茶、南澳紫菜),潮阳区金灶镇(橄榄)。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芹水村(水稻),三水区西南街道青岐村(水产),顺德区勒流街道稔海村(鳗鱼)。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水稻)、澄江镇暖田村(有机蔬菜)、罗坝镇燎原村(蚕茧),仁化县黄坑镇(丹霞贡柑)、红山镇渔皇村(丹霞红红茶)、大桥镇长坝村(沙田柚),乳源县大桥镇(油茶),乐昌市北乡镇(北乡马蹄)、九峰镇(黄金奈李、油桃),南雄市珠玑镇(水稻),新丰县黄磜镇(佛手瓜)。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板栗)、上莞镇(茶叶)、顺天镇(柠檬),紫金县龙窝镇(茶叶)、南岭镇庄田村(绿茶),和平县贝墩镇(豆制品)东水镇增坑畲族村(皇茶)下车镇云峰村(猕猴桃),连平县高莞镇二联村(花生)上坪镇(鹰嘴蜜桃)、忠信镇上坣村(忠信花灯),龙川县义都镇桂林村(茶叶)。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蜜柚)、百侯镇侯北村(蜜柚)、枫朗镇和村(梅妃蜜柚)、高陂镇福员村(王山玉露),五华县河东镇(水稻)、棉洋镇(红茶),平远县石正镇(南药梅片)、长田镇官仁村(油茶),梅江区西阳镇(茶叶),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马山绿茶),蕉岭县南磜镇金山村(白及),新铺镇黄坑村(茶叶),梅县区石扇镇、桃尧镇、松口镇大黄村(金柚)、雁洋镇长教村(茶叶),兴宁市龙田镇(肉鸽)、径南镇浊水村(乌龙茶)。惠州市:龙门县龙田镇(丝苗米)、麻榨镇下龙村(杨桃),博罗县柏塘镇(绿茶)、石坝镇乌坭湖村(三黄胡须鸡),惠东县稔山镇竹园村(马铃薯),惠阳区镇隆镇(荔枝)、秋长街道(吉他)。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油占米)、河口镇田墩村(油柑)、城东镇北平村(蔬菜)、赤坑镇岗头村(荔枝)、黄羌镇虎噉村(金针菜),陆河县南万镇万全村(白叶单丛茶),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麒麟西瓜)、博美镇赤坑村(萝卜)。东莞市:大岭山镇(荔枝)。中山市:东升镇(脆肉鲩)、黄圃镇(广式腊味)、神湾镇(菠萝)、横栏镇(花木)、三角镇(生鱼)。江门市:台山市斗山镇(水稻)、冲蒌镇(冲蒌黑皮冬瓜)、海宴镇五丰村(菜心),开平市金鸡镇(畜禽)、马冈镇(肉鹅),新会区大鳌镇(南美白对虾)、双水镇桥美村(甘蔗),恩平市牛江镇(马铃薯)、沙湖镇(沙湖大米)。阳江市:阳东区大八镇(南药益智)、大沟镇(对虾)、塘坪镇北甘村(荔枝)、雅韶镇柳西村(荔枝),阳西县程村镇(程村蚝)、沙扒镇渡头村(海水鱼苗)、儒洞镇(荔枝),阳春市岗美镇(澳洲坚果)。湛江市:遂溪县北坡镇(甘蔗)、河头镇油塘村(罗非鱼),雷州市乌石镇那毛村(番薯),廉江市长山镇(茗皇茶)、良垌镇(荔枝),徐闻县曲界镇(菠萝)。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镇(荔枝),化州市平定镇(化橘红),茂南区公馆镇(罗非鱼),信宜市钱排镇(银妃三华李)、洪冠镇(南药),电白区沙琅镇(沉香、龟鳖、萝卜)、旦场镇(正红鸭蛋)、水东镇(芥菜),滨海新区博贺镇(海洋捕捞)。肇庆市:怀集县诗洞镇(生猪)、冷坑镇(蔬菜)、梁村镇(西瓜)、坳仔镇(茶杆竹)、汶朗镇汶朗村(汶浪蜜柚),广宁县潭布镇(番薯)、南街镇 (肉鸽 )、赤坑镇 (砂仁),德庆县马圩镇(贡柑)、官圩镇 (茶叶)、莫村镇 (四季茶花),高要区活道镇仙洞村(粉葛)、河台镇 (黄金菊),四会市黄田镇燕崀村(柑桔)、石狗镇程村村(兰花)、江谷镇 (三角梅 ),封开县杏花镇 (杏花鸡)、江口镇 (竹荪)。清远市:连州市东陂镇(腊肉)、龙坪镇孔围村(水晶梨)、西岸镇冲口村(连州菜心),英德市英红镇(红茶)、西牛镇(麻竹笋)、横石塘镇(红茶)、东华镇(红茶),阳山县七拱镇(丝苗米、淮山),清新区山塘镇(水稻、桂花鱼)、太和镇坑口村(红茶、绿茶、白茶),连南县三江镇(大叶茶)、大坪镇(稻田鱼),连山县太保镇(丝苗米)。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茶叶),饶平县钱东镇(鸡)、新圩镇(青梅)、汫洲镇(大蚝)。揭阳市:普宁市高埔镇(青梅)、洪阳镇宝镜院村(太空花卉),揭东区埔田镇(竹笋),惠来县葵潭镇(菠萝),揭东区玉湖镇坪上村(茶叶),揭西县五经富镇五新村(茶叶)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鸡、猪)、太平镇(茶叶、青梅)、天堂镇(水稻),罗定市榃滨镇(肉桂)、泗纶镇(蒸笼)、龙湾镇棠棣村(南药)、苹塘镇良官村(海惠蔬菜),云安区石城镇(肉牛)、白石镇石底村(花卉苗木),郁南县建城镇(无核黄皮)、宝珠镇庞寨村(黑叶荔枝),东坝镇思磊村(蚕茧),云城区前锋镇(发财树)。第二节 建设“三道”乡村休闲带交通干道:以省内国省道、“四好农村公路”公路网络沿线为重点,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发展汽(房)车营地、乡村特色民宿、特色餐饮购物中心等旅游产品,打造省内各主干道沿线休闲农业“自驾游”产业带。支持开通乡村旅游客运专线(直通车)、公交旅游线路。开发农产品“后备箱”“伴手礼”等休闲产品。碧(绿)道:以绿道、碧道为发展轴,促进水陆联动发展,串联沿线田园、村落、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等资源,探索推进碧(绿)道+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模式,发展研学教育、生态观光、水上旅游、桑基鱼塘观光、赏荷、采摘、垂钓、花田体验等业态,举办荔枝节、水乡节、茶艺节等节庆民俗活动,开发深度体验旅游、农家乐、美食探寻和乡野美食等产品。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古驿道资源,提质发展沿线“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实现地产地销、就地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农耕体验、户外拓展等业态,开发农业+体育、民风民俗和民间技艺展演等产品。专栏2:“三道”乡村休闲带重点区域
(一)沿交通干道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带
1.粤港澳大湾区联系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核心通道:由沈海高速、汕湛高速构成。2.粤港澳大湾区联系北部生态发展区:由京港澳高速、乐广高速等构成核心通道,由广河-长深高速、广佛肇云高速构成重要通道。由粤赣高速、武深高速、河惠莞高速等构成东部重要通道,二广高速等为西部重要通道。3.广州联系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重要通道:主要由许广高速、广连高速等构成。(二)沿碧(绿)道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带
重点推动珠江活力都会碧道、深圳现代都市示范碧道、环湾滨海碧道、岭南田园水乡碧道、潭江侨乡碧道、东江饮水思源生态长廊、西江大河风光黄金水道、北江南岭山水画廊、韩江潮客文化长廊、鉴江画廊魅力蓝湾等10条廊道建设。到“十四五”期末,全省建成7800公里碧道。加大精品线路开发推介力度,提升肇庆市封开总长38公里贺江碧道画廊、全长26公里四会古邑贺江碧道画廊品牌知名度。(三)聚焦19条重点线路建设南粤古驿道沿线乡村休闲产业带
1.梅关古道(韶关南雄)全长47.9公里,沿线有5个特色乡村。2.乌迳古道(韶关南雄)全长 24.7 公里,沿线有3个特色乡村。3.西京古道(韶关乐昌、乳源、英德)全长 274.42 公里,其中乐昌段 72.19 公里,沿线有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1个特色乡村;乳源段110.4公里,沿线有4个特色乡村;英德段91.83公里,沿线有2个特色乡村。4.秦汉古道(清远连州、阳山)全长82.68公里,其中连州段24.1公里,沿线有1个特色乡村;阳山段58.58公里,沿线有1 个特色乡村。5.湘粤古道(清远连州)全长 29 公里,沿线有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东陂镇)、3 个特色乡村。6.粤赣古道(河源和平、连平、东源;梅州平远、兴宁)全长 432.25 公里,其中河源和平段 47 公里,沿线有 3 个特色乡村;河源连平段 49 公里,沿线有 2 个特色乡村;河源东源段 88 公里,沿线有 3 个特色乡村;梅州平远段 124.35 公里,沿线有 21 个特色乡村;梅州兴宁段 69.5 公里,沿线有 4 个特色乡村。7.潮梅古道(梅州大埔、潮州饶平)全长 77.4 公里,其中梅州大埔三河坝段 54.4 公里,沿线有 2 个特色乡村;潮州饶平麒麟岭段 23 公里,沿线有 2 个特色乡村。8.潮惠古道(汕尾海丰、陆河;惠州惠东)全长 165 公里,其中汕尾羊蹄岭段 104.8 公里,沿线有 6 个特色乡村;汕尾陆河段 45 公里,沿线有 3 个特色乡村;惠州惠东段 15.2 公里,沿线有 2 个特色乡村。9.潇贺古道(肇庆封开)全长 25 公里,沿线有 16 个特色乡村。10.南江古水道(云浮郁南)全长 29.8 公里,沿线有 6 个特色乡村。11.肇雷古道(茂名信宜)全长 47.2 公里,沿线有 1 个特色乡村。12.双鱼城海防古道(阳江阳西)全长 6 公里。13.罗浮山古道(惠州博罗)全长 18.9 公里,沿线有 4 个特色乡村。14.广韶古道(广州从化)全长 17.5 公里,沿线有 4 个特色乡村。15.岐澳古道(珠海、中山)全长 44.8 公里,沿线有 5 个特色乡村。16.东澳岛海关古道(珠海万山)全长 13.5 公里。17.香山古道(珠海凤凰山)全长 13 公里。18.南粤“左联”之旅(潮州潮安)全长 16.2 公里,沿线有 2个特色乡村。19.中央红色交通线(梅州大埔段)全长 45 公里,沿线有 3个特色乡村。第三节 建设“二特”乡村休闲区少数民族特色居住区:少数民族县乡依托民族文化底蕴、民俗节庆活动、民族特色美食和民族服饰,发展民族风情游、民俗体验游、村寨风光游等业态,开发传统工艺、民族服饰、民族歌舞艺术等产品。古镇古村特色村落:注重连片保护好广府、客家、潮汕和雷州四大民系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灌溉工程等农业物质遗产,提炼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特色,形成可持续利用产业支撑。推进以休闲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提质扩面,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韵”乡村休闲,建设“四小园”小生态板块,培育乡村休闲聚集区。开发文化体验、乡食乡宿、研学示范、写生摄影等产品。专栏3:“二特”乡村休闲重点区域
少数民族特色居住区: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东源县漳溪畲族乡、龙门县蓝田瑶族乡、连州市瑶安瑶族乡、连州市三水瑶族乡、阳山县秤架瑶族乡。全省古镇古村特色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珠海市唐家湾镇,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茶阳镇、三河镇,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陆丰市碣石镇,东莞市石龙镇,中山市黄圃镇,开平市赤坎镇,吴川市吴阳镇,普宁市洪阳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都区炭步镇塱头村,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莲下镇程洋冈村,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村、南海区西樵镇松塘村、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和平县林寨镇林寨村,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茶山村、蕉岭县南磜镇石寨村,陆丰市大安镇石寨村,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石排镇塘尾村,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台山市斗山镇浮石村,遂溪县建新镇苏二村,佛冈县龙山镇上岳古围村,郁南县大湾镇五星村,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岗古排村,云浮市云城区腰古镇水东村。第四节 建设“一园”农产品加工业旅游园区农产品加工观光工厂:以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以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园区为平台,发掘农产品加工业旅游资源,展示农业现代化创新发展成效。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工艺设备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过程、加工业发展历史、发展成就、产业形态、企业文化等与加工业相关联的,具有交流、考察学习、教育、宣传等功能的农产品加工业品牌文化展示项目,讲好企业发展故事,创新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扩大品牌影响力。开发休闲食品、预制菜等高附加值产品。专栏4:全省农产品加工观光工厂资源
广州市:黄埔区燕塘乳业透明智慧工厂、广东省凉茶博物馆,天河区风行牛奶探“鲜”科普基地,番禺区广州酒家集团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海珠区陈李济中药文化园。深圳市:坪山区好茶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茶仓游。珠海市:斗门区白蕉海鲈博物馆。汕头市:龙湖区广东唯诺冠动漫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龙湖区酱腌菜文化馆。佛山市:广东顺德酒厂有限公司,南海区九江双蒸博物馆、南海丝厂有限公司蚕桑丝织文化技艺研学基地,高明区海天娅米的阳光城堡。韶关市:翁源县蚕桑现代农业产业园,乳源瑶族自治县瑶山王茶仙谷,南雄市非遗旋木技艺传承创意工业游,曲江区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冷链配送特色产业园区。河源市:高新区客家味道奇妙乐园。梅州市:平远县华清园南药梅片特色工业旅游区。惠州市:博罗罗浮山润心食品有限公司客家婆景区。东莞市:厚街镇永益食品有限公司调味品生产车间、厚街镇鑫源食品文化体验区、厚街镇太粮米业有限公司米饭探知馆,横沥镇万好食品有限公司稻香饮食文化中心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厨邦酱油文化博览馆、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黄圃镇得福肉食制品有限公司,沙溪镇沙溪凉茶文化馆,小榄菊城酒厂有限公司。江门市:新会区丽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陈皮古道。湛江市:麻章区广东金辉煌食品有限公司现代化食品生产安全展示基地。肇庆市:广宁县康帝绿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油茶文化博览园,端州区香满源酱油坊景区。清远市:英德市英九庄园数字智能茶场、上茗轩红茶博物馆。云浮市:罗定市天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机寻味旅游,新兴县翔顺象窝禅意茶旅体验游。第四章 优化时令乡村休闲产品体系第一节 突出特色 设计季节性主题产品春季突出“播种、赏花、踏青”主题。结合春耕播种等农事活动,依托农田劳作、候鸟迁徙,梯田、花海、茶园等资源,开发劳作体验、湿地观鸟、稻田景观、花卉观赏、茶叶采制等产品。重点推介赏桃花、李花、樱花、油菜花,品菠萝、春茶,春游踏青等主题精品线路。夏季突出“‘双抢’、亲水、纳凉”主题。依托抢收抢种,瓜果盛产,滨海沙滩、岭南水乡、粤北避暑、峡谷漂流、红色传统等资源,开发亲子游、农事研学、鱼稻共生、赏荷,以及赛龙舟、海上观光垂钓、海岛休闲等产品。重点推介端午节庆、暑假研学、水上漂流、休闲渔业及红色旅游等主题精品线路。秋季突出“丰收、采摘、登高”主题。依托开渔、晚稻收割,农民丰收节、重阳节,田园风光、名山胜景、秋果秋色等资源,开发渔家乐、采摘观光、运动健身、探秘、野营、赏秋等产品。重点推介田园观光、海岛渔乐、行山登高、富氧洗肺等主题精品线路。冬季突出“民俗、温泉、赏雪”主题。依托广府、客家、潮汕和少数民族民俗,温泉、冬雪、乡村民宿,晒腊味、砂糖桔、贡柑、沙田柚等资源,开发年例、飘色民俗体验,温泉养生、团建年会等产品。重点推介乡村民宿、粤北高山赏雪、冬果采摘等主题精品线路。发展时令乡村美食产品体系。挖掘培育优质乡村特色食材和康养饮食资源,打造岭南药膳房等地方特色品牌。推进乡村休闲美食点和精品线路建设,支持“粤菜师傅”开发特色民间菜品,推广时令道地乡村美食。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研发特色休闲食品。结合“粤菜寻踪”文化旅游活动,推介乡村美食休闲精品。第二节 拓展功能 开发农业生产季节休闲产品推进农田、果园、茶园、牧场变公园。全面清理整治农业生产区域垃圾杂物、乱搭乱建窝棚、小散乱畜禽养殖场等。引导美丽田园、高标准农田,高标准示范果园、茶园、美丽观光牧场增加旅游休闲功能,开发生产季节自然课堂产品,展示田园美、生态美。推进劳作变体验。结合劳作实践,深入挖掘农技专家、种养能手、荔枝种植匠、制茶能手等乡村人力资源,开发乡村农耕、农事、农活技艺体验活动、学农集训营等产品,展示产业美、劳动美。做大做优农事节庆活动。创新策划特色农事节庆活动,开发时令乡食、科普实践教育等体验性休闲旅游产品,展示文化美、丰收美。加大节庆活动营销力度,推介农事节庆专题研学教育线路。推行预约服务,提升服务品质,增强游客体验感。第三节 发掘价值 开发农闲季乡村休闲产品培育乡村体育休闲产品。突出农耕体验、民俗体验、“土”“野”的特点,开发趣味性、健身性、参与性、观赏性、特色性强的乡村赛事产品。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带,发展乡村趣味运动会、户外登山、攀岩探险、徒步健身等乡村户外运动业态。
培育农产品加工旅游休闲产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大型多功能冷库,收储农产品原料,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发展体验店、博物馆等业态,开发果皮等废弃物为原料的文创产品。发掘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民间艺人资源,开设工坊、工作室、驿站等场所,活态传承制陶、竹编、香云纱等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推进闲置设施复合利用。农闲期间,根据农业耕种轮作特点,选种具有观赏、游玩、采摘、摄影价值的物种,与主导产业形成互补。利用传统和现代农机装备、农业科技实验室、农业信息化转变为教学设备、科普体验设施,开发复合利用功能,发展农业科普、农事体验、乡村振兴讲解员比武、趣味运动会、乡村大讲堂等业态。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支持各类休闲旅游主体融合发展、抱团发展,集聚乡村风貌、民俗特色、历史文化等元素,打造区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厚重、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形成“两日游”“三日游”“五日游”等精品路线。加强宣传推介。通过电视宣传、新媒体推广、视频直播等手段,瞄准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推送乡村休闲信息,多维度宣传乡村休闲产品,吸引更多城镇居民到乡村“望山看水忆乡愁”。鼓励各级工会组织会员到乡村疗休养。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共享业态,促进农产品现货变期货。专栏5:全省主要农事节庆活动资源
广州市:广府庙会,天后诞,端午龙舟节,花都区赤坭镇盆景艺术节,花都赤坭镇桑果节,增城荔枝文化节,乞巧文化节。深圳市:南澳龙舟赛珠海市:开渔节、白蕉海鲈节、斗门水稻收割节。汕头市:潮南雷岭荔枝节,澄海薄壳美食节、濠江区桃花节、澄海狮头鹅节。佛山市:高明濑粉节,三水芦苞北江腊味美食节。韶关市:始兴蚕桑文化节,银杏文化旅游节,乳源稻田鱼文化节。河源市:万绿湖打鱼节。梅州市:大埔坪山梯田油菜花节、蜜柚名茶节,梅县金柚开采节,梅县区金柚飘香文化节,脐橙文化节,客天下赴圩节,兴宁花灯文化节。惠州市:妈祖文化旅游节,东坡荔枝文化节,晒秋民俗文化旅游节,梅菜文化节,博罗福田菜心节。汕尾市:开渔节,海胆美食节,晨洲蚝美食文化节,陆河梅花节。东莞市:莞香文化节,荔枝文化节。中山市:小榄菊花会,神湾菠萝文化旅游周,荷花节,东升脆肉鲩美食节,黄圃腊味美食文化节,中国(中山)花木产业大会。江门市:棠下牛肉节,新会崖门古兜甜水萝卜节,鹤山双合粉葛节,杜阮羊肉美食节、凉瓜节。阳江市:开渔节,春砂仁文化节。湛江市:开渔节,坡头荷花文化节,茂德公菠萝蜜节,徐闻菠萝文化节,端午龙舟文化节。茂名市:中国荔枝产业大会、高州荔枝文化节、博贺开渔节,新安镇水果文化节,。肇庆市:四会柑桔节,怀集燕子节,四会兰花文化节,高要回龙茶果节,德庆贡柑开摘节、荔枝节。清远市:佛冈豆腐节、竹山粉葛节,瑶族盘王节,连山壮族牛王诞,排瑶开耕节,“三月三”壮族歌墟节,“七月香”壮家云上戏水节,清远鸡美食节,连州菜心节,英德红茶头采节。潮州市:凤凰单丛茶文化节,杨梅文化节,工夫茶文化节。揭阳市:惠来开渔节,普宁梅花节。云浮市:无核黄皮文化节,番薯节,稻米节,乡村旅游季。第五章 主要任务第一节 夯“基” 完善配套设施统筹规划重要市政公用设施向城市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推进“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向田间地头延伸。推进村庄整治和庭院整治,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加强村庄风貌引导。鼓励村民充分利用荒地、废墟、边角地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小生态板块。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向屋内庭院延伸、村庄周边拓展,建设“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乡村休闲产业数字化,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鼓励驻镇帮镇扶村项目培育镇域乡村休闲产业综合体。专栏6:“十四五”乡村休闲产业基础提升工程
提升乡村交通基础设施。选择沿海、江、山、林等典型路段,结合特色旅游路、风景道的打造,开展美丽国省道、美丽农村路创建示范工程,全省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条原则上里程不低于5公里美丽农村路,共6000公里。推进915公里滨海旅游公路及其支线建设项目,以及南岭生态旅游公路的旅游连接公路、红色旅游公路、水文化承接公路、古驿道连接公路、重要农村公路的特色改造。推动交旅融合发展,开通乡村特色旅游客运线路。开展水美乡村建设。实施水系联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建设项目和面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农村人居环境“五美”工程。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梳理整治,到2025年底,所有行政村完成“三线”整治。持续推进田园窝棚整治,培育美丽田园网红打卡点。开展美丽庭院、星级“四小园”评比。驻镇帮镇扶村工程。对全省 1127 个乡镇,全面实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组团式帮扶,提升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和镇域公共服务能力,推进镇村同建同治同美。第二节 创“品” 培强“三品一标”丰富业态品种:发掘生态涵养产品。依托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引导开发森林人家、林间步道、健康氧吧、温泉水疗、水上漂流、滑草冲浪、星空露营等产品,创设一批农事生产、节气物候、自然课堂、健康养生等科普教程。培育乡村文化产品。深入发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特色农事节庆活动等活态文化,发展历史赋能、独具特色、还原传统的乡村民宿经济。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红色教育经济。制作乡村戏剧、曲艺等文创产品。打造乡村休闲体验产品。依托乡村资源,引导差异开发“看乡景”“品乡味”“享乡俗”“忆乡愁”等主题鲜明的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串点成链,开发“4321”区域乡村休闲精品线路。提升产品品质:鼓励支持休闲农业园区规范经营管理、完善安全设施、美化内外环境、明确主题定位、提升文化内涵、增加休闲体验,实施“小、微、巧、软”改造,实现提档升级。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大创意设计,支持发展科技型、文化型、功能型、生态型、服务型创意农业,开发一批充满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创意景观、产品和服务,提升产业素质。推行乡村休闲产业园区标准化、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满足多元消费需求。培育品牌体系:申创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主导产业为休闲农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田园综合体等国家级品牌。创建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示范镇、示范点,农业公园、十大美丽乡村等省级品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地方特色品牌,打造一批乡村休闲精品。培育一支乡村休闲形象大使、发言人、网红等品牌推介队伍。健全标准体系:将现代管理模式和理念引入乡村,研究制修订乡村休闲服务规程和标准,用标准创响品牌,以标准促进服务质量提升。指导和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行业相关标准,推进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加强行业发展统计监测。专栏7:“十四五”乡村休闲产业“三品一标”工程
建设休闲农业重点县。创建30个省级和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打造乡村休闲新高地。推介乡村休闲典型。举办乡村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推介6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累计创建600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并实施动态监测。推介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重点推介30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编制广东乡村休闲“一张图”。制定休闲农业行业服务指南。推进出台乡村休闲行业标准。第三节 促“融”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农业+文化”。发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并利用好科学价值和社会功能。改造建设一批农耕文化博物馆,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农事节庆品牌。加强岭南特色、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积极推进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发布乡村特色产品和乡土手工艺能人名录,打造“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业招牌。促进“农业+教育”。依托农业文化遗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公园等条件成熟的地方,遴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基地”。以基地为重要依托,推动实践教育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开发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农事节庆专题研学教育线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文化”。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改造或新建具有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宣传企业发展历程、农产品产加全过程等功能的场馆,宣传和传播企业文化,探索开展研学、游学服务。打造农产品加工业旅游新生力量和企业文化展示载体。鼓励乡村休闲经营主体利用省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休闲食品,开展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促进“乡村+”。引导发展“乡村+民宿”业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宅基地,按照规划要求和用地标准改造建设民宿、创意办公、拓展培训、乡村旅游等乡村体验活动场所。鼓励各地举办民宿招商推介会,支持引导乡村民宿业发展。支持乡村休闲经营主体发展“乡村+康养”业态,添建健康教育、康复疗养、名医工作室等设施场所,举办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健身活动,开发旅居养老产品。引导发展“乡村+体育”业态,结合花卉观赏、水果采摘季,举办乡村马拉松赛事、美丽乡村健康跑活动,开发农耕农趣农味体育活动产品;鼓励与体育器材生产厂家共建体验基地。专栏8:“十四五”乡村休闲产业融合提升工程
开展全省农业文化遗产摸底普查,遴选省重点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组织全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培训,推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申报。加大农业文化遗产展示宣传推介力度,弘扬广东岭南优秀农耕文化。支持农牧渔业大县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引导10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广东省工业旅游培育资源库。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加强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发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等场地劳动实践教育价值。第四节 强“链”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做优基本“面”。结合建设“精美农村”并全域实施岭南特色乡村建设行动,把精美村庄、精美家园、精美景观等资源禀赋转化成为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的广阔空间。鼓励各地充分利用农业基底的田园风光和生态资源,推动“农文旅教体养”多业态融合落地发展,引导形成一批乡村休闲产业集聚区,构建乡村休闲产业新体系,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做亮精品“点”。提升和丰富乡村休闲经营主体的品质感和体验感,拓展线上云端、乡村夜经济、沉浸式体验、认养认种、共享经济等消费场景。深度挖掘当地农业和文化等特色资源,突出慢、野、土、文等“乡”味、“农”味,提升一批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和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改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民宿、研学农园、摄影基地、渔人码头、垂钓基地等;孵化一批乡村非遗工坊、艺术街区、文创集市等。贯通产业“链”。产业链前端稳固食品保障功能,促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精细生产;支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加工,突出开发特色传统食品、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生产、服务两手抓、两手硬。中端引导培育美丽乡村建设、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乡村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康养旅居产业、集成房屋、房车露营装备制造等供应商,催生产业规模效应。末端整合省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规划设计单位、咨询策划机构,以及乡村运营、数字乡村、投融资机构、融媒体营销推广、产业展销论坛、专项赛事等服务组织,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专栏9:“十四五”乡村休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工程
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县、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创建,支持建设 1000 个整治提升类、保护修复类、地域特色类的风貌提升样板村庄。支持大型企业集团作为“链主”企业带动荔枝、菠萝、金柚、油茶、丝苗米等一批优势农业全产业链升级,结合跨县集群项目,开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支持行业协会等组织举办乡村休闲产业展览展销活动,组织乡村休闲资源、投运营机构、休闲设备和产品设计制造、乡村休闲管理智慧系统等参展。推进建设全省乡村休闲产业信息平台。推进构建乡村休闲产业“12221”市场营销体系。第五节 引“智” 培育人才队伍强化乡村休闲发展智力支撑。鼓励省内涉农院校开设乡村休闲产业人才培养专业;发挥开放大学体系办学网络覆盖城乡的优势,加大乡村休闲产业精品培训内容供给。建立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智库,建设乡村休闲服务驿站,鼓励智库和省乡村旅游协会等专业社会团体与乡村休闲园区结对辅导,帮扶提升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教育培训方式,突出乡村美学培训内容,分层、分类组织休闲农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培训。引导文化、艺术、设计专业人员以技术、资金、信息入股等形式,与乡村休闲产业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加速产业提档升级。支持乡村休闲园区创设“粤菜师傅”培训点、名厨工作室,创新“粤菜师傅+”培训方式,利用当地食材创新制作特色美食。鼓励“粤菜师傅”返乡入乡创业,发展“粤菜师傅+乡村休闲”业态。实施“乡村工匠工程”,推广田间课堂培训方式、乡村振兴解说员培训内容,鼓励乡村休闲从业人员申报乡村工匠职称评定。专栏10:“十四五”乡村休闲产业人才培育工程
挖掘民间菜品传承人。依托“粤菜师傅”技能大师、名厨工作室,培养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粤菜师傅”,推动规范开展“粤菜师傅”技能竞赛、创业大赛、名厨名店名菜评选等主题活动。挖掘“田秀才”“土专家”等乡村工匠。推进乡村工匠职称评价,畅通职业发展通道。认定一批广东乡村休闲推荐官。组织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营销队伍培训。举办休闲农业业务管理人员培训。第六节 建“带”引领示范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有机融合,以中心村为节点、圩镇为枢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打造“内在美”和“外在美”相统一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鼓励市县统筹省级涉农资金,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方式,补贴支持依照统一风貌指引积极申报新建、改造农房项目,鼓励地方政府新增债券优先用于符合条件的乡村建设项目。结合“万企兴万村”行动、“6·30”活动资源和平台,广泛发动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引导整县整镇整村提升乡村风貌。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好农村路”、南粤古驿道、万里碧道等建设,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整治提升,优先在城乡结合部、人口聚集度高、产业发展基础好的区域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2025年前实现每年每个涉农县(市、区)连线成片启动建设1条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带。第六章 保障措施第一节 加强组织协调围绕“4321”布局,打好文化、产业、科技、市场四张牌,按照“一条线路、一个团队、一套方案”思路,建立统筹协调、多方参与、分工协作的推进机制,聚焦休闲主题、聚集资源要素,促进规划、政策、标准等有效衔接,加强项目扶持、示范带动、推介宣传,形成品牌线路。促进省内乡村休闲线路与香港澳门和周边省区协同联动。推动成立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广东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智库,发挥决策咨询、社会服务及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发展行业协会等组织,团结自律发展。加强乡村休闲产业行业数据采集、市场调查、运行分析和信息发布。第二节 强化联农带农支持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推广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联农带农模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涉农资金优先支持联农带农紧密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支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设置当地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区,举办“农墟”“村晚”等节事活动,辐射带动农产品地产地销,增加当地农民经营性收入。鼓励乡村休闲经营主体采用就近用工、共享用工等方式,吸纳农民灵活就业、兼业就业,带动就业增收。支持乡村休闲产业智库与乡村休闲示范村镇结对辅导,壮大集体经济,夯实共富基础。健全机制,防止乡村休闲产业“非粮化”“非农化”等项目异化以及排挤农民等现象。完善标识,加强宣传,引导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尊重民族民俗和传统等文明休闲风尚。第三节 推进重点突破把发展乡村民宿作为美丽乡村转化美丽经济的重要抓手,以规划引导乡村民宿集群式、组团式发展,以标准化引领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结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和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整合资源、合力促进镇域一二三产业融合。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实现“颜值”和“气质”相互统一、休闲产业和乡村建设有机融合。持续开展乡村休闲典型示范创建,定期举办主题乡村休闲精品推介活动,支持在大城市地铁专列推介乡村休闲精品线路。推进构建乡村休闲产业“12221”市场营销体系。第四节 优化要素保障引导乡村休闲产业项目纳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予以用地优先保障支持。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鼓励村民小组或村委会统一盘活闲置宅基地、农房、村集体仓库和学校等资源发展休闲产业。拓展“互联网+”模式乡村休闲业务管理和经营人才培训;引导乡村休闲创意、规划、经营、管理人才下乡;建立广东乡村休闲推荐官队伍。加大对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财政投入,鼓励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乡村休闲发展典型予以奖补,整合广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社会资本、金融资金等资源参与乡村休闲产业项目建设,支持乡村休闲产业经营主体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乡村振兴板”挂牌展示。推动农业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乡村休闲产业的应用与创新,整合乡村休闲产业服务、营销平台提供精准服务。政策解读为构建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体系、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体系,依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省相关专项规划,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制定了《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的总体要求、构建布局、乡村休闲产品体系、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美丽基础坚实、业态类型丰富、品牌效应凸显。各地大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全省累计建成肇庆封开等5条省际廊道,打造了广州“花漾年华”、佛山“百里芳华”、茂名“精彩100里”、汕尾“蚝情万丈”和陆丰“滨海走廊”等200多条美丽乡村风貌带、570多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2020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013个,从业人数为57.89万人,接待人数1.24亿人次,营业收入143.7亿元。总体来看,广东乡村休闲产业仍存在“智”创资源供给、“农”本资源发掘不充分,“聚”集资源融合不深入等问题,亟需统筹优化发展。编制实施《规划》,发挥三农工作者的“工具书”、乡村休闲产业投资者的“项目库”、乡村休闲经营主体提质发展的“指南针”作用,集成各部门涉农政策举措合力推进,引导更多资本、智库、信息要素赋能发展。
《规划》坚持“守正”。一是清晰界定乡村休闲产业概念范畴:乡村休闲产业是农业功能拓展、乡村价值发掘、业态类型创新,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包括发掘生态涵养产品,培育乡村文化产品,打造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乡村休闲体验产品以及发展关联支撑产业。二是以农业多功能拓展、乡村多重价值发掘为基本遵循,体现“农”味、“乡”气。三是以省农业农村厅 乡村振兴局名义印发,体现乡村休闲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规划》注重“创新”。一是紧紧围绕构建产业体系、优化产品体系制定。二是密切结合本省实际在空间维度建设省域“4321”乡村休闲产业体系(4为“四边”即城边、景边、海边、村边,3为“三道”即交通干道、碧(绿)道、南粤古驿道,2为“两特”即少数民族特色居住区、古镇古村特色村落,1为“一园”即农产品加工旅游园区),在时间维度制定农业生产季和农闲季乡村休闲产品开发指引。三是首次提出构建乡村休闲产业全产业链和“三品一标”、打造农产品加工观光工厂等举措。
《规划》突出“可行”。一是《规划》结合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纲要,衔接省教育、工信、住建、交通、人社、自然资源、水利、文旅等专项规划,安排“6大任务+4项保障”推进落实,指导性、可行性强。二是示范引领实施,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有机融合,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好农村路”、南粤古驿道、万里碧道等建设,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整治提升,全域推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将以《规划》为指引,按照以“小切口”推动“大发展”的思路,整合各方资源,系统、聚力、有序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来源:广东民宿发展研究院
近期热点:清明小长假:本地游成主流,民宿露营等消费新趋势涌现力挺旅游业!继各地出台旅游企业帮扶政策后,文旅部再发“十条”强调《2022清明假期旅行趋势洞察》:呈现不同区域特征,西部旅游市场成亮点CCTV财经频道特别报道《装配式建筑产业调查》:装配式建筑推广加速上一篇 : 知道400电话如何办理吗
下一篇 : 小「小」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