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2022-04-27 05:37:16热度:84°C

 

身处疫情中心,依然安之如素,不是我的心理素质好,而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3月下旬,对面66号楼道被封了,我们赶紧开始囤物资,但囤的不多,只是以防意外,没想到会有多严重。没几天,小区就封了。好在还可以下楼,便有人在大门和边门让外面的商贩或熟人帮助买菜递进来,我们也趁机补充了不少物资。冰箱塞满了,厨房和北阳台也堆不少素菜,估计按照日常伙食标准,主食能吃一个月、荤菜大半月、素菜一周多,省着吃坚持时间更长。心想足够了,情况再恶劣也不会封一个月吧,这可是上海。但是想想还不放心,便趁浦西在4月1日封闭前,我们小区暂时解封,再补充一批货。

当家做主的夫人可没有我的好心情,从对面楼道被封就开始焦虑,整天忙着采购。小区封了,便在大门和边门间往返,一趟一趟往家拎东西,东西多了便叫我去搬。直到4月1日前最后一次从五角场大润发采购回来,她的焦虑才稍有缓解。

没想到这波疫情和中国足球(男足)输球一样没有底线,原定的4月5号已经不可能解封,何时解封没人再告诉我们。不幸我们这个楼道7楼出现了一例阳性,楼道被封,要求足不出户,垃圾定时放在门口,有志愿者取走。看着家中蔬菜越来越少,夫人又开始焦虑了。我说没必要担心,超过一个月的可能性不大。她说,万一再封两个月呢?我说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会让大上海静止两个月以上。就算真的封两个月,最难的是开始,上海再大,有全国的帮助,在起初的慌乱后,也会逐步趋于正常,时间越长,供应越充足。她说不过我,但焦虑丝毫不减,整天捧着手机,在十几个临时加的购物群中反复拼团购物。

拼团也不容易,手慢一点接龙人数就满了,就算是接上龙,向群主交钱后还不放心,经常在等待一两天后,钱又被群主退了回来,说没有买到货,或者价格没谈好。为小区送货的都是临时角色,多数想趁机多赚点钱。听一位快递小哥说,他在一家蔬菜店门口,见一人与店主谈好一包蔬菜60元,马上当着店主面打电话问买家:100元一包要不要?一般人家都不还价。

这类购物群的群主现在不叫群主了,叫“团长”,接龙购物叫“团货”。经常听夫人说“团”了肉、“团”了蔬菜。还有人“团”冰柜,以储存更多食品。中有人发布“疫情后的家装流行风格”,图片上一面墙并排放4个冰箱。

“团长”们很辛苦,要统计人数、报备、收钱、订货、接货、送货、再统计货送到否,在疫情中,这些工作比平时要艰难数倍,还要有进货渠道和物流手段,而且还存在各种风险。“团员”们对“团长”很尊重,视之为“衣食父母”。“团长”们也各不相同,有人加价赚点钱,有人给的就是超市日常价格,有的人还贴钱进去。以“团员”们的心情,“团长”赚点钱是应该的,不赚钱反倒心里过意不去。夫人在一个群里“团”鸡蛋,送货的要每人加两块钱运费,“团长”在群里问大家,“团员”们一致同意,有人大气地说:不缺两块钱,缺鸡蛋。都说上海人小气,精打细算,买菜经常论两、论个、论根,但此时没有人小气。我问夫人,你们不认识“团长”,都是先交钱再送货,要是哪个“团长”不给货也不退钱怎么办?她说那就当捐出去了,这时候谁还计较钱。

在疫情猝不及防地袭来时,政府的动作一般会滞后,反应最快的是居民身边的人,其实是居民本身。这些“团长”都是居民,但是神通广大,有渠道、有关系,便迅速聚集一批没有了主心骨的居民,给他们带去急需的物资,也带去了安慰和信心。

当然问题总会有的,还不会少。前天晚上,我们买的一批肉滞留在大门口,我下楼问值守的志愿者能不能过去取一下,他说不行,负责送这一小段路的志愿者晚上回家了,只有明天早晨才有志愿者送过来。我回家向夫人汇报,夫人说放到明天肉不新鲜不要紧,就怕被别人拿走了。我说不会吧?她说发生过这种事,人家还报警了,还要调监控。我说报警有什么用,就是平时这百十块钱的案件警察都没时间管。

这时已经12点多了,夫人指着手机说,你看,这个“团长”一家一家地亲自送货,现在还没送完,真辛苦。说这位“团长”的货新鲜实惠,蔬菜是从安徽黄山运过来的,价钱比超市还便宜。大家为他算过账,确定他肯定要贴进去不少钱。他拉了好几个“团”,有大米、蔬菜、豆制品、肉类等,都在超市价以下。我们买他一次肉,很新鲜,共150多元,在其他“团”得300元。

在网上了解疫情中的上海,有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抱怨和指责甚至谩骂,感到现在的上海就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但是,如果你不是身在上海、生活在社区,就不会了解真实的上海。我则感到身边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温情、太多的守望相助。平时和小区中的居民互不相识,我除了认识对面一家,只认识本楼道18楼、10楼等几户人家,还是因为家中都有两三岁的小孩。疫情像显影液一样把人性中的高尚与温情显现出来,让我诧异每天都冷面相向的人群中竟然有如此多的好人。我想,这些感动和温情尽管多如牛毛,却也和牛毛一样微小而不值得说出去,如果有一件负面事件,则会不径而走,不管真假都会有无数人传播。才明白原来互联网更有利于传播和扩张负面情绪,而使局外人以为上海人都处在水深火热中,就像台湾人以为大陆人还吃不起茶叶蛋一样。人们总是指责领导失职,上海市也确实处理了几位基层干部,将来想必会处分更多的干部,包括高层,但是谁能看见99%以上的干部和党员每天不回家、只能睡几个小时、整天不喝水不上厕所、殚精竭虑地坚持在岗位上?近日一位社区书记愤而辞职的事件,无意中曝出他们的工作状况,让人唏嘘。

仅我们这个楼道就有很多温暖的小事。18楼有一位志愿者,每天穿着防护服协助做核酸维护秩序、收集每家门口的垃圾、在被封的门口守夜等,不知道我们自己的楼道被封后他能不能再做志愿者了。我家对面人家,在门口贴了一张A4纸,上写“901共4人,辛苦志愿者。谢谢!”下面还画了个笑脸。楼道自己建了一个群,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不知道是谁在电梯里放一个互助纸箱,在群中说大家把多余的东西放进去,有需要的自取。楼长是一位退休的老太太,最辛苦,什么事都需要她。仅做核酸她就很累,每做一次她不仅在中通知,还挨家挨户敲门催促,怕有遗漏。有次敲一家门半天没反应,以为没人就走了,结果被那家抱怨,说她没叫他们。没有工资,没有荣誉,全靠奉献。我想,我们做不到楼长这样无私奉献,则只有全力配合,不给她添麻烦。楼长说我们家人素质好,我想听话就是素质好,门槛有点低。在一次“团”水果中,她知道我家没有“团”香蕉,便送来了一挂。

但是,只要发生一件微不足道不如意的小事,就有可能消除很多好感。昨天那位挨楼道送货的“团长”被人埋怨了。这一批蔬菜不够新鲜,有人感到价格贵了,在中问“团长”,能不能找卖家压点价格?“团长”颇委屈地说,他千方百计找到渠道,尽最大可能压价,但因为不能亲自去采购,很难次次保证质量,现在货都送到了,钱也付了,无法压价,如果谁不想要,他可以退钱。我们才知道,他不但亲自下货送货,忙不过来时家中老人和夫人、孩子都帮他下货。有一次“团”米,有一家说没有拿到,他便把自己家吃的米送去一袋。谁都算得出他的账,只有赔的没有赚的,他图什么?而且他天天下楼,与外界接触,辛苦不说,比别人感染的概率也大许多。

这件小事发生后,他把刚拉起的一个“团肉”群解散了。他是找了很多朋友才联系上供货单位,肉好,价格却只有别人的一半,这一解散,让人禁不住有些惆怅。

 

相关文章